劇評│麻醉風暴2-清醒後,不要放棄(有雷)

今天終於把麻2看完了,隨著落幕後那看似光明的餘映,總是忍不住想動筆寫些什麼。

=================防雷線,但我在寫什麼我也看不懂================

不得不說,看到結果面,覺得些微理想化了。(但最後面的「老大」仍未揪出來,隨著Zoe那句「現在才要開始」讓人有第三季呼之欲出的躁動)

第二季把「體制」(system/institution)這東西從白色巨塔搬出來,放大到整個社會,大家都參與其中。第一季醫生們無法從體制的桎梏中逃脫,只能喘息;第二季則是包含受害者,甚至加害人本身都在體制的牢籠內循環再循環。

在一部經典的作品《刺激1995》裡,有提到「被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這件事,意指一個人已經習慣成為體制的一部分,一旦他脫離體制生活,將會無法適應甚至想回歸體制,縱使那體制外是更好的生活。

在麻醉一裡,我們很顯然可見那種單純醫療制度與整個體制掛勾後,醫生們在扭曲的體制內苟活,而體制雖令人不快卻保障了醫生的苟活這回事。
(清醒之後,他們意識到體制本身的存在,並試圖去改變些什麼)

麻二裡,康聯為了升等,保障資源,院長不惜與金錢利益掛勾,就為了「更好的醫療」,這也是體制化的遺毒。

而「國進黨」(對,這種人不分藍綠)立委萬大器投入體制,與吳偉胤共同撈利益,也非人為,而是體制讓它慢慢地扭曲,到了最後一刻,墜樓之後才「洗白」,從麻醉中清醒過來。

在這季之中,包括記者沈柔伊、兩位更生人葉建德與hank,都是突破體制的衝撞型角色,尤其身為媒體從業者的我,會更在乎記者這角色的扮演(雖然ptt上一片都說孟耿如演不好啦)。這讓我想到獵雷艦詐貸案,現在黃國昌等人也開始要去突破這個掛勾(在此在悼念一次Jeff,我大學時不知道這件事,直到開始工作後,也就是你「被消失」兩年後才再度報導你的發現)。

另外,體制下的受害者,包含AM2自救會、自殺炸彈客,尤其是後者,則是缺乏衝撞的能力與權力,只能以最劇烈、最極端的方式,去得到那若有似無的正義。

回歸到醫師與醫院本身,最後他們為了自身權益,為了不要過勞站出來、喊出來,也是對現行醫師過勞的體制的突破。(不過這邊還是稍嫌理想化)

最後,我想特別講兩個角色,一是蕭政勳、二是陳顯榮,這兩位都被迫進入體制、被迫體制化,前者卻清醒、後者欲逃避。但無可否認的是,那個醫師救死扶傷的初心,一直存在者。

體制的存在必有其因,並不可能一夕造成大改變,但也不是救一個算一個,而是秉持那個最初的良善與堅持,不放棄那個希望,那麼就無愧於心,也算是在體制的黑夜中,透露出那麼一絲的光明。

Never give up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