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聽Podcast習慣的我,在獨立書店青鳥書店的節目「青鳥search」中,聽到主持人張鐵志先生想要創辦一份文化紙本雜誌的消息後,對文化很感興趣,也一直有閱讀雜誌習慣的自己,便迫不及待的等著這本雜誌的問世。
不久後的某個下午,我在博客來看到這本稱之為《Verse》的雜誌銷售資訊,便毫不猶豫的訂購了下來。送到手的那天,翻開這本新奇的雜誌,讓人充滿驚喜。
「在這紙媒逐漸衰退、越來越少人閱讀的時代,還有人要辦紙本雜誌?」對於《Verse》,很多人都提出了類似的疑問。
張鐵志指出,決定以紙本雜誌為主,除了是老派的浪漫之外,另一個原因是紙本的成本較低,不需像現在的網路媒體需要大量的內容換取曝光、點閱,能夠專注在議題脈絡的整理、採訪、爬梳,「我們能夠好好做好內容,做深度的文化新聞。」(中央社)
他的回答,也回答了許多人的疑惑,並闡述了雜誌無可取代的性格。
★Podcast:你還看雜誌嗎?一起找回那個老派浪漫 X 我推薦的5+1本雜誌─ Soundon 、Spotify、KKBOX、Apple podcast
你還看雜誌嗎?

「你還看雜誌嗎?」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資訊取得管道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便利,而人們一天獲得的資訊量也越來越多。有閱讀習慣,特別是閱讀紙本書籍的人,似乎已越來越少。而雜誌,這種大多充滿時效性的存在,也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人們生活中逐漸消失。
看雜誌,似乎已經是件過時的事。但我不認為如此,更認為不只要看雜誌,也要買雜誌。
為什麼要買(紙本)雜誌?

「為什麼要買雜誌?」在這樣的時代中,仍願意掏錢買紙本雜誌,而不是僅閱讀網路免費內容的人,其實不多。
我不知道其他人買雜誌的理由是什麼,但就我自己的消費習慣,我會買雜誌,這是因為那份雜誌的那期主題打中了我的興趣,可能是時事;可能是文化議題;可能是生活風格,每一期的每一本雜誌,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或許有的人買雜誌是看品牌,某家的雜誌不管內容都會固定訂閱,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以主題為導向的我,至今幾乎很少做過一段時間的大量訂閱,而是就當期主題而購買,只要有興趣,不管哪些雜誌,我都有意願購買。
在購買頻率上,我幾乎每個月,都會買上一至三本雜誌,作為書本之外的閱讀消遣。
而每一期的雜誌,從來不是讀完就丟,大多會保留下來,像是收藏品一般,保存著一個時間點的記憶,與一段時空裡的故事。
雜誌的獨特性

說到底,雜誌有什麼特別的魔力呢?我覺得不同於書籍,需要耗費大量心神與較長的時間去閱讀;也不同於報紙、網路新聞,資訊太過精簡而匆促。
雜誌剛好處在一個中間的位置,它或許有時效性,但它也是最跟得上時事的;它或許內容不少,但它又不會讓你讀來勞心勞力,而是輕盈自在的感受,想看就看,想停就停。
而雜誌的排版、設計,充斥著極其豐富的變化,特別是一些風格、藝術雜誌更是如此,讓人不只享受閱讀,也享受生活。
那些我推薦的雜誌
時事/全球中央 (月刊)
簡介與評論:
如果說想要買本雜誌盡覽時事,了解國際大事,我首推的一定是中央社出版的《全球中央》,這本雜誌每個月都以近來的時事、趨勢為當月主題,有時比較深比較硬,像是各國移民政策、工時管理等;有時則比較輕鬆,像是各國計程車特色、世界各地咖啡文化等等。
該雜誌內容多元,而每一期都會詳細的報導世界各地的政治、財經科技、社會、文化、體育時事,此外也有旅行專欄、國際雜誌文章精選等;而對於想要學英文的,每月的《全球中央》也有好幾篇和國際權威媒體如法新社、美聯社等合作的英文(有翻譯)新聞,並附有字詞解釋與小測驗,是個看時事學英文的好管道。
