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戰爭:天下雜誌對假新聞調查報導,簡單心得分享

我已經不知道多久沒買天下雜誌了,並不是因為它的內容而不想買,而是想買的太多,要看的右看不完,所以總會針對不同期不同議題做出取捨。

而上週於書局偶然看到671期的封面,是討論假新聞的議題,並以大大的標題寫下:輿論戰爭@台灣,下方有一小標「遭境外假訊息攻擊最嚴重的國家:台灣」,因而不多猶豫,買下了這期的雜誌。

article-5cbd74dfbcff9
封面圖片/天下雜誌網站

日益嚴重的假新聞問題

advertisements batch blur business
Photo by brotiN biswaS on Pexels.com

隨著網路發達,社群平台興起,人們每天都能接收到爆炸量的資訊,並能透過網路發聲,去影響某件事情,甚至國家命運(如阿拉伯之春)。社群平台如fb等,讓人們可以實踐民主,但同時卻也帶來危害。

而這些危害之中,最危險,也最致命的,就是「假訊息」。這樣的訊息,會造成社會恐慌(如網路流傳花蓮地震造成台北路面斷裂,後來證實是假的),或是健康風險(各種長輩愛傳,卻不一定正確的健康資訊),甚至是國家命運(川普當選總統,據後續追蹤調查,假消息功不可沒)。

而製作假消息、假新聞的目的,有的是為了攻擊對手,拉抬聲勢,或是「改變風向」(操縱輿論),甚至搞垮一個國家。

這些假訊息最先都是由社群媒體(fb、line等)開始傳起,接著逐步影響到傳統媒體。當然,也有日益淪喪成資本工具的無良媒體,製造許多假訊息的。

而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研究,台灣是全世界受境外假資訊攻擊第一名的國家。

ckeditor-5cbd8c3571ea5
圖/天下雜誌網站

假新聞戰術

app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Photo by PhotoMIX Ltd. on Pexels.com

假新聞,從來不是無意為之的產物,而是有心操作的後果。特別是透過這些「網軍」,在社群平台帶動輿論或是發送假消息,或是「內容農場」斷章取義式的爆炸資訊。

下圖這個天下雜誌作的資訊迴圈,完美說明了假新聞的流動:

ckeditor-5cbd8c52bd4db

圖/天下雜誌網站

假新聞的是似而非,還有三人成虎的力量,大大的改變了風向。又快又爆炸的資訊,讓人尚未完全咀嚼,也未仔細思索,便在匆匆有限的空暇時間中模模糊糊的接受。

更別說有些人對於自己僅相信的資訊的偏執,加上社群媒體演算法鞏固「同溫層」的力量,讓那些反駁假消息的,反而被指責為假消息。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很難完全消化所有訊息,也不見得有那麼多時間,故而會選擇性的,片段性的記憶,而假新聞就是透過這點,「飽和攻擊」式的塞資訊,讓人囫圇吞棗。

而在「帶風向」方面,「網軍」透過許多「假帳號」,去洗刷聲量,改變人們的觀點,讓某些人、某些議題看來聲勢很旺,事實上並非如此。

最明顯的例子,天下就拿選舉前的Youtube來說,某政治人物的Youtube點閱量,竟然可以到五月天這種超級巨星的流量,非常「不科學」(此話為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所言)

這就讓我想到那段日子,點開YOUTUBE,熱門很常時間都是支持某候選人陣營的政論節目,大感詫異。平常有在看YOUTUBE的都知道,會站上熱門,通常都是一些娛樂性質的影片,要不然就是超級重大的時事(如嚴重天災現場直擊、國際重量級元首會面、國內重大衝擊性議題討論等等),否則YOUTUBE,很少會有政論節目,而且是特定某幾台的,站上發燒的例子,更多的,應該是鄉土劇的連載才對。

更別說近幾個月,某些新聞狂放送某些特定人物的消息,甚至川金二會前一天,都沒什麼關於這件事的報導,10則裡面有6則在講這個人,太過誇張。(當然這部分跟假新聞無關,而是流量操作的問題)

如何防範假新聞

photography of a persons hand with stop signage
Photo by Joël Super on Pexels.com

作為政治系畢業生、媒體工作者,更別說曾待過新聞編輯台的人,我很清楚有時候,一些商業新聞並不是那麼的正確,甚至有的「拿錢辦事」。此外,因為新聞搶快,所以常常一家報導出爐,不管真相是否如此,其他馬上跟著抄(如前面提到的台北路面斷裂事件)。

綜上所述,所以辨別假新聞,媒體識讀的能力就更顯重要,而別以為年輕人如我們真能辨別何謂真假,其實有時候很容易思慮不夠周延,也很容易輕易信任假訊息。(好比關西機場淹水,中國車接送事件)

ckeditor-5cbde9a2df9b7
圖/天下雜誌網站

對於假新聞,又要如何防範,我想最簡單的幾點作法如下:

※看完一件事情(特別是健康、政治社會類),先去GOOGLE,有的假到一查就發現,有的會讓你看見不一樣的看法。

※勿輕信任何來路不明,你沒看過的媒體,如果你覺得內容讓你信服,那先去查查這個媒體的相關資訊,看是否有問題。

※收看訊息可以選擇公共媒體(公共媒體並不等於「官媒」,而是公民所有,非政府所有),像是公視。

※注意標題,有的太過誇張,或是武斷。

※檢查新聞日期

※有疑慮的影像,多方比較(如另一立場的新聞所呈現的圖片又是怎樣?)

至於所謂「風向」問題,我覺得更難:

※留意發言者帳號是否不夠「真實」(IP位置、個人資訊幾乎沒有等等)

※留意發文者是否曾被指出為假

※先別輕信,等風停(輿論操作變來變去,快到以半天為時間單位)

以上只是簡單幾個方法,當然你上網搜尋「假新聞辨別」、「防範假新聞」等等,應該會有更多資訊。

最後,我只願這樣的訊息能擴散出同溫層,讓大家注意假訊息的危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