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王冠》EP1.2: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高齡92歲,在位統治期間長達66年,並且仍在王位上。是英國史上最年長且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而這部大作,正是描寫著自伊莉莎白二世本人統治初期的故事。

1474972996_afb5       圖/劇照。

對於英國文化及王室很有興趣的我,從好幾年前就聽說過這部劇了。但到了近來,因為訂閱Netflix而真正的開始收看。

 

這部戲,描寫的那位女王,並不是個高不可攀,有著維多利亞般輝煌的君主。相反的,本劇不斷要傳達給觀眾,女王身而為人的一面。在那華麗宮殿裡的這位女子,她不僅僅是大英國協的元首、大不列顛的統治者,同時也是位母親、女性。

尤其是在科技進步、民主化的當今,王室地位已不若以往,故而伊莉莎白所面對的挑戰,絕對是超越歷來所有君主的。

在開始寫下劇評之前,先讓我簡單介紹一下伊莉莎白的繼位。

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是喬治六世(George VI),也就是那位帶領英國度過二次大戰危難的口吃國王。關於喬治六世的口吃與他的領導,以前有部《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的電影,正是在講這件事,個人也蠻推薦的。

20161114005656    喬治六世本人(左)與影片劇照(右)。圖/網路。

喬治六世事實上並非王位第一順位繼承者,但因他的哥哥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與一位離過婚的美國名流辛普森(Wallis Simpson)結婚,引發憲政危機。這位「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君王因而退位,使得他弟弟繼任其位。

而伊莉莎白二世身為喬治六世的長女,理所當然是第一順位繼承者。

本劇就是從喬治六世的病重開始,喬治六世在本劇中作為主角出場不過兩集,但他的影響非常深遠。到了後續,甚至第二季,我們仍看見到他的身影。

(以下開始有雷)

新時代

b29068c8-9f5e-4705-b2a8-395582b78a26 圖/劇照。

伊莉莎白所處的時代,是二戰過後的新世代,不論是國際關係上還是科技發展,這個年代可說是大大不同於以往。

先從國際關係來講,在二戰後進入兩極體系的世界,英國已非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而是衰退中的。從劇中不少集的對話中我們可見,英國政府領導人們,對外關係的思考皆會牽扯到蘇聯,以及維繫那個空有其表的大英國協。

1517559735_the_crown圖/劇照。

因而,這些事情影響了政府決策,同時也影響伊莉莎白。本質上,他做為一位虛位元首,理應不介入任何決策。但伊莉莎白在第二季中打破陳規,為了維繫非洲國家迦納的認同,前往迦納與它的領導人共舞。雖然這件事在史實上並無大肆報導,但劇中想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新時代新氛圍,英國不再至高無上;女王也不再榮光滿滿,適應國際新潮流,女王不只是坐在王位上而已,甚至有必要以一個國家象徵的角色,去改善或阻止國際上的阻礙。

3e8a64009b1bb3d55f414b78229363a0女王加冕典禮。圖/The Royal Family。

再者,新的時代必然要談及科技進步與民主開放,在這個時代的王室,他不再是神祕與神聖不已(可以說最神聖的時刻只有在登機抹聖油時)。王室勢必要開放透明,甚至可受公評。表面上的透明,與科技上的透明,舉例來說,像是王室加冕開放電視轉播,這就是因應科技進步而透明的首創之舉。神祕莫測的王室、神聖的君王,透過電視,走入人民家中,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這個神聖的一刻。

當然,原先做此決定必然遭到保守官僚質疑,但不做,只會造成王室跟人們產生隔閡,甚至厭惡。

此外,英國身為現今少數仍有君主的國家,在這民主潮流下,君主的角色地位必遭質疑。如第二季中,面對地位與平民無異的特林厄姆勛爵(Lord Altrincham)的批判,王室做的不是讓他「被消失」。女王勢必,也選擇了面對質疑,與勛爵面對面,討論開放與現代的王室。

這位勛爵可說是現今王室能存續,女王能受人民普遍喜愛的要因。

縱使王室成員,如女王母親批評他們的地位已經低下不落以往。但實際面對那群平民百姓,面對開放,仍選擇了接受。也因此,促成了英國王室的好評。

35238073_1894240903931064_5963170681536380928_o走入人群的女王。圖/The Royal Family。

總的來說,伊莉莎白二世所面對的挑戰絕對勝過歷來所有君王,因為以前的君主還沒遭遇人們資訊取地的便利年代,也沒遭遇民主成熟的年代。然而這些,都落到了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冠上。

