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樂團:最舒服的清澈歌聲,唱出你我的樣子

什麼是水的樣子?可能是一滴滴的水珠、也可能是一整片的大海;也可能是人手一杯的珍珠奶茶裡,那重要的一部分。

水有著多種的樣子,但不論是怎樣的呈現,都是在這個星球上不可或缺的。

2015年成團的水分子樂團,就如水一樣,有著多變的可能,也同時有著清澈的本質。不論是台語歌還是國語歌,在這最混濁的時代,她們給人們最乾淨清新的聲音,唱出你我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樣子。

一場荒謬的開端

圖/水分子樂團 FB

在那個《追光者》還沒被傳唱的年代,並沒有太多人認識岑寧兒這位歌手, 但某次在社團活動中,思妤聽到坐在走廊上的壹晴,無意間哼了岑寧兒翻唱的《 heartbeat》,瞬間思緒如水流一般,自己跟著順順的接唱下去。

「你怎麼也會唱!」

這段讓思妤深有共鳴的旋律,讓思妤和壹晴兩個人,成了彼此的「知音」。

直到了大二,在那個夜唱到凌晨的回程路上,思妤無厘頭的迸出了一句:

欸,你覺得我們兩個要不要組一個樂團?

就這樣,在壹晴毫不猶豫地大喊「好啊!」的當下,在那個最青春的歲月,在機車騎過大街小巷,迎來陣陣的舒爽微風中,兩個女孩,開啟了她們音樂路的序章。

決定組團的兩人,在各自提了許多名字後,找出「水分子」三個字湊在一起,成了她們樂團的名字,希望能以像水一樣清澈的聲音,以及水不容易被定型、能夠融於各種環境的特質,成為音樂圈裡不可或缺的清新存在。

走出舒適圈 雖然有點困惑與荒唐

圖/水分子樂團 FB

水分子一開始,原本只是想在社團裡組個小團體,作為校內表演時的組合。但直到大四快畢業那年,她們才推開了世界的門。

當你全心全意在投入一件事情時,你會希望你的生活能不能「更多」

這輩子從沒有想過會成團並在外頭表演的她們,基於對想要有更多可能的追求,於是開始尋找各種駐唱機會。然而不同於多數在咖啡廳的駐唱歌手,水分子駐唱的場合,可不只有咖啡廳那麼單純而已。

「我其實覺得一開始在駐唱那年有點受傷」,思妤說。

她們在桃園接的駐唱,除了在咖啡廳,也會到熱炒店等地方駐唱,但熱炒店這類的場合,卻常常遇到喝醉酒的聽眾,搶麥、講話大聲外,更多時候,她們還會遇到唱迥異於兩人風格歌曲的要求,讓倆人覺得有點痛苦,有種找不到知音的感覺。

「可以想像我們唱玖壹壹的歌嗎?」

還有一次,兩人在一個被韓國大叔們包下來的餐廳裡表演,在壹晴與工作人員在樓上架設器材時,思妤卻在樓下被這些喝醉酒的韓國大叔們包圍。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思妤被這群熱情過度的人簇擁成一座孤島,在一句句微醺的韓語與google翻譯的機器聲調中,被陣陣的錯愕淹沒。

「我們那時候到底經歷了一場什麼?」現在回想起來,仍是令人傻眼。

雖然,偶爾會遇上荒謬事,但水分子樂團覺得,在駐唱的路上,她們其實是很順利的,面對不同風格歌曲的要求,其實也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元的世界。

「你們的歌讓我很舒服」

圖/水分子樂團 FB

我們不管唱什麼歌,都是蠻「水分子的樣子」

縱然面對這些多變的曲風,兩人仍舊唱出「水分子的樣子」,用她們輕柔的歌聲,療癒著所有人。

所以,到底什麼是「水分子的樣子」?從音樂技巧上來說,就是會有很多合音;從感受上來說,就是能把火山爆發的場面,唱成風光明媚,微風吹拂的沙灘,那種感覺。

更具體的描述,就是某次比賽時,評審的講評。

聽完你們的歌,讓我覺得很舒服

乍聽之下有點害羞的形容,卻也直接的道出了水分子給人的感受,那是種很適合在陽光斜灑的午後,閉上眼,輕輕地享受,沉浸在輕柔歌曲中帶給人們的溫暖與放鬆的自在。

你的名字,我的樣子

圖/水分子樂團 FB

「其實那時候我們差點要解散了哈哈哈。」思妤笑著說起那段過往。

在大四快畢業時,正當同學們都在為未來規畫而努力時,兩人卻感到滿滿的迷惘。

欸,你還要繼續唱嗎?

