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印象│回嘉造訪母校,追尋青春的足跡─國立中正大學

對我來說,大學是最青春也最快樂的地方。從畢業至今每一年,我都會「回嘉」,而在回嘉義時,一定也會回我的母校─國立中正大學捕捉青春。

沒想到的是,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個畢業季,而距離我大學畢業到現在也四年了。

在疫情爆發前的五月初,我回到嘉義,順便到母校走走,那天天氣真的很好,走到每個校園的角落,就好像那些年那樣好的天氣,那樣好的回憶,活生生的浮現在眼前一樣。

鳳梨田中的大學

529467EE-4576-4211-A0CE-788F9AEB7E24

我的大學母校對不少人來說很偏僻,附近只有鳳梨,「沒有什麼」,所以我們都暱稱鳳梨田大學。但是也因為這裡「沒有什麼」,更讓我們深入在地發現一些什麼。了解到這裡絕對不是只有鳳梨而已。

CCU地理位置圖

「鳳梨田大學」的校地面積不小,在全台大學中排名有前十,加上地處斜坡,從最下方的棒球場到最上方的教職員宿舍是一路上坡,總讓人走起來特別的累。從新生剛入學的「大腳行中正」,到入住宿舍時每次到教學區上課的路途,都讓人汗流浹背。

要我簡單的為學校的區域作分類,我大致會分作積極路、澤人路、中正大道與修德路包夾範圍裡的「運動園區」、以及「學生宿舍區」,還有位在中、上層的「教學區」。

穿越寧靜,眺望致遠

53307086-49E6-4E53-B75C-8E58A5FB0E12

大部分的訪客、學生,都會從學校正門口這側跨過「寧靜湖」後進入學校,也因此這座湖泊與其上頭的大橋成了代表性的地標之一。

89F8FDE4-B4C8-4BDE-A0A3-2E48F29E2771
e

(在寧靜湖橋上看過去,還有一座小橋,那叫「分手橋」,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和許多大專院校的故事都有一樣的理由。我自己沒有實證經驗,也沒遇過任何人親身經驗,所以可信度待參考。另外,若是進校門後選擇左轉走下坡往宿舍區,途中會到學校提供給外人的住宿空間─致遠樓,取名與寧靜湖相互呼應)

寧靜,才能致遠。 站在橋上往南方那一側看去,可以看到活動中心、宿舍區、還有隱隱約約嘉南平原上的風景。這座湖泊不小,風景很好,我以前走過這邊時,偶爾會停下腳步,看著外頭發呆。

然而,寧靜湖的色澤並不怎麼透徹,若是颱風過後會更加混濁,風景本身反而煞了風景。而本來湖上還養有許多身價不凡,也是中正大學吉祥物之一的天鵝,可惜幾個月前爆發天鵝們染上禽流感的問題,現在已無法見到那些踏著小腳丫划水的黑白天鵝,聽不見牠們的叫聲,成了名副其實的「寧靜湖」。

走過紫荊大道

BD1AD9EB-6E08-43F9-AAA7-7394B9880106

走過寧靜湖後,先不要轉彎,繼續往前,則會到達徒步區。這裡有個正式名稱叫做「中正大道」,但我們都稱作「紫荊大道」。有一半的學院與教學大樓都在這條大道兩側,對學生而言相對方便。

2F9F0E5B-9B62-4671-9572-71282B0DA9CC

至於為何會叫「紫荊大道」?主要是因為兩側樹種主要為紫荊花,這是中正大學的校花。也因此,校內有些社團或是活動,會用紫荊為名(就跟鳳梨一樣,但紫荊是官方認證的)

這條大道並不短,正如校內其他的路。但重要的活動、教學設施幾乎都在這。

那些我常造訪的學院

84EEA775-5037-4603-96EA-68AD4FD51F74

在紫荊大道入口處兩側,正是我常造訪的兩座學院。

右側的社會科學院(簡稱社科院),正如校內其他建築,有著獨特外型。雖然我們就讀政治系的學生是「社會科學院」,但這棟建築並不是我們主要上課的地方(但門禁可以刷)。我來這裡上課會是為了通識課,特別像是一些大眾傳播相關的課程,奠定了我未來走向媒體業的基礎。

在社科院內,有個我大三還大四時才開業的「基地」咖啡,販售咖啡、茶等飲料,而「基地」旁就是草皮,配合藍天白雲,以及校園內各式特色建築,在這一邊喝飲料一邊看著周遭風景,也是種享受。

