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級病毒,我們更應該靜下心

武漢肺炎(WHO給他取的名稱我想等到他被消滅了也沒人會記住)爆發至今也快兩個月,這段期間每家新聞的焦點幾乎都聚焦在這個病毒身上。我們看到了病毒帶來的威脅,的危機,也看見了人們面對看不見的敵人,如何應對,以及爭鬥。

每一則新聞,速度都很快,節奏都很緊湊,資訊也很零碎。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匆匆吸收資訊的人們,只會越看越害怕,越看越緊張。

所以,爆發口罩搶購潮,縱使專家呼籲戴口罩不如勤洗手多運動;所以,爆發對咳嗽的集體敏感,縱使那個人可能只是吃飯噎到;所以,爆發各種奇奇怪怪的抗疫方法,縱使這些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我想,面對世界級病毒,我們更該靜下心。有時候,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人們在囫圇吞棗式的接收資訊後,所產生的恐懼。

這不只是場病毒戰,也是場資訊戰

person holding a burning news paper close up photography
Photo by Connor Danylenko on Pexels.com

這次,我們面對的,不只是病毒。

大家有目共睹,不論是剛結束的「衛生紙之亂」(後來證實是商人炒作,人也抓到了),或是一則一則令人傻眼的假新聞,如「武漢的病毒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能喝好」、「在緊急篩選抗冠狀病毒的藥物中…以尼古丁殺毒效果最佳」、「武漢肺炎已經定名為SARI了,確定是SARS的強進化病毒…目前市面上所有藥物均無效…乙酸對病毒有效」等等,都因為有心人士的操弄,在人們未經確實查證與未確實吸收資訊的情況下,基於恐慌,而引發種種行動,反而使現況看來更加混亂、更加恐怖。

假消息的猖狂,以及消息零碎化、快速化,加上現代生活步調,讓人囫圇吞棗接收資訊時,會因為未完整吸收,以及先信再說的心態,加上被消息放大化的恐慌,而讓整體情緒變得恐怖。

我們面對的,是真真假假的爆炸資訊,還有被過度放大,輕易忽略的資訊。

病疫期間的資訊教戰守則

working pattern internet abstract
Photo by Markus Spiske temporausch.com on Pexels.com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很簡單。並不是要大家都不看新聞(當然看太多活得過度焦慮,一陣子不看可能比較好),而是要冷靜下來,慢一點,去看新聞,去查證新聞。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1.辨別假新聞:看到一則新聞,先確認他的來源、作者。更細心一點,可以查證報導媒體的經營者,大家可以參考公視新聞實驗室教導大家辨別假新聞的方式。或是參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2.慢點讀新聞:某些電視新聞報導時,比較傾向以緊張的配樂,吸睛的文字標題,與略為誇張的語氣(特別是政論節目,我個人建議這類節目都不用看,畢竟名嘴不等於專家)。這時候,我們更該冷靜,不要一直盯著新聞看,畢竟病毒不是颱風,我們看不見。
我個人建議,一天就看一次新聞,而且是看那種整理式的文字報導,這類網路媒體都有特別作專區或專題,看了,會相較於電視新聞或是單篇的文字新聞,更能讓人完整吸收。

3.對照現實:有時候新聞的效果會放大、誇飾,好比颱風天風雨不大,電視記者卻表現得如同風強雨烈以促進收視一般。這時候,或許對照現實,會讓人安心一點。
這時候是該謹慎,該更多的防護,但不該過度的恐慌。人們仍舊照常生活,仍是為了上班、休閒、覓食而外出。(聽過因為病毒而小孩被父母限制都不要出門的,問題是,現在台灣路上你根本不可能遇到一位武漢肺炎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除非你去他們被隔離的醫院病房內)

4.相信專業:我們都說要相信專業,但真的遇到問題,很多人反而只相信自己。有太多太多的醫生與疾病相關學者出面說不必恐慌,多洗手,除非自己感冒,口罩不一定要戴整天,卻有太多人都不聽。當然,更別說多運動增強抵抗力這類的。

我們在台灣,不在中國,沒受封城,也沒有全球99%的確診個案數,真的不用過度恐慌。此外,武漢肺炎目前台灣已有兩位確診者痊癒出院,尚未出現死亡者,致死率比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低很多,我們卻未見MERS流行期間,台灣有任何的恐慌與搶口罩潮。

恐懼比病毒還可怕

bare feet boy child couch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面對這次的病毒風波,陳志金醫師指出

病毒雖然可怕,但是,人性、無知,更可怕!

除了無知造成的歧視,還有恐懼帶出的行動,正是這件事可怕的來源。

不久前的知識性Youtuber志祺七七,也推出了一則影片,專門談「過度恐懼」這回事:

比病毒還可怕的,正是恐懼。或許身邊什麼事都沒發生,卻把自己嚇個半死。

在台灣,我們有著世界級的醫療環境,以及針對這類疫情,動的非常快速的「國家機器」。目前確診個案遠遠低於隔壁的起源國中國,以及受害甚深的日本。

而我們,至今仍未爆發任何一起社區群聚感染事件,而受感染的個案也都被妥善隔離,感染了或是處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還出外趴趴走的案子不是沒有,但很少,而且受嚴密監督,甚至新聞還會把這些個案報導。

面對病毒,面對種種資訊,我們該做的,就是冷靜一點,讓自己慢一點。

「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只有恐懼本身」

更多媒體人說

成為媒體工作者,必須扮演的三種角色
推薦:那些我常看的國際新聞平台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