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外的藝術家,不論是否有深入了解藝術,我們似乎都能講出好幾個名字。但對於台灣本土的藝術家,你認識多少呢?適逢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成立百週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特別以《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為主題,策畫一場最貼近土地的展覽。讓我們一窺1920-40年代,日治時期那些風靡台日的台灣美術家,透過他們的作品,看見台灣無窮的魅力!
那段藝術的輝煌啟蒙
或許是對歷史有興趣,自己也學過台灣美術史的關係,所以這場展覽深深吸引著我。走到三樓的展場,入口即用黑白色調的《南街殷賑》為題,讓人充滿想像,也從豐沛的線條勾勒中,感受到當時大稻埕的熱鬧繁華。
這些「第一代」的藝術家,是當時台灣少數「走向世界」人們,他們透過自身的遊歷,學習到藝術方面的技藝,同時也觀察了各國特色,感受時代變化,並且回首台灣,描繪下家鄉的美,以及展現民族精神。回應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提及「樂為世界人」的使命。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作品絕大多數不是傳統中式的水墨畫,更多的,是用西方發展的藝術技巧,如水彩、雕塑,乃至於最新的藝術方法,如攝影等,紀錄下台灣的大小面向。
這些畫家來自台灣各地,其中也有從日本來台並戮力描繪這塊土地,教育新一代美術人才的大師,也包含了女性創作者,顯見在各族群、性別上創作力的多元齊放。
以下簡單分享幾件我當時有拍下的作品,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更能實際到現場,發現更多台灣過去的藝術大家,他們創作下的台灣之美。
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
鄉原古統,《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1930
鄉原古統, 《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總督府夜景》,1920
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1937
林玉山,《曉霜》,1942
陳進,《手風琴》,1935
李石樵,《珍珠的項鍊》,1936
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展覽地點: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台北市立美術館)3樓3A
展覽時間:2021/10/02 – 2021/11/28
更多展覽推薦
展覽推薦│桃園,大廟口派出所x桃仔城佇佗位,找尋桃園曾經的光榮
匆匆台北│台北探索館,走入市府,探索城市的前世今生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