0BDE9EB3-F23D-43EB-B427-54F514C43546

在社科院對側,則是外型有些相似的文學院(簡稱文院)。我在大學期間,曾輔修歷史系,因此文院成了我第二常來的地方。不過這裡給我的感覺,相較於社科院,小教室較多,也有很多神秘的、有趣的地方。如院內有個水池造景,或是在後方的一座高塔,從未聽見有人上去過。那座塔因而被文院的學長姐以當時流行的手遊暱稱為「神魔之塔」。

到了晚上,看著那棟聳立於相對低矮文學院的神魔之塔,總讓人有種難以言喻的詭異。

935452CD-E283-4C7A-9AC1-17CD4214FBA2

若不走進紫荊大道,往上坡路走,則會到達商學院。我曾修過幾堂通識課而來到這裡過,給人的感覺…若要說社科院很學術,商院就是很商業氣息吧!

而走商學院這條路,可一路通往很多人只有入學與畢業會去的大禮堂,以及另一個我毫不熟悉的工學院。

A13FC63A-EAF4-46C0-9E5B-5CE97C9F33AA

回到紫荊大道,與地標性的行政大樓相隔一座草坪的,便是所有學生都會造訪的共同教室大樓(簡稱共教)。我在學校的期間,應該至少有1/3是在共教度過。共教在建築上不只有其方正與對稱的氣派,相對於其他學院,共教「透光」、「露天」,室內空間僅限教室的部分,因此隨處都能曬到陽光,讓人感覺很舒服。

在共教除了教室,也有一些商家,如影印店、如幾間小吃販賣部、如全家。而這裡的全家代稱是「中正大學店」,也因此有時成了我們自嘲的標的。

有時中午,沒有要離開學校,我就會在共教的販賣部買午餐,並到中庭有著遮陽傘的座椅上慢慢享受,真的很愜意。

0EFA3C40-017A-4E81-9BB1-024E21EA51C7

走到紫荊大道盡頭,與教育學院隔著一個奇異外型噴水池的,就是我們政治學系的大本營─法學院。法學院,又稱「社科院二館」,但實際上在這的社科院學系只有政治系與戰國所,其他都是法學院的學系,因此顯得獨特。

或許是因為我們有些法律的必修課,也或許是因為其他原因,所以政治系坐落於此。主要的教室就在一樓。

在七、八樓,也有政治系所的教室、教授研究室,偶爾會需要上去那裏時,我都會透過那電梯外頭對外窗,欣賞隱藏版的「中正馬丘比丘」,還有日落嘉南平原的美景。

我們暱稱為「法院」的法學院,是個相較於其他學院來說更「陰」的地方。除了就算白天法院的置物櫃區會特別陰涼(有很多故事)外,到了夜晚更是有種奇特的感受,特別是到高樓層的地方,也聽過一些故事。

不過我在大學期間,在這感受到更多的,其實是溫暖。

校內的地標性奇觀

9A80B645-8958-4361-98CF-ECA34AB6BDA5

這座學校很特別,最明顯的就在於建築。據我了解是由設計101的李祖原所設計。整體上看來是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像是行政大樓、噴水池等,都成為讓人過目難忘的「奇觀」。

中正大學的噴水池,地處學校正中央,這座噴水池每整點、半點都會噴水,而四周十二個燈柱分別代表十二個月。
有很多遊客到此都會興奮地看著噴水池的水花,並接受水舞的洗禮,但其實這裡的水並沒有特別乾淨,看見此情此景的學生,總是對遊客的興奮笑而不語。

9D3B90F6-C311-4C18-94BF-27983EA885D2

這些燈柱不只是點亮夜間的裝置,也成為中正獨特的符號之一。

11A1F10E-F038-4A41-82BC-8F470C2E1036

位在行政大樓與文學院中間的草坪上,則有一個「學術自由碑」,是當年太陽花學運時,校方表達支持學運立場而發出的聲明。為紀念這個事件因此而立碑。後來,學校甚至發行一款「學術自由杯」當紀念品。身為當時參與學運的一員,看到這個碑,好像也不會特別振奮就是。

