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恩與他的夢│別再分類視之了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有一個夢》馬丁‧路德‧金恩

koshu-kunii-byj3fem6idE-unsplash
(Photo by Koshu Kunii on Unsplash)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恩牧師(Martin Luther King, Jr.)的這場演講,不只震撼了美國,也引起世界關注,「人人生而平等」的夢想,在這番演講後,似乎有了改變。

然而,到了2020年的今天,縱使曾經有非裔美國人當總統,這個夢似乎還未完全實現。

2月下旬,一名非裔美國人亞伯里(Ahmaud Arbery)2月下旬在喬治亞州布朗斯威克鎮慢跑時,遭退休白人警察與其兒槍殺,而嫌犯直到5月才被逮捕羈押。

5月25日,46歲的非裔民眾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蘇達州大城明尼阿波利斯市遭白人警察蕭文(Derek Chauvin)用膝蓋強壓脖頸近9分鐘死亡,使得黑人群眾的怒火大爆發,於是「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口號傳遍全美國。

當然,這其中還參有其他因素,才讓這次的示威演變成大規模的動亂,包括疫情造成長期悶住的不滿;超過2000萬人失業的焦躁;以及為免群聚感染許多州監獄釋放囚犯,還有極端團體的煽動,固執地打算動用19世紀留下的「暴亂法」強硬鎮壓的川普,火上更加油。

使得這個夏初,成了金恩於1968年遭暗殺以來全美最嚴重的暴力衝突。截至5月31日,全美共有16州的25座城市實施宵禁,8州1特區動員國民兵維持秩序。

這種歧視的問題,到了近年,看似有所改善,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

不論是隱藏性的歧視,或是「擔心被視為岐視」的岐視,都仍存在美國社會,又或說全世界都是如此。

爭取權利,反對歧視,絕對有其必要,但若手段激進,又剛好遇上一個硬碰硬、自視甚高的川普,那就只會產生更大的衝突。

所以我絕對支持反歧視,但不支持暴力的爭取反歧視,甚至更想說,希望的是大家不再「分類視之」。

人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分類,分出我群與他者,不論是「白人」、「黑人」、「亞洲人」、「美國人」、「中國人」、「西班牙人」,其實本質,就是人。染色體數目一樣、身體器官一樣、一樣要吃、要喝、要睡。

民族主義和族群性是相互餵養的:民族主義者建構出族群範疇,這又推動他人建構出各種對立的族群性。

─《消失的現代性》

一群人想像自己某些共通的特質,而打造出族群範疇,建構民族主義,最終,讓原本一樣的人們,產生了裂痕。最悲劇的事情就發生在二戰時的納粹與後來的巴爾幹半島、非洲。
美國,或許沒有到那麼誇張的地步,但因為這樣想像共同體的打造,形塑了彼此的差異,讓「美國人」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群模糊想像中有明確標籤的組合,且更因此產生衝突。

希望金恩博士的夢能夠真正在人們當初視為「新天地」的美國,並非以「黑人」、「白人」,或是什麼「非裔美國人」、「南美裔美國人」去實現,而是單單純純的以「美國人」的身分去實現。

「白人的命是命,黑人的命也是命,不論什麼膚色,祖先來自哪裡,你信仰民主自由,認同這個國家,你就應該是美國人。」

這樣,才是能實現這樣的夢:

那時,上帝的所有兒女,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啦!終於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啦!」

更多敘時事

荷莫茲海峽風暴│一段美伊的恩怨史
網路建國:俄羅斯的「主權網路」分割世界?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