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時間過那麼快,一年一下子就過去了。這一年來,雖然大多數時間是坐在辦公室裡;坐在電腦前,但其實也有不少經驗值得分享給大家,也歡迎有興趣想了解的你,問我任何相關的問題(當然,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關於在新聞業工作
圖/Unsplash。
在這個媒體寒冬、記者普遍被社會大眾低視的年代,要到新聞業工作的人,除非非常有熱情,不然真的很難待下去。我自己也只待過一間網路媒體一年,所以能分享的很有限,但我將盡我所知的告訴各位:
快步調的生活
在新聞業工作,除非不是做時事類型的,不然基本上步調就是要快。特別是一些大公司在趕「即時」,那真的是無時無刻都處在快速生活之中。當然這樣的快步調也會引發後續問題,像是內容深度、正確性,或是自己的身體健康的。
我還蠻慶幸自己是在一個不追求即時的媒體工作啦(反正怎樣也趕不過那些大公司),但步調仍然算快,因為新聞存在時效性,太慢的話(晚個一兩天),那就是老調重彈。
有時候為追求第一時間的注意,我也做過幾次即時報導,世界性的像是川金會,或是地方性的花蓮地震等。這些即時報導,為的就是能讓閱聽人在第一時間接收到最快的消息(當然對公司而言就是為了第一時間的流量),所以必須無時無刻緊盯,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是下筆關鍵。如果長期做這個,我真的覺得不行。
當然,因為快步調也引來許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錯字。我們常在一些網媒看到寫錯字,那就是快步調的結果;如果你越接近發稿時間看那篇文章,你看到的錯字會越多。
此外,如同第一段所述,像是身體狀況等問題,這個人人感受不同,但我能保證絕對不是朝好的方向走。
轟炸的資訊
資訊疲勞,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常見的現象,而身為新聞工作者,這種情況更嚴重,甚至變成資訊肥胖(Infobesity)。在新聞業工作,你一天會接收到成千上萬的資訊,新聞工作者的要務就是要篩選過濾這些資訊,並把他以更簡明的方式寫出來。簡單的說,就是每天都像大學時期作的個人小報告一樣,只是要求更快。
而資訊肥胖會造成許多身心問題,這我就不多談,至少我現在沒有。但如此下來有件事一定能保證─你的大腦會很累,只想放空、耍廢。
此外,資訊成癮也是個問題,特別是下班後的時間,看到一則熱騰騰的重大事件,基於本能會很想快點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但這個時候你心很累了,卻又想了解事件全貌,活在一種掙扎之中。
新聞是很Social的工作
不論是記者、編輯,做新聞的,一定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進而一定要具備某些社交技能。有些以前的好友認為,在我工作後再次看到我,覺得我更Social了。其實,這都是在新聞業的磨練。
以採訪這件事而言,你勢必要跟受訪者對話,讓他們願意相信你,願意把資訊透露給你。特別是專訪,你要在長達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從聊天般的對談中擷取必要的資訊,那個話能不能持續,對方願不願意跟你聊,那Social就很重要。
此外,就是在拓展人脈的部分,包含參加記者會、餐敘等等,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媒體同業,或是很大咖的人物,這時不可能什麼話都不說顧吃顧喝低頭滑手機。開啟跟他們的對話,或許他們對未來的你,很有幫助。
其實新聞業很值得,如果你不只是為了賺錢
前面有說過,現在還會做新聞的人大多是很有熱情的(沒背景沒家世只有熱情)。新聞界新人起薪都不高,大概28-32K,而這還是好一點的公司。我還聽過那種電視台記者只有26左右的,總之如果只是想賺錢,當個媒體人不會滿足你。
對我來說,在新聞業工作,除了基本溫飽的錢外,重點是加深對於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認識,此外,也能發揮影響力,去讓更多人注意到更重要的事,甚至改變政策。
此外,在新聞業工作,你有機會見到那些具有影響力的,或是有故事的人物,聽著他們的故事,並把他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看見,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關於編輯