56052BD9-5301-4B30-AA23-3DCAD35CEBFF

校園裡最大,也最奇特的建築。莫過於我戲稱為「瑪雅金字塔」的行政大樓,這裡是學校的行政中樞,打造成獨一無二的馬雅金字塔造型,每次經過總很難不多看幾眼。

夏天的時候裡面冷氣特別涼,若不是要去裏頭辦事情的話,我有時會因為太熱,或是借廁所而走進去。

166780AD-5C58-40C9-ACDD-8ABA1E2DAF0B

行政大樓旁一排木椅,在這用餐也很舒服。

804213EA-6768-422B-8E44-1C45E57449F4

在行政大樓與共教之間,有個外型獨特的裝置藝術。官方名稱叫什麼我也忘了,但我們學生間都暱稱為二一門,亦即代表你走過會被二一退學。

我沒有走過這道門,但倒是快畢業時,有坐在上頭拍照過。

後來,竟發現自己有項社會服務學習門檻未通過,只得再參加社會服務課程,每天六點多早起到民雄的社區服務中心帶長輩活動。但後來我越想越奇怪,明明我大一就做了社會服務也聽了規定的講座,為什麼沒有紀錄?

原來這一切都是系統的問題。總之我氣得寫了洋洋灑灑的信,去跟學校的通識中心主任抗議。後來他們也找出這個錯誤幫我補正,讓我能順利畢業。

我想二一門,多少還是有它的奇妙之處吧。

綠意盎然的校園

AA3C917C-6DD1-47A6-A232-C24FBF19A0CD

慢慢走在校園內,會發覺這地方就像座小森林,四處都是綠意盎然。而某些角落,到了特定時間會變得一片金黃,成了最難忘的風景。如法院旁的小葉欖仁隧道,到春天就會下起黃金雨。

E05A6790-0FDC-4AC3-A626-D9DA53AE5DC8

在法院對側,還有條「後山步道」,雖然景觀整體可看性不高,但走在裏頭享受森林浴還蠻舒服的。

28F4D82F-8B20-491A-9257-479D30944631

另外一條黃金隧道,則是在圖書館與文學院間的「圖文小徑」,每到三、四月,這裡的黃花風鈴木盛大綻放,把小徑染成一條黃金大道。每到那段期間,都有很多學生,或是觀光客,都會特別前來拍照。

而這種花是越缺水開得越茂盛,我想,今年乾旱嚴重,當時一定是燦爛不已吧。

那時,圖書館是天堂

46F507FA-90CC-4F6E-96A4-22A0EB4D36C6

(位在圖書館門口的校名碑,也是代表性的地標,畢業必拍的地點)

一所大學最重要的建築物,莫過於圖書館了。在大學期間,我最常跑的地方可能就是圖書館,特別是大一住宿舍的時候。圖書館對我來說,除了看書、睡午覺(?)、發呆(?),更是一個我心目中的天堂。

9C932B18-6C47-4E53-8D26-8BADCF6EADAC

除了圖書館本館,在左右兩側還有語言中心與資訊中心,那都是在校學生一定去過的地方。
走進圖書館,還未進入藏書區,就有個小展覽區。右手邊的樓梯走上二樓是個小藝廊,走下一樓則是有一些教室以及用餐空間,天氣熱時,我偶爾會買飯到這吃,也曾經在那些教室辦過社團活動,甚至受校內團體邀請演講。

此外,地下一樓還有個影音閱覽室,提供各種影片租借,並有著高級的觀看設備。有時我會一個人到這看電影,有時也會和朋友來。那時總是為了琳瑯滿目的選擇而猶豫不決。

走進圖書館內,更是驚人。分門別類的藏書,據統計共有百萬多冊。那時我常常跑到面向後方大草坪,可以看到外頭窗戶旁的座位看書,累的時候就趴下來休息小睡。在那裏一邊沉浸在閱讀的好時光,一邊享受著外頭灑落的陽光,打從心底都能感到療癒。