家庭

gallery-1475588425-the-crown-1

圖/劇照。

家庭,其實是整部戲的主軸。

這裡談到的家庭很多,包含整個王室家庭;女王與親王、女王及其子女;女王跟退位國王、女王跟公主;首相的家庭…等。當然,縱觀整部戲的主軸,就是女王與親王的關係。

這兩位王室老夫妻感情看似融洽直到現在,但有關菲利普親王的流言蜚語總是不斷。劇組抓住了這些八卦並大肆作文章,讓觀眾看了很是樂趣。

47924-micarjbjho-1482407790圖/劇照。

但這也顯示了,在王室這麼特殊家庭裡的婚姻問題,特別是在於一方是女王、一方是「女王的丈夫」之際。

菲力普親王本身就不是一個典型的王室成員,他是外國人、更是有著不完整家庭背景的外國人。但女王一心矚意這位希臘王族後代,也為王權帶來衝擊與改變。

在戴上王冠後,伊莉莎白不再是當初的莉莉貝,角色不同、身分不同,因而在面對菲力普時,她必然遇到抉擇的困難,這也促使菲力普感到痛苦與煎熬。他們倆分分合合的感情,成為本劇的主線。

L7CnW7SmLB=圖/劇照。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就在於女王與公主之間。在成為女王之前,兩姊妹是國王永遠的「驕傲與喜悅」,但成為女王後,受限於身分與規範;追求自由的公主,與女王起了衝突,而縱使一心想幫著妹妹,女王仍不能拋棄自己身而為王的角色,只能忍痛反對。不了解的妹妹因而與之分隔,甚至對立。

瑪格麗特公主(The Princess Margaret)因無法與愛人在一起,最終慢慢走向悲慘的命運。

20171107_TheCrown_206圖/劇照。

關於家庭部分,其實還有親子的關係,也就是查爾斯王儲與親王、女王的關係,但這大概要到第三季會有更多描寫,這裡就先跳過。這邊另外要提的,就是前國王愛德華八世。

愛德華八世對於自己的王室家族非常反感,但卻又要依賴他們而生。這位前國王,你要說他是好是壞,是個怎樣的人,我覺得本劇沒有呈現出特別的判準。但可以知道的是,愛德華八世與王是之間的糾葛,非常精采。

政治

maxresdefault女王與邱吉爾。圖/劇照。

女王的角色本身是政治性的,但她的所作所為又不能太過政治,這使之成為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BBC曾經推出一部《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幻想女王過世後,已經近70歲的查爾斯王儲繼位,而因為查爾斯對於公眾事務很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因此介入政府運作,導致後續危機。這部劇正是呈現了英國國王/女王「虛權」的重要。

掌握虛權的王遇上擁有實權的首相,如果首相又是個能力極強的領導者,王冠相對的黯淡。

在第一季之始,女王遇到的就是這位時代的巨人,邱吉爾(Churchill)。

邱吉爾在戰爭時代是個偉大的領袖,但到了戰後,他已不若以往,顯得固執、衰老。而邱吉爾本人的光芒,遠遠蓋過了女王。

但也只有伊莉莎白,這位年輕但有能力的女王,運用她的智慧,縱使對政治的見解不若邱吉爾,卻也讓這位時代巨人信服。而邱吉爾在第一季受女王的責備,這一幕更是經典。

見識到女王從剛登基的懵懂,到之後的成熟,邱吉爾也心悅誠服地退出政府權力中樞,承認一個時代的過去。

而後續的首相,不論是向埃及發動攻勢的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或是家庭出問題的麥美倫(Maurice Harold Macmillan),他們的能力都不若邱吉爾,但作為一個實權領袖,他們也和邱吉爾一樣,相信著、並認可著女王在政治上的好表現。

身而為人

1503683213-3398503022_n                    圖/劇照。

說到最後,其實本劇也提點了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女王也是人。

在古代,國王/女王是有如神一般的存在,但現代戴著王冠的人,比起以往更接近平凡人。女王也有著家庭生活的困擾、人際的問題、生活的興趣…大大小小你我都會遇到的事情。

不過,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身而為人已經夠累了,身而為王,伊莉莎白二世有著更多更大的煩惱與責任。

而這些困境與問題,對女王或對你我來說,都是身而為人所經歷的必須,只是每個人應對、處理的方式不一樣。看這部劇時,我們很難把女王作為一個綜合體來看,她的身分有母親、妻子、君主、象徵…等,每一個身分都戴上了一個極其沉重的王冠。女王何以能身為女王?為何能受到人們普遍歡迎?那正是因為她能夠承受與接受頭頂的沉重了。

看更多故事、感受生活的每一刻;旅行到每個角落;品嘗各處美食;除了持續追蹤本網站,也不要忘記按敘事圈粉專一個讚!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