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鐵路地下化│8座遁入地底的車站,全面更新後桃花源的想像

2024年6月16日,進出人次排名全國第三的中壢車站臨時車站即將啟用,引起全桃園人的注目。很多人說原本的車站是「全台最醜」的車站,卻開始有不少人緬懷起它,亦開始批評起新的臨時站沒有好看到哪去。

如同桃園車站臨時站,它的「臨時」代表著好幾年,等到設計圖裡的美好想像落實,還有一段時間。桃園的車站會開始有這些改變,並不是出於人們對功能性醜陋車站的看不慣,而是一個重大的交通工程──「桃園鐵路地下化」的實踐。

中壢臨時前站。圖片來源:交通部鐵道局
中壢臨時前站。圖片來源:交通部鐵道局
更多收聽平台: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465739c0-e98b-40e3-9bd4-dc648b563ce5

路過人間的想像:高架化還是地下化?

桃園鐵路地下化可以追溯至1990年代,當時已經地下化的台北鐵路段,促進了台北的都市發展,成為典範引來關注。而桃園、中壢分別為全台前二、三名進出人次的車站,就促進城市發展與交通便利的理想面,或改善人流的現實面來說,都有增加車站與脫離平面運輸的必要性。

直到2005年,交通部提出了「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簡稱高架化),讓這樣的想像開始有明確的藍圖。根據該計畫,鶯歌車站南側鳳鳴平交道至中壢車站南側環南路地下道之間,將改建為高架路段,並增設五座全新車站。

但在2014年桃園久違的又由民進黨執政後,原本高架化的構想被推翻,2015年改成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簡稱地下化),並於該年10月獲行政院同意通過,於2021年正式動工。

桃園鐵道地下化計畫路線圖。圖片來源:交通部鐵道局
桃園鐵道地下化計畫路線圖。圖片來源:交通部鐵道局

高架化與地下化有何差異?鄭文燦市府當初想改變高架化的背後構想是什麼?

根據桃園市政府說明,之所以要改推地下化,是因為高架化須徵收沿線土地辦理拆遷,而引發居民抗爭,導致進度緩慢;再加上桃園段鐵路路廊不足、高架後對桃園、中壢之沿線景觀、噪音衝擊過大,而沿線人口密集,地方民眾逐希望改地下化,故而改變高架化的構想。

這樣的理由聽來蠻合理的,如果我們如今到台灣其他正在進行鐵路高架化的都市地區,或是已經有高架化的地點,多少能感受那樣的景觀與噪音衝擊,以及地面上作業對沿線居民的權益影響。

但地下化又會有怎樣的困難?

首先,是預算的增加。原本高架化僅需308億元,在確定地下化後,整體增加到約1048億元,爆增為原本的3.4倍。再者,是工程難度增加,也可能影響到完工的時間,同時地下化在營運後的維護,也相較建物暴露在外的高架化困難許多。另外,原本高架化可能發生徵收土地的爭議,也沒有隨著地下化而止息。仍計有645棟房屋和建物須配合拆除,拆除總面約2萬50平方公尺。

此外,地下化最南端的平鎮,要再哪裡出土(從地底出地面)也是個爭議,因為原定出土地點可能會造成交通衝擊,引發居民抗議,故而出土位置將南延 1.2 公里,卻也增加了建設經費與工程時間。

只能說,要在原本已然有發展的城市裡進行一番大建設,勢必一定會造成規模不小的影響,以及高額的支出,問題就在於如何取捨。

據鐵路局最新說明,地下化原本預計於2029年4月通車,但為維持台鐵營運不中斷,加上路線南延約1.2公里,預估通車延至2033年;因原物料上漲,總經費可能增加600至700億元。看來距離看到火車到桃園段在地下奔馳的情景,仍還要等上好一段時間。

鳳鳴─平鎮:認識桃園鐵路地下化車站

談完整體大計畫,讓我們把視角拉近,來看看目前地下化的幾座車站。

鳳鳴

位在鶯歌邊陲的鳳鳴,是當地少有的平地,大體範圍就是所謂「鳳鳴重劃區」一帶,以鶯桃路、桃鶯路、鳳吉一街、永和街、大湖路為界,總面積約51公頃。

鳳鳴與中壢一樣,目前正在興建臨時站,未來除了是台鐵的一員,也會成為捷運三鶯線的要角。這座車站是全計畫裡唯一在新北的車站,但或許鶯歌與桃園的淵源更深,把鳳鳴視作桃園部分也不是問題(曾有鳳鳴居民跟我說,他們下班、假日消遣就會到桃園)。

很有趣的是,鳳鳴重劃區在都市計畫裡還特別對此區建築有特殊規定,重劃範圍內的建築申請案都需要經過都市設計審議,透過管制交通、建物高度、景觀植栽、照明及廣告招牌等等,來提升鳳鳴重劃區整體的環境品質並保障當地特色。而且為了延續鶯歌當地陶瓷特色,重劃區裡的地景元素應採用一定比例的窯燒製品,並以臺灣原生種植栽建立綠色生態廊道,讓鳳鳴重劃區成為具有特色的宜居空間,或許能成為未來都市景觀設計的典範。

在鳳鳴,西南側有條路名很可愛的關鍵道路──鶯桃路,這是鶯歌與桃園間往來的要道,到了桃園會改稱桃鶯路,沿線相對熱鬧,隨著未來鳳鳴越來越多人入住,這裡的繁盛,令人期許。