而我最喜歡的,包括每月都有的全球新聞簡覽、每月金句集等等,都非常有趣。此外,這本雜誌從來不只是向外看,也會看回台灣,每集的專題、主題內容,時常在對照多國狀況與經驗後,最終提到台灣現行的做法與趨勢,讓人們看世界的同時,也不會忘記自己所站的土地。
要說哪個雜誌是我最有可能也最衝動想一次訂閱好幾期的,非《全球中央》莫屬。
相關連結:網站、FB
時事/天下雜誌 (雙週刊)
簡介與評論:
《天下雜誌》是台灣人都不陌生的財經雜誌,我個人偶爾也會看主題來購買。比起市面上一些財經雜誌,《天下》最具魅力的地方,在於它從來不是一本單講財經的雜誌而已。除了財經時事、產業趨勢、股市外,《天下雜誌》也會談環境、談政治、談媒體,甚至也有談健康與專注生活的「OFF學」專欄。
除此之外,我個人蠻推《天下雜誌》的「數據看天下」專欄,讓人透過圖表與數字,很直觀的洞察一些時事與趨勢。
當然,《天下雜誌》並不是一個「軟」的雜誌,有時內容也偏「菁英」而讓人有點小距離,不過整體而言我身為一個小資上班族,仍會給予這本雜誌很不錯的評價。
相關連結:網站、FB
科學/國家地理(月刊)
簡介與評論:
我想不用多作介紹,《國家地理雜誌》的盛名早就享譽世界。《國家地理雜誌》每一期都會談論關於生態、科技、地理、天文、社會文化等等的主題,每一本都深入又淺出。
而且我覺得,這是一本最值得作為收藏的雜誌,因為他的封面到內容,都呈現出了地球上到宇宙間的美麗與哀愁。
此外,有時《國家地理雜誌》會出些專題特刊,或是隨刊附贈特色海報(如北極海地圖、世界河流地圖)等,都讓人驚艷又驚喜。
相關連結:網站、FB
人文歷史/觀。台灣(季刊)
簡介與評論:
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的《觀台灣》雜誌,我認為是所有博物館出的大眾刊物中最好看的。
《觀台灣》是以台灣史為主軸,每一期講述一個不同的主題,而延伸到相關的歷史故事。可能是族群認同、可能是外國人在台的紀錄,也可能是戰爭時期的台灣日常,每一個主題都非常的有趣,因為它呈現的方式可不是學術刊物般的生硬,而是用許多有趣的闡述、精美的插圖,與多元的角度去編輯。
而除了每一集的主題外,《觀台灣》也會見微知著的談一些不見的是大人物的人,還有不是高價值的物,的相關故事,或是一些史料的有趣紀載(如當時的報紙、傳單等等),是歷史迷,與活在這座島上的人們,必看的一本好雜誌。
相關連結:網站
人文歷史/台毒誌(季刊)
簡介與評論:
《台毒誌》是我在書店偶然看到,覺得當期主題有興趣而買下的雜誌。這本雜誌講的主要是與台灣文化、地理歷史有關的內容。就像我買的第二期,正是以以前讀書的民雄為主談,很深度的談了民雄最知名的祭典「大士爺祭」以及民雄這個鄉鎮的歷史、地理,更談了些鳳梨的身世與栽種。此外,也有像是不義遺址巡禮,外國人眼中的台灣,以及台文字解析等內容。可以說是認識台灣一個很好的管道。
因為沒有買過第一期,也只是偶然看到。我大概看了序,了解這本雜誌的創作理念,似乎是為了「紀錄易逝的本土文化」,讓人對台灣之美中「毒」。但內容並不會很生硬,而是輕鬆有深度的。
比較厲害的是,這本雜誌是僅僅兩三人編成,主要是由主編爆肝製作的,真的很佩服他有這樣的心,也感謝他記錄下了這些人事物,讓一些台灣的故事,不會被淡忘。
相關連結:FB
文學/聯合文學(月刊)
簡介與評論:
《聯合文學》是本歷史悠久的文學雜誌了,但這本雜誌可不是文謅謅的讓人覺得疏遠,而是很有趣的呈現各式各樣的文學面貌。
除了每月有特定的有趣專題,以各種文評、作品來介紹、描述、講解一個人事物,也有書評的專門別冊,世界的文學作品介紹、相關選書,無厘頭但有趣的作家挑戰等等,讀來是很愉悅的。
當然,我至今只買過一冊,是以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與其作品相關的文學為主題的,所以認識可能較少,但我敢保證,絕對是值得一讀!