圖/Unsplash。
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主要職務就是新聞編輯。說到新聞編輯,你會有怎麼樣的想法?就我所知,簡單的分享給大家:
首先,你要好好愛護眼睛以及身體
其實不管什麼工作都要好好愛護你的靈魂之窗,但對編輯這工作而言更重要,因為編輯是個需要大量用眼的工作。一整天七八個小時不斷盯著螢幕,在字裡行間不斷遊移著視線,一天下來眼睛真的覺得不行。
所以,當個編輯你必須要有個好眼睛,要有個好眼睛就需要有好好的保養。
此外,一整天坐在辦公室裡,你勢必要有所活動,不然除了屁股會坐到很痛外,也會變胖。
文字的藝術
對編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文字的藝術」。你必須在一篇文章中確認有沒有冗字、語義順不順,而且是否簡明扼要。
當然,更重要的是標題,一個好的標題是吸引人們閱讀的關鍵。雖然農場標常常被罵,但總能創造上萬點擊,為什麼?因為它吸引到人,勾起人們的好奇心。
我不是要鼓勵農場標,但如果你是在一般大眾媒體工作的編輯,在標題上(當然要避免斷章取義)勢必不能過於平鋪直敘。你必須在18-22個字的空間內,創造出最吸引人又不至於太誇張的魔法。
編輯不是只有拼湊
而提到編輯,好像很多人以為他們只是坐在電腦前開著Word抄抄寫寫,這只是工作一部分。編輯絕非只有拼湊。除了各種版面上的標題與文章配置外,編輯有時候也是需要進行聯絡、企劃發想、打雜…等。
這個工作不是一直對著電腦,也不可能只是在鍵盤上敲敲打打。
關於網路媒體
圖/Unsplash。
在這個網路世代,電視媒體或紙媒逐漸失去優勢,然而,新興的網路媒體,又是怎樣呢?因為前面實在打太多了,所以我在這邊盡量簡明扼要,說說我對於網路媒體這一年來的認識與觀察。
新媒體不斷竄出,但仍是寒冬
近來越來越多X新聞、X傳媒的出現,看似有越來越多的網路新媒體加入這個新聞生態圈,但事實上,媒體仍舊面臨著寒冬,而且這是全世界都看得到的現象。
會造成媒體寒冬的原因,主要是web3.0後,社群媒體的興起,加上近來自媒體盛行,讓媒體的關注度被分流,進而影響媒體收益,然後影響到從業者。
這是很殘酷的現實,媒體寒冬仍然持續,而且越來越冷。
記者只會抄PTT?
網路媒體出現許多ptt文章、爆系公社..等,而備受批評。當然先不說內容,會有這樣的成因,包含閱聽人在這類新聞的點擊較多,以及從業人員面臨須產出大量稿數、達到某些流量目標的問題,也因此,比較聳動的、比較生活化的、娛樂性的,自然看得人多,流量多、文章多。
但可別忘了,一百則新聞內可能有15則這種文章,但其他85則重要文章,反而被忽略。就拿國際新聞而言,有人會批評媒體不報,事實上是有,只是沒被看到。
至於這類「抄襲文」的內容,我覺得有幾個重點,就是「是否有其意義」以及,「跨平台影響」。前者簡單的說就是某些內容其實反映一些社會風氣、輿論,具有思考性等等;後者則是指,不一定所有人都會看PTT,也不是所有人都會看報系公社。
文組與理組的配合
其實常常看到人家戰文理,總會想這些人怎麼那麼幼稚。現在這個時代,是文組理組需要相互配合的,沒有理組的後勤與計算,不可能會有網站成形與優化;沒有文組的內容與綴飾,不可能會有吸引人的點。
網路媒體就是這樣一個產業。我們會需要RD(技術研發)幫忙維運與優化網站;我們也需要PM(產品管理,這裡泛指內容撰寫者)幫忙寫出內容與創意發想,兩者互相幫助,不可或缺。
圖表化、資訊化、懶人包
最後我想說,現今網路媒體流行趨勢是圖表化、資訊化、懶人包…等,這些都很引人注目也確實帶動關注,是未來必然發展的趨勢;媒體從業者未來也必然要會更多圖像式的思維,以及對大數據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將繁複資訊化繁為簡的能力。
當然,過於懶人的東西,也會失去它的精細性,讓人不夠深度去思辨、去看見事件全貌。(但看一堆字很累我知道,就像你能看到這我也是佩服)。
圖/Unsplash。
最後我想說,這一年的編輯經驗讓我認識了媒體生態,也學到了不少。我蠻慶幸自己沒遇到那種超時過勞爆低薪的情況,所以還算是很有收穫又不至於失去肝臟的一年。
有關新聞,有關網路媒體、有關編輯,你還想知道些什麼?歡迎留言或私訊,我會盡量解答;也歡迎你分享你的看法喔~
==========================
看更多美食旅遊、聽更多故事,除了持續追蹤本網站,也不要忘記按敘事圈粉專一個讚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