桃園

未來桃園車站想像示意圖。圖片來源:桃園捷運局
未來桃園車站想像示意圖。圖片來源:桃園捷運局

桃園車站是未來桃園地下化沿線的關鍵節點。這個將要「三鐵共構」的車站,將交會台鐵與兩條捷運線,但那樣的日子實際到來,似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目前來到已經營運多年的桃園臨時站,可以看見周邊工程不斷,未來願景圖裡的繁華桃園站能否成真,還有待時間檢驗。

這座車站是僅次於台北,全台人流第二多的車站,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至清代。只可惜目前尚未有相關歷史脈絡的呈現,臨時站也很單純的只有機能性的作用。

如有到訪桃園站,可別錯過站旁由台鐵舊倉庫改建的「桃園軌道願景館」,讓人一窺桃園鐵道的前世今生與未來想像,從中認識日治時代美麗的桃園站,還有前幾年挖出的清代鐵道遺構,館內諸多互動設施,非常適合親子同遊。繼續沿著中正路走,則還有桃園站前商圈與老城區的精彩,等著人們去探索。

中路

未來中路車站周邊想像示意圖。圖片來源:交通部鐵道局
未來中路車站周邊想像示意圖。圖片來源:交通部鐵道局

鄰近武陵高中與愛買的中路車站,未來將成為此區的運輸樞紐。中路之名得於過去此地是連接桃園與中壢的中段,也有一說是當時桃園往大溪開墾時,中路庄為途中必經之地。而這條「中路」,其路徑類似今日桃園的國際路。

鄰近車站處,有座桃園1-4號生態埤塘,是見證桃園為千塘之鄉的過往,算是市區少數保存的埤塘,漫步其間,感受吹過水面的徐徐微風,讓人倍感愜意。

桃園醫院

桃園醫院車站一如其名,是鄰近桃園醫院的車站,目前尚未興建。鄰近也有幾座埤塘,其中「龍山埤塘生態公園」還有個做為滯洪池的「地下宮殿」,是桃園市首個採用此設計的滯洪池,可惜平常不開放,如要參觀,多以學校預約為主。

內壢

內壢車站雖不大,卻是目前台鐵運量最高的三等站,未來也將有番改建,讓它「美感」提升。這座車站前有內壢高中、後有元智大學等學校,算是一座學城裡的車站,而鄰近的日月光等工廠,以及家樂福等賣場,讓這裡成為一個機能完善的地方。

內壢站的歷史還可以追溯至1902年的崁仔脚驛,曾經是座階梯狀造型,國防色洗石子外牆的美感車站,只可惜那樣美麗外貌在1984年遭拆除。期許未來的內壢站,能夠不只是注重機能,而能夠有媲美過去樣貌的美觀。

中原

中原車站得名於鄰近的中原大學,加上學校附近的中原夜市,可以預期未來通車後,這裡會成為很熱鬧的一站。此外,近年落成的中原文創園區,也是桃園的文藝新據點,雖然空間不大,但19棟營舍改建的空間,卻是難得的藝文場域。相信隨著車站落成,也會增加到訪便利性,讓此處更加活化。

中壢

未來中壢車站想像示意圖。圖片來源:桃園捷運局
未來中壢車站想像示意圖。圖片來源:桃園捷運局

中壢站雖是桃園第二大運量、全台第三大運量的車站,但目前站前的規畫混亂,許多工程仍在進行。相信未來隨著新站建成,這樣的景象會有所改變。中壢車站未來將擔負除了地下化鐵道,還有機場捷運及其他捷運規畫的樞紐,也確實才能符合中壢做為桃園大城市、乃至全台大城市的身分。

回首日治時期的中壢驛,擬洋風的建築風格有其獨特美感,可惜戰後變成全台最醜車站,令人不剩唏噓。根據捷運局設計示意圖,除了未來和其他車站一樣有大樓共構,也將打造成一座有科幻未來感的車站,對於揮別醜陋的過往,我是期待的,但也不希望它成為一個空有外表的地方,那就太可惜了。

至於車站周邊,滿滿的東南亞活力比起桃園車站更加有感,也形塑了獨特的生活氛圍,雖然離主要鬧區有一些距離,但站前壢景町、中平路故事館等,都是發現在地的好去處。或許未來可以多挖掘中壢地名起源──澗仔力社的過往,至少從地名開始,讓中壢成為一個有未來,也有過去的豐沛文化城,身為北桃園人,我也是這麼期待的。

平鎮

在歷史上曾經有座平鎮車站,但它不在現今的平鎮,而在楊梅,也就是當今的埔心車站。

目前,平鎮將先建立起臨時站,位置就在新富一街,預計2026年完工,對於在地人來說是一大福音。至於新車站,還有待商榷,期許能為這裡帶來一些變化。

歷史上,平鎮之名得於安平鎮,據說原本叫做「西勢」,但在某段時期連年瘟疫後,先民求於土地公,得到西勢在客語如同「死屍」的不雅諧音,而要求改名的指示,後來改稱「安平鎮」,以求平安。另有一說是因為這個谷地兩側設置稱為張路寮、望路寮的守望設施,讓往來桃園與中壢間的行人更加平安,因而得名「安平鎮」。

希望過去這個守望平安的地方,不單純只是一個工業聚落,或著好像只是中壢延伸的一部分,而能有更多自己的特色,有更多的不同。

參考資料

更多鐵道相關角落故事

新北如何O起來? 沿著捷運環狀線,發現各站的獨特(與平淡)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關於敘事圈

全部平台傳送門請點此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