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料之外│這不是我第一次Work from home 了

這不是我第一次Work from home了。

一年多前,我曾因為摔車骨折的緣故,而申請在家工作,前前後後共待在家快兩週。雖然在家可以睡飽一點,感覺更自在一點,但因為沒有進入辦公室,缺乏一種制約性,所以很沒有工作的感覺,有時候甚至常常分神,到越後面幾天,我總會想,「我到底在幹嘛?」

我該做的事情都有做,但卻覺得就是少了什麼,而不太習慣。

此外,當時因為骨折的緣故,動作太大就會痛,所以我也沒特別出門去哪裡,就這樣宅了兩個禮拜。 因骨折而在家的那幾天,雖然看得到外頭的景色,聽得到外頭的聲音,但不走出去,總會覺得少了那麼一點什麼,生活因此而不完整。

國高中的時候,要我少出門一點都不難。我可以宅在家一整天;但大學後,我發現我是一個熱愛走出去的人,有時候也不一定是特別去哪裡,為了什麼目的,就只是單純想出去晃晃。

沒想到一年多後,我又要再次在家工作,也不太能出門。而且這次不只是我,而是整個公司,甚至全台許許多多人都跟我一樣。如今這波疫情,把我,以及所有人,像那一次的骨折一樣,困在室內,只能看著外頭的陽光,期待下一個天亮後,瘟神離去。

…………………..

2021年5月19日,我們公司開始實施在家上班,而台灣也在這天進入全國性的第三及疫情警戒。

你說,這樣的情況要持續多久?我相信不會太久的。不要去看網路酸民毫無建設性的批評,不要過度關注媒體不間段的,如天崩地裂式的報導,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看得到天光,而且非常非常的亮。

但關鍵還是在於,每個人都能遵守防疫原則,減少群聚,減少外出,出外戴口罩,勤洗手….

至於生活要怎麼「如常」而不至於「失常」?就我之前的經驗來看,或許可以做這幾件事:

  • 過著如平常一樣的生活,但也不用太過「平常」。不因在家工作而過度鬆懈,也不因為是要工作而過度緊繃。可以比起在公司,不用戴耳機就能一邊聽音樂(或Podcast)、一邊工作。若是累了,比起在公司,有更多的彈性給自己休息。
  • 界定好上下班的時間,透過鬧鐘、或是在不同空間來實現。
  • 設定工作進度表,完成那些進度後,除非有緊急要事,不然小小休息一下也好。
  • 在家工作因為少了通勤時間、少了冗長的會議、少了一些辦公室內必要但實質上不見得很重要的動作,而會感覺不那麼累。不如就減少自己午休睡眠時間、好好感受「生活」、感受「在家生活」的那種魅力。

但我還是希望,能盡速回歸「正常」,把居家生活與工作場域完全分離。而這樣的日常,要靠你我共同努力。

更多日常故事

關於搬家,不只是移動而已。
如果能重來,我要走向那條未行之路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