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民的日常,從今年底或許要變得更加不同。
新北捷運3環6線計畫,持續實施至今,如今,2019年12月底,第一環的部分「新北環狀線」即將通車,亮黃的車身彷彿迎接著前方的光明一般,讓新北市交通更加便捷。
但夢做得大,總是不會那麼容易實現,現正載入中的捷運,有的其實只存在腦海,有的則面臨不少爭議。
首先,先從「3環6線」這個名詞來認識這個運輸鴻圖:
3環6線,是哪3環哪6線?
新北前市長朱立倫在2010年競選時,提出3環3線計畫,包含新北捷運環狀線、萬大-中和-樹林線、桃園捷運機場線、新北捷運三鶯線、淡海輕軌、安坑輕軌、臺北捷運民生汐止線。而現任市長侯友宜更於2018年的選舉提出加碼,新增五股泰山輕軌、八里輕軌與深坑輕軌三條路線,而成了如今的3環6線。這些捷運的建立,將使北北桃生活圈更加緊密,新北市民交通更加便捷。
各環各線簡單介紹如下:
第一環(新北環狀線)
圖/wikipedia
新北環狀線主要路段是目前幾乎完成,並預定於今年底通車的第一環線。這一環目前已完成從捷運大坪林站到新北產業園區站,共跨越新店、中和、板橋、新莊四個行政區,並與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松山新店線、板南線,以及機場捷運相接。
圖/新北捷運局粉專
目前的環狀線採用與文湖線相同的系統,但是各車廂間相連,空間也較寬廣。網路上對這條路線已有非常多的報導,也確定將通車,有機會的話再發篇親自體驗的文章。
圖/新北捷運局
而目前完成的環狀線部分,是第一階段。接著還有南北兩頭各與文湖線相連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現今仍在設計階段(已過環評),北環由五股經三重蘆洲與士林直到大直與文湖線劍南路站相接;南環則是由大坪林站出發,相接如今的動物園站。
第二環(新北樹林線)
圖/新北捷運局
環狀線第二環的新北樹林線,其中一段包含現在已完成的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以及現正興建中的捷運萬大線,還有不知道多久後的未來會相接起來的部分。
圖/新北捷運局
中和萬大線其實算是台北捷運的業務,預定將由中正紀念堂起行,通過南萬華後經過中永和,抵達土城,預計於2025年完工。
至於後續相接迴龍與萬大線的第二期工程目前仍規劃中,由台北市政府為地方主管機關,經費由中央和新北市共同負擔。
第三環(三鶯線)
圖/新北捷運局
第三環的三鶯線,如今已在施工階段,規劃從頂埔站經過三峽通往鶯歌,預期在2023年底完工;環線的另一段則是桃園機場捷運;最後靠著桃園捷運目前仍在規劃中的綠線,串起新北與桃園的生活圈。
汐止民生線
圖/新北捷運局
汐止民生線目前仍在綜合規劃階段,將以地下型式西起大稻埕,沿民生西東路而行,穿過基隆河後,沿內湖重劃區新湖一路與南北線(規劃中路線)進行轉乘,再穿過高速公路,沿成功路轉民權東路,路線再經葫州里山區由地下轉為高架,最後通往汐止。
安坑輕軌
圖/Wikipedia
安坑地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構想最早在臺北捷運初期路網建設時期就已被提出,但被北捷認為方案未臻理想而被否決。2013年,安坑線的可行性研究獲行政院正式核定。安坑線的主體工程則於2016年4月6日開工,新北市政府預計將於2021年底完工,2022年通車。
安坑輕軌皆於新店區西北的安康地區內,從捷運起自安坑機廠,迄於台北捷運十四張站。
深坑輕軌
圖/新北捷運局
深坑輕軌目前仍在規劃中,預估將由捷運動物園站向東至石碇區,止於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石碇服務區。
五股泰山輕軌
圖/新北捷運局
五股泰山輕軌目前亦在規劃階段,計劃由環狀線分子尾站開始延伸,經過三重區、蘆洲區、五股區、泰山區,止於桃園機場捷運規畫增設之輔大醫院站。
八里淡海輕軌
圖/新北捷運局
淡海輕軌第一階段已通車屆一年,另預估於2020年將完成藍海線第二期路網,從淡水站(V21)至淡水漁人碼頭站(V26)。
八里輕軌部分,是仍在規劃中的輕軌運輸路線,路線主要行經新北市八里區,並經淡江大橋跨越淡水河連接淡水區(漁人碼頭)。
綜合來看,目前各線的進度如下:
(紅色─仍在夢中)(橘色─半夢半醒)(綠色─夢醒時分)
第一環(新北環狀線)─第一期預估於2019年底通車;第二期仍在設計階段。
第二環(新北樹林線)─新莊線已通車一段時間;樹林萬大線預計2025年完工,相接起來的部分還是個夢。
第三環(三鶯線)─環線的桃園機場捷運部分也通車一段時間;三鶯線則預計於2023年完工,相接起來的桃園捷運綠線要等更久 。
汐止民生線─仍在綜合規劃階段。
深坑輕軌─仍在規劃中。
五股泰山輕軌─仍在規劃中。
八里淡海輕軌─八里輕軌部分仍在規劃中。
安坑輕軌─預計2021年底完工,2022年通車。
這些新路線遇到什麼問題?