除了看書,到了我大四時,因為自創媒體平台的關係,常常借用圖書館的會議討論室,成了另一種獨一無二的大學回憶。

69D5BB85-4C3F-413B-B545-9999915D0E56

比起在室內,其實更多時候,我會走到圖書館後頭,從居高臨下的好地方,欣賞校內的大草皮上有說有笑的人們,還有遠方的田園風光。

3B0CAEA2-5BEE-436A-A54A-9501D3825AA1

在我讀書的那幾年,圖書館的變化歷歷在目。除了後方的空間新設了藝文中心,也把圖書館的小坡改造成獨特的「羽光之丘」,到了晚上還會像螢火蟲一樣一閃一閃的發光。

在這裡,就算不做什麼,也可以待上很久很久。

A245B12F-AACD-4E77-A9C6-F215C6A4D5E8

在圖書館後方的大草坪兩側,種滿了鳳凰樹,我們稱做「鳳凰大道」,在這一帶延伸到下方橫向的路,是許多中正人大一必定會有的啦啦隊回憶。而到了大四,則是最好拍照的地點。

我曾經三年時間都待在學生會。每到校慶時,都是我們極為忙碌的時刻,當時主要的活動地點也會在鳳凰大道下方那條路,像是園遊會的攤商、學生會服務台都會設立於那裏。而鳳凰大道旁的田徑場,則是比賽的主場地,也是校慶表演、煙火的展演地點。那一兩天乃至前一週,辛苦的學生會夥伴們都會在那忙進忙出。對我而言,這一帶有著更多其他人所沒有的回憶。

選手村還是養老渡假村?

5922C6E2-927C-4E47-A8E3-F6848A03383C

中正大學不只是充滿文藝氣息,更是個適合運動的好地方。我以前常說這裡根本是「選手村」,地方廣大又有坡度外,校內的體育設施應有盡有。

特別是在那個諾大的體育館,除了有室內跑道、桌球、羽球教室、室內籃球場等,更有其他地方少見的壁球室與保齡球場。還記得當時和朋友組隊參加保齡球新生盃,那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雖然沒有什麼優異的成績,但我們玩得很開心。

此外,在體育館內,還有個我快畢業前打造的運動故事館,看來校方想打造成一種運動博物館,但地處偏僻的這裡,可能無法吸引太多人潮。

580DCB8C-821E-46F4-A3E9-CB9500663C6A

除了前面提到的設施,在校內也有游泳池、棒球場、排球場、射箭場等場館,甚至更有高爾夫球練習場。我想我這輩子應該不會打到幾次實際的高爾夫,但在大學時,那一次次的揮桿,都讓人留下難忘的深刻印象。

75954619-88B2-42AF-8D85-E25A38794585

此外,高爾夫球場旁的足球場也是個我充滿回憶的地方。還記得大一剛入學,因為班上男生少,我們幾乎什麼新生盃比賽都要上場,當然也包含足球。

那天,我們跟文學院的強系踢的差點平手,出乎意料之外。也因此讓人難以忘記。

揮灑青春的活動中心

B0DED080-77A1-4D24-984A-E5464D3FD686

在結束母校回憶之旅的最後一站,我到了寧靜湖畔的活動中心。這裡是學生們主要的活動地點,不少社團辦公室都在這裡,學生會也是。想當初從一個不是很善於交際的公關部組員,到後來開創新局的新聞部副部長,我在這個活動中心的學生會辦公室內,經歷了很多,也在這裡逐漸的成長。

而在活動中心中間的廣場,是許多系表演會舉辦的地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夏天,系上的K歌比賽,那幾位令人哭笑不得的《少年》。

此外,活動中心內還有衛保組、郵局、學生餐廳、早餐店、影印店、演藝廳等,每個空間內,因為自己對校園活動的積極參與,而有著說不完的回憶。

A7894338-5FED-497F-9C48-F2A9D1E415EC

在離開校園時,總有種莫名的失落感。

我造訪母校的這天,正好是周末,校內沒什麼人,因此更能感受到校園這地方本身帶來的美好記憶。或許時過境遷,人事已非往昔,但那些快樂的青春回憶永遠都在這裡。

532B4EB2-0CD4-48EE-8AA6-0593D3480788

這座在鳳梨田裡的大學很偏僻,對不熟悉的人,特別是都市人來說,附近沒什麼。但也因此。我們可以探索的範圍很遠很遠,那些青春的記憶正因為「沒有什麼」,而延伸到雲嘉南的每個角落,延伸到布袋的海邊、延伸到阿里山的雲端。

在校園裡每個角落,因為「附近沒什麼」,反而讓我們留下了更深刻的青春回憶。而那回憶是不論來幾遍,永遠都不會被遺忘,永遠那麼美麗的。

更多生活印象

生活印象│故宮南院的遠與廣
生活印象│走「春」,尋覓春天的姿態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