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新聞網打算轉型為付費會員制這回事,引來不少討論。
綜觀現今媒體發展,無可否認的,「媒體寒冬」已經到來,人們有太多太多得管道可以接觸資訊,不一定要某些媒體不可。而依賴這樣的關注度而生存的免費新聞平台,逐漸面臨無法營運的狀態。
以外文媒體的例子來說,紐約時報歷經一度落魄,改推訂閱會員制後,反而逆勢成長;而華文媒體如端傳媒,在面臨財務危機大裁員後,轉型付費會員制,也獲得不少支持,是目前看似可行的例子。近來,如天下雜誌等,也走向付費會員制之路。
看上面幾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是有著「稀缺性」及「品質」的(如財經專業的稀缺性、報導接連獲獎的品質)。
而蘋果日報,這個相對「世俗」、「大眾」的媒體,一直以來有不少褒貶,特別是說到「腥羶色」,不少人都會想到蘋果。
縱然如此,蘋果日報作為全台幾大媒體之一,他們的報導有其影響力,也確實做出不少有內容的報導,如針對垃圾處理問題的報導、或是直擊羅興亞難民問題等,但不見得會被閱聽者所注意(羅興雅那個,當時放在紙本頭版以及網站首頁,但關注度似乎不高)。
我們以前在處理新聞,或是看其他新聞平台的流量時,除非當時發生什麼重大事件,不然平常都是以所謂「腥羶色」,或是吸眼球但不見得有內容的新聞,流量居多。特別是這種閱聽者最廣泛的平台。
回過頭來說,蘋果要推出付費制,勢必要讓自己的內容品質有所提升,否則為何要去買單看花邊新聞?
付費制是個新的方法,他有好處也有壞處,在這邊簡單分析:
優點─
1.保障品質
簡單的說,付費制必定是要以一定品質的內容為前提,否則沒人要買單看廢文。如果蘋果網站改付費制,卻仍有不少吸眼球卻沒內容的新聞,這只會使花錢的閱聽者失望,最終退訂。
改付費制,比較不會受廣告主或是其他出錢的金主影響,在非利益的前提,或著說是以大眾看見好新聞,而有好成效,促進訂閱的利益為前提,能確保新聞有一定的水準。
2.穩固收益
付費制確保了一定的收益來源,而非不斷依靠接廣告與浮動的流量,是能穩定收入的方法。但同時在廣告方面,收益也會受影響。
缺點─
1.也是品質問題
如上所述,把持不好失了品質,只會讓消費者失望反而虧損;而品質也間接帶來門檻,我們不能否認閱聽人的媒體識讀與知識程度,在選擇媒體上確實有所不同,內容太深度、需要太耗費心神(對很多閱聽人來說,看新聞是一種放鬆、一種配飯吃的儀式,縱使事實上應該嚴肅看待新聞),卻也建立起一定門檻,這是問題。
2.能見度
付費制會使得未付費者看不見內容,而揚棄觀看與付費的可能。如果同樣的內容,在其他免費網站我能看到(不論深淺都有),為何還要花錢?
關於這部分,可以看看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