我覺得我會很害怕、很擔心,所以我覺得沒辦法

讀資管系的壹晴,比起充滿不確定的音樂路,她若是照著原本所學的規劃,可以當個不用為生活憂慮的工程師。相比之下,思妤的家庭並沒有給她壓力,加上本身是遇到問題再說的個性,所以讓她不顧一切地想唱下去, 也因此讓兩人大吵一架,差點面臨解散的命運。

「如果要靠音樂養活自己,的確是有點辛苦。」思妤也明白這道理,「很多前輩會說,這條路上,走到最後不會是最強的,而是撐最久的人」。

可是很多時候你要去嘗試,你才會知道,有時候那些去想像的後果,都只是想像出來的。

現在的兩人,雖然很辛苦,下班後還要花5、6小時練唱,但思妤認為,現在的狀態對於水分子來說是好的,在現實與理想中,她們找出一個平衡點,持續努力地走下去。

我怎麼可以儼然一搏的放肆

也沒有留下我的名字 我的樣子

《你的名字,我的樣子》

《你的名字,我的樣子》這首水分子的主打歌,正是描述兩人遇到現實與理想的拉扯的這個經驗,特別是壹晴與家裡的衝突。在家庭的期望與自己想走的路之間,壹晴選擇了音樂,並對媽媽拋下了句:「你可不可以讓我做自己想要的事!?」

後來,雖然不太諒解,家人仍然讓壹晴去讀了音樂學程,甚至都有在追蹤水分子的表演。

「有一天我回去聽到我媽的手機鈴聲,發現『這聲音很耳熟!』,然後仔細一聽,這不是我自己的聲音嗎?」其實,家人嘴巴上反對,但仍默默的關心著孩子的發展。

這一首歌,不只是唱出了水分子與家人間,也不只是唱出水分子之間,更是唱出了所有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

咱的厝咱的夢:唱出這塊土地上努力的人們追夢的樣子

圖/水分子樂團 FB

我的自由都是你的打拼

用希望建築起來的家

《咱的厝咱的夢》

另一首《咱的厝咱的夢》,則是水分子第一次的台語嘗試,而這也讓她們意外的發現,原來水分子很適合唱台語歌。或許不那麼的「輪轉」,但透過她們的歌聲,彷彿看到了那些為了生活在努力打拼的人們,追夢的樣子,充滿著「味道」。

這首歌的起源,是一次歷經21天的環島過程中,她們看見許多為自己生活在打拼的人,不論是香港的記者、剛好也在環島的人、唱片行的老闆、致力推廣宜蘭在地文化的青年…等,透過與這些人的交流,她們聽到了許多的故事,也看見了那些你我在追夢時,努力的身影。

未來的樣子

圖/水分子樂團 FB

 一切都是靠著自己的水分子,沒有唱片公司的幫助、沒有經紀人,卻也因此學習著各種技能,不論是寫歌、作曲、混音、行銷、自己當小編…等,在「佛系」的步調下,慢慢的讓水的樣態,有了更多變化。

曾經在山間清唱;曾經在草皮上,幾千人面前唱著動力火車的《當》;曾經被要求唱出各式各樣不合彼此風格的歌曲。不論是外界給她們的標籤「在地青年」、「重唱組合」、「清新民謠樂團」,或是自己玩笑般定義的「女版動力火車」、還是未來可能走向台語雙人重唱、阿卡貝拉等各種組合,水分子一直以來,都不想要侷限自己。

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但水分子仍會用像水一樣清澈的聲音,療癒著所有聽到的人們,唱出你我的樣子。

水分子樂團FBIGYoutubeStreetvoice

更多人物故事

私にとって、台湾への留学は、この十年間願い続けた夢でした。超愛台灣的日本人─Maha
走遍全台中正路的文史工作者│踏破鐵鞋,發現中正路不只是中正路!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