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網路購物,收到貨後打開,除了貨品本身,那包裹住物品的氣泡紙,也是迷人的重點之一。
許多人們並不會一開箱就把氣泡紙丟掉,而是先把它擠壓一遍,非得要讓泡泡都破掉才捨得丟棄。
為什麼人們會手賤的去擠破氣泡紙的泡泡呢?又這個神奇的發明從何而來?是怎麼讓人產生樸實無華的快樂呢?本週的Quartz每週一詞,就讓我們認識這個療癒的舒壓小物─氣泡紙bubble wrap吧!
(首圖圖片來源:Maggie Osterberg flicker)
保護與服務

氣泡紙的確在運送貨物時有著異常好的保護作用,但說實在,人們對他的好感是在包裝的功能嗎?大人和小孩對這東西都有一樣程度的癡迷,它提供了樸實無華的娛樂。甚至,有手機應用程式專門模擬氣泡紙,就是要使用者來戳破它。
希悅爾(Sealed Air),這間公司在1950年代發明了它,它的名稱亦如它所主打的點─氣泡紙,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間公司將紙或塑膠灌滿小泡泡。
氣泡紙是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而我們又是如何沉迷的?讓我們壓破泡泡讓真相釋放吧!
數據看氣泡紙

5百萬:1971年艾希爾年度銷售量。
30億:2000年艾希爾年度銷售量。
200億:2013年全球包裝保護紙銷售量。
6項;氣泡紙所有的專利。
384400公里:艾希爾年度氣泡紙生產的總長度,這樣的長度可以從地球跨越到月球。
攝氏293度:製造氣泡紙的機器能達到的溫度。
美金24.99元(756.26元新台幣):氣泡紙連體衣的售價。
1百萬:有著8個按壓鈕,用來模擬氣泡紙的鑰匙圈─Mugen Puchi Puchis,在日本首次推出後兩個月的銷售量。
370公斤:這等重量的南瓜在2000年10月從11公尺高的地方被丟下,用來測試氣泡紙是否可以程受衝擊─結果還真的可以。
氣泡紙簡史
圖片來源:Ewen Roberts flicker
1957年 Alfred Fielding 及 Swiss chemist Marc Chavannes 發明氣泡紙。
1960年 這兩位發明者創立希悅爾。
1961年 希悅爾開始使用氣泡紙作為包裝用途。
1971年 T.J. Dermot Dunphy 成為希悅爾的CEO,讓這公司終於開始有盈利。
1993年兩位氣泡紙發明者被列入美國新澤西州的發明家名人堂,與愛迪生、愛因斯坦並列。
1998年 《氣泡紙之書》出版,探討這種材料的不同用途,像是當在不得意的日子中,將氣泡紙充滿你的錢包。
2001年 一間印第安那州廣播電台打造年度氣泡紙感謝日,通常舉辦在1月的最後一個週一。
2004年 氣泡紙於曼哈頓現代藝術館中作為建築與設計類的展品展出。
為什麼我們那麼愛擠壓氣泡紙的泡泡?
許多證據指出,我們喜歡擠壓氣泡紙,戳破他的泡泡絕不只是因為手賤,而是這動作有著舒壓的效果。
1992年,心理學教授Kathleen M. Dillon在《心理學報告》( Psychological Reports)期刊中刊登的研究指出,氣泡紙是很有效的壓力管理工具。
研究機構也對於氣泡紙的威力表明,學生可以在考前壓氣泡紙紓解壓力,希悅爾公司也提供員工有著小片氣泡紙的「壓力箱」,在ASMR的影片中,也有主打壓氣泡紙的,製造腦中的愉悅感受(影片如上)。
這件氣泡紙衣是我們的愛和承諾的象徵!
為了永續與環保,英國一間學校的副校長Rachael Robinson穿上了氣泡紙婚紗,這是由學生與他們父母為了Robinson所任職的小學時裝秀所設計的,他跟每日郵報這麼說,「當我走上紅毯,有好多泡泡的嗶波聲,這讓我很緊張卻也很有幫助。」
氣泡紙可以被回收,雖然不是所有回收業者都能接受。作家Alana Semuels在時代雜誌寫道:「一些可回收物像是紙類、牛奶盒很容易交給回收業者處理,但像是氣泡紙這類可回收塑膠就比較困難轉變為其他可再生產品。」最好的方式還是重複使用它,在去當作下一個包裝用紙,或是婚禮服裝。
其他氣泡紙的用途
除了包裝與擠壓外,氣泡紙其實還有很多用途…
泳池蓋:有段時間,氣泡紙被作為覆蓋泳池的蓋子,紙上的泡泡能捕捉陽光並保存溫度,讓泳池保持溫暖。然而,這些泡泡卻也無法擠壓。
背包:在電影或電視劇集中,氣泡紙被塞在背包內,讓他們看起來裝滿書但又不會有額外重量。
防止低溫:在挪威,急救人員有時會在運送病人時用氣泡紙,作為防止低溫的包裹。但研究指出這個效果有限,大概就跟睡袋差不多。
溫室絕緣:早期希悅爾主打它的溫室絕緣功用,但商業上這點子失敗了。雖然如今仍有一些園丁會使用氣泡紙來作溫室。
更多Quartz每週一詞
Quartz每週一詞│風車Windmills,空中不斷轉動的飛輪
Quartz每週一詞│表情符號 Emoji
Quartz每週一詞系列,翻譯自財經新媒體Quartz的電子報Quartz Obsession,讓人認識各種新鮮、流行的詞彙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