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在這個夏天,無聲的吶喊著。
(首圖© Victor Moriyama / Greenpeace)
亞馬遜雨林怎麼失火了?
圖/BBC中文網
歷年來,亞馬遜雨林都飽受大火威脅。但在今年八月底這兩周,持續的大火特別引發關注。根據巴西國家太空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 INPE)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8月20日,亞馬遜森林已出現逾7萬5千起火災,與2018年同期相比,數量增加了145%。
其實,北半球的夏天,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天,這時正處乾季,雨林或多或少會出現野火問題。但這次的熊熊火焰,範圍、面積、時間都多得太多,據BBC巴西記者博卡奈拉(Silio Boccanera)指出,目前雨林處處火焰、濃煙,既有天災也有人禍因素,人們認為點火燒荒很正常,政府並不阻止,甚至是鼓勵的態度。
博卡奈拉認為,點火燒荒的更可能是當地民眾,而不是經營養牛場或種植大豆的大型農工企業,因為後者會顧慮受到抵制和制裁。
圖/8月23日當地時間下午2點半前48小時,野火發生的地點。BBC
為什麼民眾要點火?
圖/野火煙霧蔓延,太空看得見。圖/Copernicus EU
對當地民眾來說,點火燒樹,讓他們有地可耕;可能是為了種植大豆,或是為了養牛。按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的資料,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佔出口總量近20%。點火燒林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為了這些肉牛,而大豆,部分則是作為牛隻的飼料。
從企業開墾來看,根據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在全球四大肉商之中,JBS有最多數的動物來自涉及毀林的牧場。根據2017年的調查,JBS擁有高達84,420頭飼養動物,佔其13.8%的所有收購動物,是源於砍伐亞馬遜森林而開發的牧場。
在政府縱容方面,根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巴西農業界有個強大的「鄉村主義」集團,抱持許多過時的信念,像是透過不斷擴大地產而非提高生產力來尋求利潤,牧場是越大越好,而這正在蠶食鯨吞熱帶雨林和原民土地,破壞環保行動。
亞馬遜大火帶來什麼樣的災害?地球的肺因此受害?
亞馬遜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稱號,普遍認定世界上20%的氧氣是由亞馬遜森林提供。但據BBC事實查核組調查指出,學術界認為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大部分是浮游生物產生的。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馬利(Yadvinder Malhi)表示,地表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有16%來自亞馬遜森林。不過,長期而言,亞馬遜森林吸收的氧氣跟它製造釋放的氧氣數量相等,因此兩廂抵消,等於貢獻為零。
亞馬遜大火的問題,並不在於「地球肺受損」,而在於火災產生的污染。大量的碳排放、一氧化碳等,造成區域氣候的衝擊。
而短期的濃煙,也讓本來空氣品質不好的巴西第一大都市聖保羅等空氣品質更差,19日下午,聖保羅更是白天變黑夜,下起「黑雨」。
更慘的是,這些雨林被燒毀,很難回得去。大火讓每分鐘有1.5個足球場面積的雨林消失。
對於回復的可能性,里約熱內盧聯邦農村大學(UFRRJ)林業研究所環境科學系教授、環境恢復專家桑謝維洛(Jeronimo Sansevero)指出,恢復退化區域的機會首先取決於原始植被受影響的大小,比如土壤受到採礦強烈影響的地區,幾乎沒有可能恢復原始植被;而在森林火災和機器衝擊較低的農耕地區,恢復的機會較大。
當然不能忽略的,還有當地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面對亞馬遜雨林大火,全世界的反應?
圖/法國總統馬克宏於推特發布的亞馬遜大火貼文圖,後有人指出這並非真正的亞馬遜大火圖片。不論如何,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現實,並且辨析資訊正確性。
有「巴西川普」的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不計環境問題而只注重「拚經濟」的作法讓巴西的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地球也面臨生態危機。
對此,他一度指稱這是環保團體自導自演。直到23日深夜緊急召開內閣危機處理會議,會後下令派兵協助撲滅大火與維持災區治安。宣稱巴西政府對環境犯罪採取「零容忍」做法。但他仍堅稱,全世界都有森林大火,這不能被國際社會當作可能因此制裁巴西的藉口。
全世界都在關注這件事,從網路上的各種分享、連署,到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捐款上億;世界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同意給予7億台幣用於滅火,支持9月將在聯合國公布的中期造林計畫。
我想,我們不可能像巨星、政治領袖一樣大筆捐錢,但我們可以透過現今非常流通的資訊管道,讓更多人看到這件悲劇,並且呼籲停止慘劇發生,並且思考對當地農民來說,更好的替代方案。
畢竟拚經濟,不該犧牲其他生物的性命,以及引起環境的浩劫。地球,只有一個。
========================================
看更多世界大小事:
我的國家不是你的垃圾場:馬來西亞「退貨」洋垃圾
點石成金─東京奧運獎牌的煉金術
====================================
看故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