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來,我要走向那條未行之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Robert Frost(The Road Not Taken

在那一次的貓空之行回來,我一直想到這首詩。

上週五,為了一個觀光推廣合作案的路線探訪,我初次造訪了貓空。
原先,我是要依著規畫好的路線,從政大直接走步道上貓空。但出乎意料的,因為疫情的關係,校方封閉路線以管制人員進出。於是我只好改搭上纜車直接到貓空山區,並試圖在有限的資訊下,重新規畫一趟貓空健行的路線。

一開始,我走的都是眾所皆知的樟樹步道、樟山寺等地,感受既輕鬆又暢快,畢竟能夠在上班時間走出辦公室,漫步山林、茶園深呼吸,是一件令許多上班族都求之不得的事。在離開樟山寺,過了田寮橋後,來到附近少人造訪的秘境茶園區。雖然這是個隱密的地方,但大致上路況良好,附近也有人居,拍起照來也很美觀,更是我此行的重點,所以心情仍是一派輕鬆。

殊不知,一切的驚險,就從此開始。

花了很多時間在走路的自己,上午已因走到政大後山卻發現步道封閉而滿頭大汗,下午又在其他地方走了不少路,加上這天天氣意外的「良好」,讓自己不願多消耗卡路里,把元氣都隨著汗水流失,於是簡單的拍幾張園區代表性的照片後,我便急於走回頭,朝我下個目的地─指南國小而去。

在園區的小徑岔路口,有個立牌明顯地指出了指南國小的下山方向,手機打開了Goole map,上頭標註「木柵茶葉古道」,不疑有他的我,認定就是這個方向,順順的走下坡,而沒回到原本的馬路上。

殊不知,在經過園區末端的水池,以及幾戶人家後,眼前的人工步道漸漸失去了蹤影。

越走越深入林中,「路」,也逐漸的消失。

再次打開Goole map確認,我確實是走在地圖標示明確的路徑上,隨著我每往前一步,每轉個彎,地圖上那個代表著我的藍點,也跟著移動,但抬起頭,在手機之外的視界,卻是一片荒蕪,沒有人煙,沒有路,雜草叢生,「自然」的讓人很驚恐。

不肯打退堂鼓走回頭路,更不想再走上坡的自己,便自顧著自以為的倔強,朝著那無路之路走去。

其實周邊的風景,就像之前我在一般步道上看到的一樣,有著茂密的樹林,以及陣陣蟲鳴鳥叫,加上灑落一地的陽光,並不會很驚悚。但不知為何,身於自然的人類被完全放逐到自然中時,卻會充滿恐懼。因為不了解自然,而懼怕自然,而想逃離自然。

所以,我一點都沒有想慢慢停下來拍照賞景的意思,只想快點走出這條「路」。

我只有一個人,唯一能確保還在文明之中的方法,就是拿起手機對照Google地圖,每走幾步,就看一次,而自己,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

在路途中,總是一直很擔心會不會有突然的什麼,可能是虎頭蜂,可能是蛇,也可能是我最擔心的,野狗,對自己產生生命上的威脅。好在走到一半,看見路上有根到自己大腿長度的粗樹枝,靠著它,一路「披荊斬棘」,並時時提防意外的威脅。

我想,或許是上天看不下去,心想:「這人毫無準備,一昧的勇往直前,這不是勇敢,而是愚蠢。可憐哪!讓我救救他!」而丟下了這根大樹枝給我。

經過十分鐘左右的漫漫征途,跨越了荒煙漫草,我終於突破封鎖線(真的有條封鎖線!),接上了構造完好,風光明媚的「茶葉古道」。這一刻的我,縱使衣服上插了不少鬼針草,手腳都有些泥濘,更是黏上幾片樹葉,也興奮得不顧一切想要放聲歡呼。

有人經過更好,我會叫得更大聲,更有力量。

走到「正常」的道路上,彷彿重返人間。縱使一直以來手機都收得到訊號,但剛才十幾分鐘的路途,有如闖入異世界的惡夢。

所謂的茶葉古道,在田寮橋那段的大馬路應是有個入口,而非從旁邊的茶園小路繞過去。藍色是我猜想的茶葉古道正常路線,紅色則是我走過的,可能是因為年久失修,那裏等同廢棄,有關單位也沒考慮過想讓人走那條沒路之路。

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著名詩作〈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可能是我有生以來唯一有印象的英文詩。在國高中過後多年,我從未想過,這首詩中描述的狀況,在自己面前真實(物理的)上演。

那首詩是這樣說的: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Robert Frost(The Road Not Taken

有許多人對這首詩的解析,讚嘆作者選擇那條少人走的路途的勇氣,與對於自我抉擇的肯定。但也有人說,這其實是個天大的誤會,詩人只是想描述一種對於過往抉擇的自欺欺人,畢竟在一開始,詩人就看出兩條路是近乎相同的。

但對我來說,這兩條路大不相同。如當初自己選回頭路,並接上維護完善的步道,而非勇闖叢林硬是開出一條路接回步道,在心境上一定是更加輕鬆自在的。

對於自己的選擇,我很後悔。我早該走向那條未行之路,一切必然大為不同。

各種日常故事

獨食者的祈禱:台灣需要更多對獨食者友善的文化
關於跑步,我並不想說的是….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開播!→SoundonsoundcloudApple podcast搜尋「敘事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