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獻給家裡被回收掉的那台舊電腦。
上個週末,趁著假日空閒,我把家中那台桌上型電腦搬上機車,載著它去維修。
我不記得這台電腦是哪一年買的了,只記得它並不舊,至少外觀看來是這樣。但前幾個月,我回到家中想要使用它時,卻發現它再也不能開機了。
雖然我試過很多方法,一度讓它開了機,隔一天按下按鈕後,又毫無反應。
「我有空再把它拿去修!」我這樣跟媽媽說。
那台電腦我其實用不太到,在我大學有筆電以後,就不太碰家中的桌機了。而近來,會用到電腦的,頂多也只有媽媽或妹妹,需要查資料或印東西才會使用。但隨著媽媽換了工作,以及智慧手機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這台電腦越來越少被使用,可以說在一個月內,被用到的頻率並不超過六次。
那個午後,在頗為炎熱的艷陽下,我把電腦搬上了機車,到了舊住處買下它的那間店。
雖然距離現在所居不過幾條街的距離,不用十分鐘的路程卻仍讓人感到汗流浹背。我搬著這台電腦,抱怨著,為什麼我還要浪費體力送它去維修呢?
但一進到店內,隨著冷氣的沁涼,這樣的念頭就一掃而空了。
「這台電腦是在你們這邊買的,恩…可能很久了,我不確定什麼時候。」
「2011年,這真的很久欸!」店員花了好幾分鐘查螢幕上的資料,驚嘆的說。
接著,另一名看似更為專業的店員走上前,向我詢問電腦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如實描述了開啟沒反應等情況,他簡單判斷後表示:「這應該是Power壞了,我建議你可以到我們在藝文特區的店,那裏有維修中心,可以幫你直接更換,比送回原廠快。」
於是,我又抱著那台笨重的電腦,從這不怎麼熱鬧的地方,來到市區的精華地帶。雖然不遠,但也是「略有距離」。
抱著它進門後,快速地走進電梯內直奔三樓的維修中心,這並不是因為我心急如焚,而是它真的有點重量。
「我想問一下,這台2011年的電腦可不可以維修…..」我把它搬到了維修中心的櫃檯,對著一名戴著眼鏡與口罩,眼神銳利,年紀看上去有五十幾的維修員說,並把大致上的狀況告訴他。
看著這台電腦,他很認真地動起手,拿起工具。雖然他動作不快、也不大,但很盡責。盡責到一旁電話響了兩三次,他都不理。
「欸…你這個電腦問題不只是電源壞掉、開關壞掉,還有很多問題欸…」他的這一番話衝擊了我。
「可是我前幾個月用都還好好的啊!?」我竟開始幫這台電腦辯護了起來,但確實,幾個月前,我還用它看Netflix上的《星際大戰》電影,沒出現任何卡頓或當機。
「可能是所有狀況一次性爆發…現在這台電腦的一些零件也沒了,實在太舊了。」他說。2011年,那時我還只是個高中生,但總覺得時間沒有很久,2010年代都還很「新」。
「現在要看的就是你記憶體資料還有沒有救。」這台電腦裡的資料,之於我沒什麼,之於我妹妹、我爸爸也沒什麼,但之於媽媽,或許有一點什麼。以前他手機拍的照片,有部分還存在這。
「恩,那就看看吧,如果不行就算了。」我說。「如果不行就算了」這句話,是打從心底發出。
於是那台電腦就這樣拿去回收了。
因為它實在太「舊」,現在沒有當時的某些零件可用,要修復不如買台新的。就這樣,我拿著一個比原本那台大機器輕好幾倍,小好幾倍的記憶體,走出電器用品店。
在騎車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台電腦到底有多「舊」,它是否能算是個「時代眼淚」?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步調越來越快,發展越來越快,一些新鮮事在不久後就成了舊聞;新東西在沒幾個月後就成了平凡不已的存在。
比起桌上型電腦,現在越來越多的筆電、平板將要取而代之;而比起筆電,更快速更便利的手機,也替代了它的越來越多功能。
我想我應該很快會看到桌上型電腦被全面淘汰的那天,到時,離筆電被淘汰可能也不遠了。
而那會是多久以後呢?
2011年到2020年,不過9年的時間,當時的新鮮事物已經老舊,但我總覺得,真的沒有很久。2015年以前,甚至2005年到2010年間,都不是很「老」,很「舊」的感覺。
但不可否認的是,某些21世紀初的「時代眼淚」,已滴落在時間長河中,漸漸被遺忘。
時間真的太快、世界的步調也太快,快的有時只能見到殘留下來的足跡與影子,讓人試圖去拼湊原本的樣貌,卻拼也拼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