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獨評投書】國旅復甦了,然後呢?台灣觀光重振再思考

有一段時間沒投書了,近來打算開始重新回復投書的習慣,特別是就自己政治系畢業所學,以及媒體工作經驗來分享。

很開心這次能獲得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的分享,隨著疫情趨緩,在未能出國的情況下,國旅相對蓬勃。但我們不禁也要問,然後呢?

原文網址請看→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


(淡水最多的並不是夜市食物,而是古蹟,還有故事。圖為紅毛城前清英國領事官邸。)

隨著疫情趨緩,大家也漸漸走出戶外。雖然不能出國,但在國內也能玩得很開心。面對這十幾年來難得又一波的國旅觀光高峰,使在地的業者、地方觀光公家單位、專營國旅的旅行社、關心國內旅遊的學者感到開心,但不禁也讓人想問:

倘若全球病毒危機過後,國外旅遊重新打開大門,國旅的旺勢是否能持續下去?又能持續多久?

為什麼人們選擇出國?

在尚未爆發疫情前,比起國內旅行,有更多人選擇出國。除了移動成本的降低,還有以下原因:

1.國內住宿費用高昂:不知怎地,國內有不少旅店,住宿費用相對高昂,同樣的價錢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能住上更久,甚至更好的旅宿。而這背後的成因並不是單單一句「成本問題」就足以形容的,確實成為國旅的重大問題之一。

2. 國內的平庸性:對不少人來說,在國內旅遊,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就拿最為人詬病的「老街都一樣」的問題來說,到了各地不同的老街,似乎沒感受到老,反而先被伴手禮店、攤商包圍,在台南的老街能吃到深坑臭豆腐,在新北的老街能嘗到台南棺材板,使得「老街看來都一樣」。更不用說「打卡」用的教堂、天空步道四處林立。而在國內的同質化下,就算到離島,景觀、文化、語言等諸多面向大致是相近的,不同於國外的「新奇」,國內的這種殊異性就少了許多。

3.消費心態問題:有不少人會抱怨國旅消費高昂,但事實上在國外消費,常常因為「難得出國」而不介意多花點錢,加上「國外東西不一樣」的想法,相對不會計較花費問題。而較近較便捷又最熟悉的國內行程,大家就會比較計較起自己花多少錢。有時候,因為語言相通、文化相同,但不會特別做功課,結果「踩雷」,而抱怨連連。

4.交通問題:雖說整體而言國內旅遊較為便捷易達,但仍有許多交通上的問題形成阻礙。拿最常被比較的墾丁與沖繩來說(雖然兩者規模完全不同),如果住在北部的人沒有自行開車,去沖繩只要搭一個半小時的飛機,反而要去墾丁的交通可能得花一整天。若是同樣主打海景,在多重考量下,自然會棄墾丁而就沖繩。


(墾丁最美的是自然的山海。圖中為風吹砂。)

從墾丁、淡水老街及南投雙龍吊橋,看見台灣旅遊的盲點

每當談到國旅,似乎很多人就會提到墾丁。而提到墾丁,就會說到那條大街與大街上貴鬆鬆的店家。然而,墾丁從來不是只有那條街。從恆春古城到滿州鄉,這個包山包海的美麗景點,不該被一條美食街上某些價格高昂的店家給破壞形象。

近來,墾丁在地公私部門也試圖打造出不一樣的旅遊方式,像是社區深度旅行,讓人們體會墾丁除了某幾片人滿為患的沙灘外,還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與久遠的歷史。這些都很好,但要怎麼吸引人們想參與,就是一個需要思考的方式,什麼樣的誘因,才願意讓人們花錢、花時間?

此外,有關墾丁大街的高昂消費,墾丁商圈自己也開始動了起來,輔導店家針對價格做標示,成立糾紛處理小組等。但有許多觀光客在「天價滷味」事件後,仍持續前往飽受批評的店家消費,如此怎能讓市場機制淘汰劣質商家呢?

離開南部的墾丁,再來看北台灣的淡水。說到淡水,大家似乎都只會想到那條老街,並且認為又是一個過度商業化的案例。其實淡水除了滿滿夜市美食的老街,也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東西。經過老街繼續走到碼頭,從殼牌倉庫、重建街、齊柏林空間、得忌利士洋行到小白宮、紅毛城乃至海關碼頭,整個淡水老城區,就像一座露天博物館,怎麼會無聊?

這就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人們對於古蹟「不會看」、「看不懂」的問題,好像就是打個卡然後匆匆離去,明明幾百年歷史呈現在眼前,卻好像只是個拍照的裝飾品。

或許淡水的公私單位能夠投入更多心力,創造「打卡之外」的古蹟導覽,如近來曾舉辦過結合AR技術認識古蹟的活動,或是平日在導覽看板上的AR互動裝置等,都能讓人們在看古蹟時,因為相對活潑的展現,而更能深入認識淡水的不凡。


(這抹彩虹微笑的未來如何?端看在地公私部門如何經營。圖片為本人受邀採訪拍攝,6月20日起正式開放,在此之前請勿擅闖。)

南投在近來打造「雙龍七彩吊橋」,在正式開放前,不少媒體曾受邀去採訪過。當初我到了現場,確實被那橫跨山谷間的彩虹微笑給震撼到,但不禁也擔憂,這裡會不會又成為一個「免洗景點」?

其實除了那道吊橋外,這裡還有雙龍部落、天時棧道、雙龍瀑布等潛力景點,綜合了人文與自然的優勢。但目前看來,在交通接駁上,雖然已經有部落到吊橋的接駁車班,但要從市區到達位在山間的部落,公車數量仍相當有限,這大眾運輸班次是可以加強的。

此外,雖然縣政府目前也增加了不少部落的導覽立牌,但或許還可以與在地部落協調,多增加一些小旅行行程,讓人們能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不是走馬看花,到吊橋打個卡,在部落吃點原民風味美食就走人。

那些飽受批評的「天空步道」、「打卡教堂」,總被認為是「創造一時熱潮而無永久內涵」的景點,那這道雙龍七彩吊橋是否能創造不一樣的思維,端看在地社群與公部門要怎麼去經營了。

在望向世界時,也別忘了多認識我們這塊美麗島嶼

「很多人說台灣很小,我會反問他們:你都看過了嗎?」已故空拍攝影師、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曾說過這樣的話,讓身為旅遊媒體工作者,常常走訪台灣各地的我很有感觸。台灣,比起其他國家或許小了很多,但在景觀的多元性上來說,可一點都不輸國外。

有時候,不一定要隨著人潮去「觀光熱點」,或著是照著旅行指南上千篇一律的遊程去走,也可以來趟不同路線、不同方式的旅行,或許看見的,又是不一樣的美麗。

台灣,真的很美,只差你沒有去發現。我們都期望國旅的經營與生態能有更多元、更引人入勝的變化,但這也不只有業者、公部門需要努力,旅行者自己也要在出門前多做功課,並避開「雷點」,讓不好的事物自然被淘汰。

在這段國內疫情和緩,國際大門尚未打開時,讓我們多花一點時間看看這座美麗的島嶼及其離島,認識島上的故事,以及多樣的風景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