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海到聖山│山海圳國家級綠道,一條台灣人的溯源之路

你可曾想過,只要走上一條路,就能從充滿歷史故事的海角,步行到全台最高的山頭嗎?這條猶如台灣版「朝聖之路」的存在,並不只是個夢。

橫跨177 公里、爬升3,952公尺,途經4條河川流域、5種氣候帶林相,南臺灣第一條國家綠道「山海圳國家級綠道」,正是台灣人在尋求,專屬於自己的一條「溯源之路」。

一切,從那片內海開始

11.u56dbu8349u7da0u8272u96a7u9053_64965
四草隧道。圖/林務局。

民國96年,臺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於96年發起「愛鄉護水—嘉南大圳溯源活動」,提出「有歷史、有古蹟、有風景、有生態」的號召,獲得臺南市政府支持,並於105 年整建完成「臺南山海圳綠道」,由安南區台江國家公園到官田區烏山頭水庫,全長45公里。

這條路從台江內海的歷史故事、生態文化,連結到嘉南大圳的農業風情,走過一回,就有如走過兩百多年的歷史脈絡。

這條人行道及自行車道,是臺灣第一條以「綠道」(Greenway)為名的長距離路線。

根據歐洲綠道協會,「綠道是一條獨立的專供非機動交通使用的道路,它的發展目標包括整合各種設施、提升環境價值和生活質量。綠道需具備舒適的道路寬度、坡度以及道路表面,以滿足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大部分人可正常使用。」

而綠道除了提供非機動交通專用,更重要的,是他走過自然與人文交織的風景。

107年,國家發展委員會擬定「建構國家級綠道網絡綱要計畫」,正式將「山海圳國家級綠道」列為國家級綠道的優先推動計畫之一,指定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主辦,整合相關單位及地方政府,擬訂計畫推動。

山、海、圳,走過一段台灣多元族群史

4.u9054u5a1cu4f0au8c37u540au6a4b_64965
達娜伊谷吊橋。圖/林務局。

「山海圳國家級綠道」以既有的「臺南山海圳綠道」為基礎,自烏山頭水庫向東延伸,經東西口健行路線翻越烏山嶺到曾文水庫,再沿曾文溪經過阿里山抵達玉山,跨越臺南市及嘉義縣,整體長度延伸為177 公里、海拔爬升達3,952公尺。

191118-u6574u9ad4u4e3bu984cu8defu5f91u898fu5283-01_64965
圖/山海圳綠道路線規劃。圖/林務局。

山海圳國家級綠道預計規劃為四個段落。包含:
歷史文化─內海之路
從台江內海開始,走過曾經台灣政經中心,到如今的沿海地帶。從魚蝦捕撈、曬鹽到紅樹林生態,發現台灣西南海濱獨特的人文與自然風情。

水利遺產─大圳之路
嘉南大圳的興建,徹底的改變了嘉南平原的未來。在綠田溪流中,到稻香的原產地,到農作的產生點,親近農民的生活,感受土地的豐饒。而從一道道水利工程中,也感念前人的付出。

原鄉部落─原鄉之路
從大埔鄉到特富野,沿途所經皆為鄒族文化薈萃地。走進山林,和原住民學習如何與自然共生共存,學習認識自然、發現自然,也景仰自然。當然,豐富迷人的原民文化,還有曾經的歷史,更是令人著迷。

自然生態─聖山之路
台灣最高峰,玉山,是這條山海圳的指標。沿著台18線至鹿林登山口,讚嘆於自然的瑰麗,如果有餘力,就站上玉山主峰吧!爬上聖山,體會這座島嶼的美好,感念一路令人驚嘆的風景,至此,已沒有遺憾。

1.u8336u5c71u90e8u843du9ad4u9a57u6d3bu52d5_64965
茶山部落體驗活動。圖/林務局。

山海圳分別在時間及空間上代表了臺灣重要價值。時間上,山海圳國家級綠道是史前、荷鄭、清領、日治迄今,先民開臺的歷史空間,原住民鄒族、西拉雅族與漢人等不同族群在此匯聚包容,更是多元文化舞臺,行走其間等於是走進臺灣400年歷史縮影。再者,貫穿其間的嘉南大圳建造後,嘉南平原得以實施3年輪作,化為富饒之鄉,更展現了臺灣水利工程及農業現代化的卓越成就。

而在空間尺度上,這條綠道在地方行政上跨越了2個縣市、10個鄉鎮區的城鄉生活圈;於中央行政上則穿越了3個國家風景區、2個國家公園、2個林區(嘉義及臺大實驗林)、2座水庫(烏山頭、曾文),以及4大河川(鹽水溪、曾文溪、高屏溪及濁水溪)流域的資源管理圈;在環境上更是包含了5種氣候帶林相、4種水域的多元自然生態圈,整體串連臺灣自然環境,海岸、平原、丘陵、高山,地貌變化帶來豐富的生態資源體驗。

台灣人的溯源之路,正要啟動

18.u7389u5c71u4e3bu5cf0_64965
玉山主峰。圖/林務局。

目前國際上已有美國東海岸綠道、日本四國遍路等長距離綠道發展經驗,國內則有「淡蘭百年山徑」及「樟之細路」兩條國家綠道,山海圳除了是南臺灣第一條國家綠道,也是唯一從臺灣海峽—「台江內海」迎向東北亞最高峰—「玉山」的綠道路線,高度落差最大,也是唯一以流域觀念沿水圳而上的溯源之路。

我們期盼,這條路線作成的那一刻,實際踏上旅途,所無法言喻卻又如此充滿力量的感動。

================================
更多角落故事:
方位的文化語言,與「頂港」、「下港」的台語文化
阿里山鐵路消失的片段:那條直衝玉山口,雲端上的東埔線

================================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