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租屋:退租前,我與房東的對談

星期二的晚上,我把租屋處的鑰匙,交回房東手上了。

25歲生活至今,我總共以自己的名義租了兩次住處,兩次都留下不錯的印象。

第一次租屋時,我遇上的房東是一對阿公阿嬤,他們對待我們這些以學生為主體的房客,就如同自己孫子一樣,令人感到溫馨;畢業後,我遇到的房東是為外省老先生,但沒幾幾個月後因故換他兒子接手。

他的兒子年紀看上去大概就30幾歲,皮膚黝黑,講話語氣溫和。他說,自己是做水電工程的,而確實也常常跑來這個地方,與師傅一起調修那些管線,把老舊的公寓不斷的改造。

退租的這天,他正在鄰近的幾間空房做修繕,臉上還沾有一點點水泥灰。

「你算是個不錯的房客啦!」、「我覺得你很用心在經營租屋,我想就是互相啦!」一邊談著這個房間的狀況,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和房東說著。這並不是相互讚許,而是發自內心的稱讚。

對我來說,租房最重要的一點不在於價格,更多時候是有一個好的房東。

當然,好房東可遇不可求,而我兩次在外租屋經驗,遇到的房東人都不錯。主要也是在找房時,除了觀察房況,我也會一併觀察房東給我的感覺。或許就像面試工作,有人會說「不只是公司在面試你,你也在面試公司」一樣。

不只是房東對房客要好,作為一個房客,我也會盡量地維持自己居住空間的整潔,並遵守著公共空間的規範,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向房東反應。而有時,我看到一些房客進出不關門,垃圾亂丟在公共空間,大門壞了都沒反應,總會想,自己作為房客,本身行為也不合格,怎能要求有好的居住空間呢?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互相」,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房東擁有房子可供出租賺很多錢,這點令人羨慕,但他也不是用什麼不當手段得來的,而且用心經營,理應我們這些承租的房客,就應該遵守規範,並在遇到問題時協助處理,這不只是個人的居住品質問題,更是一個公共問題。

以像我這樣政治系出身的人來說,對於公共議題總會特別關注也特別積極。理所當然的,也包含像租屋這回事,以及租屋者與房東之間;租屋者與其他房客之間,都是一個公共議題。而政治其實就是在任何公共場域裡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的問題。

「我覺得這裡真的很不錯啦!」「不過想到當時在南部讀書差不多的坪數,但價格卻天差地遠」「多少?」於是我們開始聊了以往的租屋經驗,就算我的對象是房東,但他以前也當房客過,曾在基隆、高雄有租屋經驗,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舒適小空間,他自己也是很難忘卻。

「阿你覺得這裡很不錯怎麼不繼續住?」房東著問我。「因為家裡各種因素…」我當時居住的那裏,是個採光良好的私人套房,空間雖然僅5.5坪,但一個人住確實很足夠了。加上那個地方一走出巷子就有公車站,捷運站、機場就在五分鐘的距離內,離公司又非常的近,以價格來說,這樣的房間與地段,九千內有找的價格相較其他同類型的租屋,便宜了些。要不是各種因素,除非離職,不然我應該會住下去。

這也是無可奈何,房東聽我說了,也無法堅持什麼。

「不過之後你整修好,再賴給我看,我有機會幫你分享!」我說。

最近,這位即將成為我前房東的人,要來場大整修,把房間用得更宜居,公共空間也更多便利性,而他說自己講究細節的性格,可能要花上幾個月去處理,聽到他這樣跟我說,我完全是出自內心意願說願意幫他分享給想來台北找房子的人。

人與人之間,常常會有摩擦,特別是在租屋這件事上,我聽過太多太多。但我自己幾乎很少在這方面遇到摩擦,因為我知道,這就是一個互相,況且我遇到的房東,人都不錯。

當然,能有自己的房子,誰會想要租屋?不過對多數人而言,這是一個不容易的現實,所以一定會遇到租屋這回事。

寫下這篇文章,除了記錄我退房前的對話與感受,也為這個曾經居住的地方,遇到的人,記錄一點什麼。如果下次還遇上需要租屋的時候,希望我能再遇上一位好房東,當然,我也會作為一個好的房客,以「互相」的精神,過一個舒適的生活。

更多日常故事

關於搬家,不只是移動而已。
獨食者的祈禱:台灣需要更多對獨食者友善的文化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開播!→SoundonsoundcloudApple podcast搜尋「敘事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