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 漫步桃園中正路 走過城市時間軸 feat.CY

完整內容點此收聽!

*認識文史工作者CY:走遍全台中正路的文史工作者│踏破鐵鞋,發現中正路不只是中正路!

以下為逐字稿,不包含街頭錄音(深色標題)的部分

2021年4月11日,在結束與立志走遍全台中正路的文史工作者CY的訪問後,我們決定從桃園的藝文特區出發,沿著桃園市區的中正路,一路走到桃園車站,走過桃園的發展時間軸。

特別要說明的是,因為以下有很多片段是在外面錄音,加上收音設備表現不太好,所以可能在音質的呈現上不是如此理想,請大家見諒。

(音樂)

1.開頭藝文特區簡介

中正藝文特區,又稱桃園藝文特區,是桃園近來發展的重點區域。在這裏有著地標性的建築:桃園展演中心,而鄰近則有著如不同世界般的高樓大廈,富麗堂皇的顯現這一帶的不凡。

這裡是個仍在發展中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建築仍在興建,如展演中心後方的桃園圖書館總館,未來將成為桃園的文藝新據點。此外,展演中心旁,正在興建中的桃園捷運綠線,帶給了人們對這座城市未來的無盡想像。

我和CY迷失在這正待發展的浮華中,並走進了展演中心看了一場小展覽,感受「藝術造鎮」的想像。

2.藝文特區心得

在往藝文特區這段的中正路上,因為桃園捷運興建的緣故,交通並不是特別便利。身為在地人,我是很期待這條綠線的落成,至於有些外地人會問我,「你們現在不是有捷運嗎?」我會這樣回答。

3.桃園捷運介紹

光是從藝文特區到大興西路口這一小段,CY就有很多不一樣的發現,這是我們這些在地人習以為常,對外地人來說卻很非常的,如中正路長達1000多號,都沒分段這件事。

4.中正路不分段

慢慢地,我們步行到已經被清空的「桃園青年基地」,看著一路走來的高樓大廈,筆直大道,CY想起了他曾在中壢舊市區所見到的不同風景,而引出了我對中壢人的再次呼籲:

5.桃園中壢論

為什麼中壢人認同這麼特別?聽聽我的節目了解淵源…

(過場音樂)

以大興西路作為一個分界,再過去的慈文國中作為一個端點,離開大興西路後,也差不多離開藝文特區的範圍。過了慈文國中,也差不多來到舊市區,以及桃園在地的桃園夜市。而說到桃園夜市,我總是很想「炫耀」手搖飲密度特別高這回事

6.桃園手搖飲

7.桃園夜市介紹

在抵達夜市所在的北埔路前,會先經過「我家巷口」這條民光路。而民光路,也是桃園捷運所設的一個站點,至於他具體的站點位置在哪,我是花了一段時間才想到的。

8.民光路站

(過場音樂)

隨著我們離夜市越來越遠,來到公車站牌標記「中正商業大樓」的地方,在這裡,逐漸能感覺到一種失落,一路綿延到永和市場,也就是下個捷運站所在地。

8.中正商業大樓

走到永和市場,如今將改建捷運站的市場,市場內的攤販已徹出,只剩下空盪到讓人孤寂的寧靜,還有時光靜止在某一刻的面貌。

因市場鄰近仍有不少攤商、店鋪,所以能聞到一些味道、聽到一些聲音,感受因為洗地而潮濕的地面。但回到這棟建築,卻又彷彿到了另一個時空,而且是沒有人的那種。

過去這個日本時代的第一消費市場還有餐廳與戲院,但因為消防法規,目前僅一樓與地下室有在做為市場用地。

未來,這裡將改建為桃園捷運綠線G08站,原本在此的攤商將移至中繼市場,直到捷運完成後會再請攤商回來,變成一座捷運與市場共構的大樓。

但未來誰也說不準,隨著捷運的建造,過去一些市場記憶勢必遇到衝擊,那些攤商也不見得會願意再回來。要怎麼兼顧發展與記憶的保存,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有時重要程度甚至超過發展本身。

(過場音樂)

