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隨筆│與月亮的約定:布農族的板曆Islulusan

(建議用0.5倍速度播放)
你知道農民曆,但你知道布農族的農民曆嗎?
這次到茂林國家風景區出差很高興能聽到不少有趣的原住民傳說故事
包含月亮交給布農族的板曆─布農族祭事曆Islulusan

一條木板上,畫滿各式圖案,每個圖案,都是一種生活,而且還很注重環境呢!

就讓我們一起認識布農族的板曆,以及它背後那個「與月亮的約定」吧!

射日傳說和月亮的約定

P1090001

不少族群都有著射日的傳說,當然,布農族也有:

Min-pakaliva(太古時代)時期,天上有二個太陽,輪番照射大地,因而全無晝夜之分,人們苦於炎熱。

有天,一對夫妻到耕地裡工作,他們把幼小的小孩置於耕地旁的Taluhan(耕地的茅草寮),沒想到耕作到一半,他們的小孩卻不見了。

原來,是因為太陽太過炎熱,把小孩曬成了蜥蜴。這讓父親生氣至極,便決定攜帶大兒子去射日。

他們攜帶著弓箭,沿路種植Izuk(柚子或橘子),走過荒野,越過重山,朝太陽出沒地走了數十年,歷經漫漫長路才終於抵達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一開始,他們躲在一顆石頭後方想要偷襲太陽,卻因陽光太過刺眼而根本無法瞄準。又躲到Baihal(芋頭葉)下準備拉弓,但還沒有瞄好Baihal(芋頭葉)就曬的枯乾了,躲到Bunbun(香蕉)葉下也是一樣。最後,他們利用了Asik(山棕葉)的耐熱,以及葉片之間的空隙,瞄準太陽,讓其中一顆太陽在意外之中被射落。

被射下的太陽大怒,試圖捉起這對父子,但父子動作敏捷地從其指縫間溜出,太陽隨即用口水沾手後,再度地將父子二人捉住,因口水的黏性使父子難再掙脫。

受傷的太陽質問:「為何要加害於我?」

那父親回答:「那是因為您把我一個兒子曬成了蜥蜴!」

太陽聞此,怒斥:「你們真不知感恩,你們每天的生活都是我們太陽所賜的,萬物的生育也都須靠我們,你們不思圖報,還責怪我們⋯⋯。」

那父親聽太陽那麼說,不自覺地感到內疚,隨即用Kuling(男胸袋)擦拭其傷口,而那被射中的太陽,成了月亮。我們現在看到的月亮陰影,即是當時用那塊Kuling擦拭後的傷口。

在放走父子二人前,月亮指示並教導他們如何行祭儀,「照著我所說的去做,能保有你們族群豐裕!」。

父親也允諾月亮,回去後會按照其教導和指示,每月行祭儀,這就是傳說中布農族與月亮的patuhavit(約定)。

(以上文章來源為原住民族文獻會網站,為求內容通順有略微調整文句)

板曆的緣起

P1090017

雖然布農族人從傳說時代便按著這樣的行事曆過活,但板曆的出現,要到更近代之後。

這種農民曆開始廣被介紹於世,是在日本時代,首見相關報導。

於1925年(大正14年)年臺灣總督府主辦之「始政三十年紀念台灣產業展覽會」,台中州在「蕃族參考品」下所展示之布農族Qanituan社的「畫曆」,以及《臺灣日日新報》於同年8月25日之相關報導。

日本人發現這種板曆共有三種版本,而現在大家較熟知的,是布農族Qanituan社的「祭事曆」,是由該社的祭司Laung Mangdavan所製作。他透過一把刀精心雕刻,將長約121公分、寬10.8公分、厚0.9公分的檜木板刻上符號,板長約三分之一的中央處鑽有一個直徑3公分左右的圓孔,可以用來把它掛在床柱上。功用有點類似一種祭祀備忘錄。

一個圖案,一種工作

P1090020

初次看到板曆的人,一定會被上面那可愛又有趣的圖案所吸引。

在布農族的傳統觀念裡,Tastuhamisan(一年)分為二個季節,分別是Hamisan(冬季)與Talabal(夏季),兩個季節的轉換期是在秋季中旬及春天中旬。秋季中旬後是Hamisan(冷天氣)的開始,是開墾荒地及播種小米的開始,對布農族人來說也是一個「年」的開始(大概九月、十月),因此布農族人對於年的使用也稱呼Hamisan。而春天中旬之後到秋季中旬之間即是Talabal(夏季)。

在板曆上,我們可以看到上頭有一個個三角形,這代表著一天(菱形則成了兩天),而每幾個菱形就有一條線,代表工作期的分界。

這或許可以做為每個月分的分界,而布農族一個Hamisan(年)在平年(katasa’)時,分有12個月,若為閏年(kadusa’),就得在12個月之後加上1個月,此一添加出來的月份叫做Buanaluan(休息之月)。意即,如果是閏年,就會多出第13個月。

每個月以月圓之時作為開頭,而當看不見月亮的日子(新月),則不算入月份內。

P1090041

至於每個圖案代表什麼呢?除了這次造訪的是一位布農族茶園主人家,所以會特別畫上茶葉符號外,其他的符號都是板曆上通見的:

未命名

(圖:原住民文獻會網站)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圖案明顯易懂,像是可愛的豬,或是鋤頭代表開墾等,都淺顯易懂。而大大的山形符號代表上山出獵,也是很好理解,更為版曆多了幾何之美。

其中我覺得最有趣也最值得注意的,莫過於他們有規範禁伐的日子,這是自古以來就流傳的環境意識,原住民先民的智慧就了解到,自然資源不是無限,並且要懂得開採與保護的平衡,令人敬佩!

這麼有趣的知識與故事,不走入原鄉,永遠不會知道,找個機會,去部落裡走訪,絕對收穫滿滿!

(以上資料大部分來自原住民文獻會網站;照片板曆為高雄寶山拿普茶圓的茶席擺設)

*採訪隨筆,工作出訪,總會聽到一些有趣故事,看到一些難忘的東西。既然沒有用在工作上,不如就記錄在我自己的網站吧!

=======================
更多角落故事:

劫後新生:陷落的國土與口湖成龍村的高腳屋
太陽又高升:高士神社的前世今生

=======================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