在這些環線開發的時候,除了環境,也遇上不少問題,讓這場大夢難以實踐,以下簡單提出幾點:
1.這是新北的夢,還是北北桃的夢?
從路網圖我們可以看見,這些路線之中不乏直接使用台北或桃園現有的捷運當作片段者,雖說連結北北桃有其必要性,但直接拿北桃的捷運也當作環的部分(政績),並不是很好。
2.路線上的土地爭議
在捷運施工時,對於沿線的土地、史蹟,皆會產生影響,進而引發爭議。如三鶯線上的「龍埔」站,就面臨當地居民因捷運與都市計畫而被迫拆遷的問題;另外在環狀線的十四張地區,也早於2011年移除掉不少古厝、公廟、農田。達200年以上歷史的建築,如福德正神廟「斯馨祠」、劉氏宗祠、利記公厝等也受到影響。
都市邊緣的村落,面臨「都市化」的大舉入侵,失去了土地、生活,還有記憶。
3.對民眾的必須性?
看似便捷的捷運,卻對部分民眾來說,必須性不高。例如樹林萬大線第二期工程,對於樹林人來說,搭火車直達台北,比起多繞一大圈,反而更為便捷。
3條可能通車路線背後的地理人文故事
樹林萬大線:加蚋子與南機場的悠悠過往
青年公園。圖/台北旅遊網。
捷運萬大線離開中正紀念堂後,接著會經過廈安站,這一站正處於「南機場」區域。在過去,這一帶叫做「馬場町」,是日本時代的軍機機場,因為相較於後來新建的松山機場在北方,故而此處才被稱為「南機場」。
這座機場進入國民政府時代,在空軍與陸軍一番爭議,取得使用權後,卻荒謬的改為軍官的高爾夫俱樂部,直到後來才改為青年公園。
南機場附近有著大量的眷村、國宅,發展出特色的文化,而「南機場夜市」更是台北覓食的好去處。
而緊接在廈安站後的,是「加蚋仔」(凱德格蘭族語「沼澤」),這個過去萬華老一輩熟悉的地名,在我們新一代中卻是如此的陌生。
萬華古稱「艋舺」,但艋舺以南的「加蚋仔」,可是不同於那老城區的風貌。日本時代,沼澤已成片片田園,在一條主要道路的分隔下,這裡成了「東園」與「西園」,這裡出產茉莉花、麻竹筍、豆芽菜,可說是當地的三寶。
進入新時代後,樓房逐漸取代了水田,但這裡仍存在著與台北市中心不一樣的風情,更為寧靜愜意。
三鶯線:三峽麥仔園的「更新」
圖/好房網。
三鶯線沿途所經皆是有著豐富人文歷史的地方,然而其中三峽的龍埔里,看似沒什麼特別的所在,卻因為這樣都市計劃的「更新」而更凸顯他們的特殊性。
龍埔里之中的「麥仔園」,是個到了現在仍然延續同姓血緣聚落的文化景觀,早年更是三峽主要的糧食產區,「麥仔園都市計畫區」內有94%是特定農業區的優良農地。
面對一次一次地徵收土地,鄉村不斷被城鎮包圍,但令人疑慮的是,這些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實際入住可能只有四成,大部分根本沒住滿。
面對隨著捷運而來的悲慘命運,居民組織三峽龍埔里反迫遷自救會,反抗到底。
安坑輕軌:安坑是什麼坑?起點的「十四張」為何有此稱呼?
十四張站。圖/新店區公所。
安坑輕軌主要皆在新店區西北的安坑地區行駛,所謂安坑,是由台語「暗坑」轉化而來。範圍以新店溪以西,塗潭山的山稜線以北至新店區西北地區區界內,主要居民多在山谷間。而因為過去安坑緊臨丘陵山區,漢人入墾侵犯泰雅族領域,紛爭不斷。漢人墾民們乃引用結首制度武裝進墾,現在安坑最大條的安康路沿線仍保有「城」的地名,例如安坑頂城、下城、頭城、五城。
其中安坑輕軌的起點─十四張站,這個十四張可說是新店區對外的出口,至於十四張為什麼要叫十四張?原來是古時候的耕作單位,一「張犁」指的就是五甲地,「張犁」也就成了漢人耕地計算的標準。因之,「張犁」演變成「屯墾區」的代號,之後又把「張犁」簡化稱之為「張」。所以像是六張犁、十四張的地名由來,正是如此。
小結:期待但不要迫不及待
其實我還蠻盼望這些捷運系統能夠快點建好的,這樣不只是讓同勤族時間更縮短,無車族可以更方便的到更多不同的地方,也能喚起對於沿線站點相關的人文關懷與地方意識。而捷運的環保性,也好過於汽機車。
然而,捷運工程龐大,影響繁複,雖然這個夢值得期待,但也不要因此而不顧一切的趕時間。
期盼當這些新路線蓋好的當時,我能沿線紀錄每一站的風景與故事。
更多捷運資訊請見:https://open33.ntpc.gov.tw/about
================================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