1806年,北桃園的南崁、龜崙嶺發生械鬥,面對泉州人的強勢,以漳州人為主的桃仔園聚落為了強化防禦,便於1809年築起以現今景福宮為中心的土城,並在1834年改為石城。

範圍大概是今日桃園市春日路、成功路、三民路二段等形成的範圍。然而,這樣的舊城在進入日本時代後,因「市區改正」計畫被拆個精光,徒留給後人無盡的追憶與想像。

以桃園人口中的「大廟」景福宮為中心,離開永和市場後,我帶著CY走訪這座桃園人的聖殿,以及一旁新修復好的古蹟─大廟口派出所,好好認識這座古城的老故事。

9.大廟口派出所

*認識大廟口派出所:展覽推薦│桃園,大廟口派出所x桃仔城佇佗位,找尋桃園曾經的光榮

10.大廟介紹

11.大廟音樂

12.大廟心得

有時候,我們總要轉個彎,與CY的中正路之旅,頭一個轉彎,就在以前桃園戲院聚集的民權路、博愛路一帶

13.介紹桃園戲院

過去桃園有著十多間戲院,在電視娛樂成為主流之前,這些戲院乘載著許多老桃園人的快樂回憶,戲院的輝煌與沒落,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像是博愛路的金園戲院,在1971年開幕時是桃園最早有手扶梯的百貨公司,後來附設戲院,改名金園百貨,大樓周邊也引來不少小吃店聚集,但如今,這些店家早已紛紛搬離,戲院也面臨拆除,改建住商混合大樓的命運。

此外,過去老城區內有不少潤餅店,也是因為戲院的興起而林立。但如今像是最知名的健民潤餅,也從這一帶搬至市政府周邊,象徵著一個時代的沒落。在博愛路一邊看電影一邊吃著軟嫩又飽實潤餅的視覺與味覺雙雙滿足的感受,未來只會留在舊桃園人的回憶中。

14.文昌廟

(過場音樂)

離開文昌廟,小繞了桃園近來熱門的藝文聚落「77藝文町」後,也差不多快到車站了。但我發現,我竟然把最重要的部分─桃園第一街「新民老街」給遺忘,於是又帶著CY往回走。

這條老街真的很不起眼,除了有特別鋪設的人行地磚,與入口的告示,其他完全看不出我們印象中「老街」的樣貌。

15.新民街介紹

轉進新民街內的小巷,我重新發現了只是光影咖啡廳的新地址,於是帶著CY在這間獨立咖啡廳裡,享用他當初所說「具有在地文化、產業特色」的餐點:只是新民餐。

只是光影的「只是新民餐」,綜合了中崎布丁蛋糕、張豐盛花生麻荖、新珉老油條及張松麥芽糖等桃園老城區四間老店的特色,重新詮釋了在地的美好滋味,吃完讓人難忘,也對這座桃園老城,留下了更多不一樣的印象。

16.心得

(過場音樂)

我們都還在定義桃園的模樣,屬於我們的桃園是什麼?走過一趟桃園中正路,從藝文特區到火車站,等同於走過桃園市區的繁華與歷史,我們看到這座城市的熱鬧與衰落,也看到不斷發展的樣貌,那些興建中的捷運、大樓、車站,描繪著誰想像中的桃園呢?

跟著聲音去旅行的第二站,就從我家,桃園開始。就算只是一條看似平凡的中正路,也匯聚了說也說不完的在地記憶。

桃園不是一座很舊的城市,卻充滿著故事,桃園人都覺得自己生活的地方沒什麼特色,但在外地人眼中卻別具趣味。我希望身為桃園人的自己,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踏查中,找到家鄉的定位,的樣貌,還有身為在桃園這座城市生活的人,該對於自己怎麼樣的獨特,而應該有的驕傲。

(結尾音樂)

*關於桃園老城區的故事,可以參考這篇:桃園老城的光與影:漫步桃園老城區,尋找桃花源的前世今生

更多Podcast單集

6條充滿故事與美景,而且走起來很輕鬆的步道!
221世界母語日,一起把母語找回來!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