相關連結:網站、FB
生活風格/La Vie(月刊)
簡介與評論:
大概從大學的時候開始,我就對於設計這部分蠻感興趣的,而《Lavie》這本生活風格設計誌,是我最常購買的設計雜誌。
雖然是以設計、風格為出發點,但《LaVie》談的東西很多元,就算是時事,像是選舉,《LaVie》也從文宣廣告等設計觀點切入,讓我們能一窺一個好的宣傳設計帶來的無窮能量。而《LaVie》本身也出過不少書,像是先前我曾介紹過的《設計政治學》,就是本非常有趣的作品。
前面談了那麼多「設計」,但其實《LaVie》就是一本生活風格雜誌,看完後讓人活得更有質感,也更能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翻開《LaVie》,從小地方看見大世界吧!
相關連結:網站、FB
生活風格/日日好日(季刊)
簡介與評論:
《日日好日》雜誌一如其名,就是要介紹每個美好的一日給讀者。
這本生活風格雜誌,以故事為出發點,以日常為核心,談論著每一個不同的人物、文化、產業…等的故事。就好像是我的理想實體化的刊物,所以我真的很喜歡這本雜誌。
而《日日好日》不同於其他刊物,想要閱讀這樣一本內容不少,質感很高的雜誌,你只要到粉絲團跟他們索取,就能免費取得。這本非營利雜誌,非常的理想,也非常的日常。願每個讀過他的人,都能品味生活的美好,感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相關連結:FB
生活風格/Shopping Design(季刊)
簡介與評論:
《Shopping Design》這本雜誌也是名符其實,講設計、講生活、講求「格物」這回事─不論是小物或是大山。
這本雜誌與前面介紹到的《LaVie》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實際上又是不太相同,兩本都是很值得購買的刊物。我因為看了他們網站的文章,近期才買下第一本《Shopping Design》,談的是「山」這件事,融合了旅行、產業、文學等,以設計、生活為主軸,帶領我們發現山的美好。看完後,也讓我覺得,這是一本會讓我願意再買的刊物。
《Shopping Design》讓我們透過設計,看見生活,感受日常的美好,!
相關連結:網站、FB
旅行/微笑台灣(季刊)
簡介與評論:
由天下雜誌出版的《微笑台灣》,是我很喜歡的旅遊雜誌。不同於一般旅遊資訊媒體呈現的內容,《微笑台灣》比起他們要深上許多,不論是在文筆上還是整體質感上。
以季為單位出刊的《微笑台灣》,完全以台灣為出發點,談論一些比較深度的旅遊方式與故事,深入地方、深入人物,看見台灣368鄉鎮裡迷人的日常,讓人發現台灣好像永遠都探索不完,永遠都那麼的美。
疫情期間不能出國,國旅大爆發,不仿就買本《微笑台灣》雜誌,把那些雜誌內提及的地點都走過一遍,來趟走過會微笑的深度台灣之旅吧!你會發現,台灣真的很美,很好玩!
