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桐:平溪線末端的寶藏
對於菁桐,你的印象是什麼?是鐵道、是天燈,還是許願竹筒?
我上一次到訪菁桐,是最青春的高中歲月,和社團好友在菁桐國小觀星,那個夜晚,星光燦爛,白天,也是晴空萬里。那個菁桐的日子,很開心,很難忘。
7、8年後,再度到訪菁桐,已是入社會兩年的人。這裡仍然一樣有著不比平溪、十分多的觀光客,與寧靜悠閒的氛圍,唯一不同的,或許是許願竹筒變更多了。
再次造訪這裡,並沒有特別的目的地,就是想再一次的小旅行中,發現從未見過的地方,挖掘這平溪線末端的寶藏。
許多人會選擇坐上火車來菁桐,考量時間與交通位置,我坐捷運到木柵站,再轉乘「台灣好行木柵平溪線」,沿著鐵路支線,一站站漫遊回去。
平溪支線可說是台灣鐵路觀光最熱門的一段,在現今已然少見的柴油小火車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說著各種語言,無不面帶笑容。
在觀光化前,這裡是個純然的礦業聚落。我們如今已見不到當年的繁榮與艱辛,這些礦業過往,就靜靜地立在每個角落,等著旅人去發掘。正如菁桐站對側這台老舊的運煤火車,有多少人會停下腳步,看看它的故事呢?
菁桐坑是菁桐的舊地名,包含菁桐、白石、薯榔三村,除了白石地名因附近景觀外,菁桐與薯榔都是與植物景觀有關的地名。直到菁桐煤礦與石底煤礦的開發,這偏遠山村才轉型為礦業小鎮,帶來不一樣的榮景,與哀愁。
想要一遊菁桐,除了老街,向下走到白石村,看看當年的日式宿舍群;向上走到石底斜坑,想像那年的礦業現場,才是完整的見識到這座小鎮的魅力。
公車搭到老街的路口,也就是天燈派出所附近,那礦工的雕塑映入眼簾,不知何時,這已成為菁桐的地標。
天燈派出所是2014年才落成,是全球唯一結合天燈文化意象的複合式派出所,也有一種警民一家的概念。這個派出所由9公尺高的天燈造型玻璃帷幕及近20萬顆LED燈所構成,可以於此看到你點的電子天燈,內部2樓為派出所、旅客服務櫃台及輕食餐飲賣店,3樓是警察宿舍與景觀平台。
如今,可以說是菁桐的代表新地標。我當時曾經報導過這個地標(請看連結),當我目睹到傳統的天燈飛天不久,卻四處散落造成環境問題後,更偏好這種結合科技的老印象新方法。
菁桐老街、菁桐車站:微小,卻很有記憶
台灣的老街實在太多,平溪沿線也有不少老街。其中菁桐車站出站後,短短百公尺的菁桐老街,是人潮最多的地方。
大家總會說,台灣老街都很像,的確,如果只是買紀念品伴手禮、吃小吃喝飲料,那老街真的都很像。但如果從不同角度切入,像是老街的歷史,街旁的「老建築」,你會發現,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老故事,一點都不相同。
菁桐老街的意象,除了礦業,最多的是鐵道意象。尤其是那個台鐵站長公仔,笑容可掬的讓人開懷。而街上販售著鐵道印象的店家,對於鐵路迷或我這樣的地圖控來說,其實真是個淘寶的好地方。
而老街上最多的,又可以說散落整個菁桐、平溪最多的,就是一個個的許願竹筒了。
到底這個許願竹的由來為何?走訪一趟菁桐,才發現原來這是個浪漫的故事。民國60年代,一名鐵道員與菁桐當地的店家女孩,隔著鐵道圍籬,譜出了一段戀情。他們的故事一直流傳在菁桐的日常,後來,某次情人節活動,主辦單為便已許願竹筒作為贈品,竟引來熱烈回響,於是許願竹筒便成為菁桐乃至於平溪,除了天燈外的象徵。
他們的故事若在現今,一定很適合拍成部微電影。讓人看見這裡不只山城之美,還有情感溫度。
走到老街尾,一棟被綠意覆蓋的二層建築,這是舊時的鐵路員工宿舍,如今成為菁桐礦業生活館。如果你想來趟深度旅行,認識在地故事,這裡一定必去!
