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婆娑之洋中美麗之島的我們,雖是島國子民,卻對海非常的陌生。
明明台灣四週環海,但對許多人來說,除了海鮮與沙灘美照,海,好像離我們很遠、很遠。
位在淡水,用來紀念已故高空攝影師、導演齊柏林的齊柏林空間,繼「見山」展覽後,這次帶領著人們往海邊走,逐岸,發現台灣海岸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最美的海岸

沿著台灣山線順行,將會遇到一整片蔚藍、濃郁色彩,和綿延12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向北是鬼斧神工的天然創作,向東是大海高峭的同框互峙。小島尾端有緩緩被抬升的珊瑚礁岩盤,像正在和凹凸崎嶇唱反調似的。西邊偌大一片平、直、淺的沙洲上,濕地渲染出鳥類的家園。而羅列潟湖間,像棋子般灑落的幾何形,是攝影師偏愛的蚵架與魚塭。這片風景交融了海與岸的線條,也若有所指的隱喻著自然與人為間,那美麗與哀愁的矛盾關係。
─《逐岸》

離開山,讓我們跟著齊柏林曾經的高空視野,來到海岸邊。從北海岸海蝕作用的奇岩怪石拼湊出的華麗馬賽克,到西部沙岸與溼地交織的生態樂園,在到恆春一帶珊瑚礁岩醞釀千萬年的綺麗,以及東海岸斷崖深海的壯闊。小小的台灣,竟有如此豐富多元的海岸地景,讓人驚嘆不已。

展覽一開始,便是藉由這些高空視角,讓我們重新看見海岸更美的一面。以往呈現在眼前的美麗,頓時升格成為「華麗」,一幅幅如夢似幻,不可思議的海景,真真切切的就在我們這座島上。根本不需要出國,台灣的海邊,一點都不輸國外。

根本不用多加說明,用雙眼去感受,就知道台灣的海有多美。
看見逐漸消逝的美麗

這樣的美麗,當然也在發展的需求下,遇到了危機。齊柏林在生前,希望傳遞給人們的,從來不只有這塊土地有多美,還有我們應該要去珍惜,保護這樣的美。
離開華麗的美照,接下來一張張,都是因為各式發展建設,而逐漸失去原先光彩的海岸面貌。

展場內有一座互動儀器,讓人能夠移動在台灣的河海間,看見這些水岸所遇到的危機,不用跑遠,從家鄉開始,就能看見我們的河與海,正面臨危難。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這段對於消波塊的描述:
當這些水泥粽子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們海岸線的一部分之際,是否也同時劃出一條我們與海的界線?
看見,齊柏林

其實整個展場並不大,而且大概僅一半的空間,讓我們看見台灣海岸的美麗與哀愁。
後半部則是以齊柏林相關的常設展為主,包含他罹難時從事故現場找到的設備,或是他以前的一些照片等。

用眼睛、用耳朵,我們看見也聽見齊柏林的精神,也期許著自己能延續那一份理念。縱使不向他一樣飛上天,但仍可以在地上,好好地用各種方式,保護我們這塊如此美麗的土地。
後記

離開展館前,我特別繞到館外看那座新蓋好的共建牆。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覺得自己好像也做了些什麼。
或許,我們每個人能力都很有限,但每個人只要都做一點什麼,我們這座美麗之島,一定會越來越好。
齊柏林空間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得忌利士洋行 後棟)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 10:00-18:00(最後入場時間17:00)、週末10:00-19:00(最後入場時間18:00),週二、除夕、初一休館,週二逢國定假日正常開放,翌日休館。
逐岸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021.8.8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開播!→Soundon、soundcloud、Apple podcast搜尋「敘事圈」
更多展覽推薦
匆匆台北│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朝聖,鐵道迷心中的天堂!
匆匆台北│在台北中心地帶穿越古今(中)─華麗氣派的歷史殿堂:國立台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