相關連結:網站
文化/Verse(月刊)
簡介與評論:
《Verse》是近來最新、最衝擊,也最迷人的雜誌。
文章開頭我有提及,因為媒體人張鐵志先生有著想出版跨領域文化雜誌的想法,而在今年發行了《Verse》。聽到這個消息,剛好在博客來看到《Verse》第二期的我,見到主題是在談Podcast,便毫不猶豫買了下來。看完後,也不失我所望。
《Verse》自稱,「是一個全新混種的文化媒體,並期許自己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媒體。」除了封面故事外、文化藝術外,《Verse》也談文化產業、理想生活、公共議題,探索生活、探索文化、探索台灣的新可能。
以我購買的第二期《Verse》為例,該刊以Podcast為主題,從Podcast與傳統廣播、Podcast的製作與經營、Podcast的主題與內容、音樂人與Podcast的故事、Podcast的商業模式,到Podcast與民主,聽眾的觀點等等,非常全面性的解剖這個最新但其實也最傳統的文化流行,讀來更加認識Podcast外,也多了更多想法。
而《Verse》同樣也很令人著迷的一點,可能就在於它的每一頁都像驚喜,設計上沒有拘泥於固定的排版樣式,而是充滿變化但又不會太過衝擊,打開《Verse》,就像打開一場全新的冒險,讓人發現滿滿的知識與靈感!
相關連結:網站、FB
體育/足球王者(世界盃觀戰聖經,4年一期)
簡介與評論:
我不是一個非常熱衷於體育的人,除了偶爾會買《職業棒球》雜誌認識中職現況外,我其實很少會看相關雜誌,更不用說台灣並不興盛的足球。
但不知為何,每到4年一度的世界盃期間,我一定會買由《足球王者》所推出的『世界盃觀戰聖經』。而與此同時,平常不瘋足球的台灣,每個人都像著了迷似的,瘋狂地談論足球大小事。
透過這本整理詳盡,從各國家隊戰力分析、人物、賽況預測到世界盃話題、周邊等鉅細靡遺的雜誌,讓我們就算是「一日球迷」也能看得很有內容,而不是只會空泛的亂叫。
而每次隨書附贈的海報,內頁的戰績表等,更是我非常喜歡的收藏。下次世界盃,就算平時沒看足球,也別錯過這本四年一度的聖經,讓比賽看得更有趣!
相關連結:FB
地方政府刊物/台北畫刊(月刊)
簡介與評論:
政府出版的地方刊物會很無趣嗎?我想從《台北畫刊》看起,你就會發現,這些地方政府刊物,可是一點都不無聊。
從民國51年至今出版上百刊的《台北畫刊》,從來不是只有宣傳城市政策的工具,裡面的內容,更多的是台北的人事物。除了有聊台北美食、台北故事、台北人物,台北生活與產業外,也有台北照片、繪畫台北,還有台北活動資訊。
每一期的《台北畫刊》,就像個城市放大鏡,帶我們發現台北的不同角落、認識不同的故事,也領會到台北的美好。在地人想更認識台北嗎?外地人想要知道台北怎麼玩更好玩、想一窺台北生活面貌嗎?看《台北畫刊》就對了!
相關連結:網站
地方政府刊物/桃園誌
簡介與評論:
不知道在哪裡,我曾經看到有人評論《桃園誌》是最美的地方政府刊物之一,身為桃園人,我也因此感到與有榮焉。
走簡約清新風的《桃園誌》,內容有旅行提案、桃園大小事、桃園職人群像、桃園活動資訊,桃園生活品味…等,內容都像雜誌本身一樣,不會太硬,但又能藉此認識到桃園。
這是一本輕薄但充實的在地記錄,也是一本簡單但踏實的旅遊提案,不論你是不是桃園人,看完《桃園誌》,你都能發現,桃園,其實很有趣!
相關連結:網站
更多推薦
用聲音說故事:那些我常聽的Podcast節目-2
推薦:那些我常看的國際新聞平台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開播!→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搜尋「敘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