很多介紹圖文並茂,用地圖詳述散落在平溪、菁桐的礦業故事。
而來訪老街,當然不能忘了老街的中心點─菁桐車站。
這座看似平凡,空間也不大的建築,是少數的木造車站,且有著九十年的歷史。
曾經,這座車站因為礦業,成為人口出入的大站。如今礦業沒落,卻因觀光,轉型成迷人的觀光小站。
這裡是平溪線的終點,卻也是起點。火車到這裡為止,也從這裡起行。
菁桐礦業遺跡:失落的寶藏
走訪菁桐,可不是只有老街。走到老街底,於礦業生活館後方小路,經過日本時代的古橋,通往薯榔村與白石村,有著所謂的「秘境」。
這天天氣很好,也很熱。汗流浹背的我,走行在大太陽下,看見那龐大的日式建築群,不顧任何想要遮陽避暑的念頭,直奔而去。
在台灣,來到菁桐,你就能發現「北海道」。位於白石村,古稱「北海道」的這裡,散落著日式建築群,其中一部分是當年煤礦場高級職員的住家,如今已轉型為民宿。雖是如此,那「北海道」之名仍然保留,日式建築仍然存在。
而在北海道旁,有座遠遠就能望見的日式庭園建築,如今稱為真樸齋。當年可是平溪礦業大家臺陽礦產株式會社的貴賓招待所。悠悠80年過去,那份高貴典雅仍然不減,想讓人一探究竟。可惜沒有開放。
回到老街,在鐵軌旁的諾大廢棄建築,是當年的降媒櫃。意指煤礦挖出後,經過選洗階段,再運至此處準備裝車運輸。
如今,這棟長100公尺,全台最大的降媒櫃斑駁腐朽,當年運煤鐵軌也被淹沒在雜草中。倒是裡頭掛了不少許願筒,為這座遺跡,做了種昇華。
走過降媒櫃旁的階梯,便能通往當時的洗選煤場。這座建於1931年,全台最大的洗選煤場,負責處理挖出的原始煤礦。
走進空蕩的洗煤場,高挺的柱架似乎還有著一種不服老的傲骨,但這裡早已什麼都沒有。隱隱約約聽見的,不是洗煤場工人的吆喝聲,而是上頭咖啡廳傳來的音樂聲。
繼續往上,不遠的一段距離,終於到達菁桐礦業的原點─石底大斜坑。
這座礦場是當年平溪最大的礦場,產量全台第一。而之所以要叫做大斜坑,正是因為坑道以15度傾角,900公尺的通道直切地底。坑道總長五公里,深度則有1公里。
如今,這座曾經的榮耀,入口已被土石掩埋,我們僅能站在門口憑弔一個時代的流逝。
對大石坑的印象難以忘懷,轉過頭,走入昔日的礦廠,荒廢的有如末日世界。
綠草、藤蔓爬滿了破損的老屋,入口小小的告示牌寫著整建中勿入,但實則未見任何工程。
而這裡也因為這樣的失落,成為偶像劇的拍攝名地,更是近來「廢墟風」的首選。
當年的榮景,還有悲哀,早隨著一個個升空的天燈,而被遺忘。
漫步在菁桐這座昔日的礦業大鎮,試圖追尋那些我從未親眼見過,也未曾經歷過的年代。在這些殘落的片段中,發現了不少寶藏,發現了過往的繁華與悲哀。而同時,看著一個個四處高掛的許願竹,展望著一個全新的明天。
來趟深度旅行,有規劃的旅程最豐富→KLOOK
=========================
更多遊記請看:
新北市新北事│登上黃金山城秘境步道,一覽360度東北角山海!
匆匆台北│攻頂,直衝前世聖山!我們,老地方見
===========================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故事、說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