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為地形因素,是個多溪多河的島嶼,我們的生活也與溪河脫不了關係。然而,我們對於河的認識,似乎非常有限。
映河,映照出我們的生活
位在淡水的「齊柏林空間」是我每年都會來造訪一兩次的地方,除了是身為共建人有種「回來看看」的感覺,更是因為每次的展覽,都呈現出齊柏林鏡頭底下,那我們不曾看過的台灣。那是鳥的視角,是最能感受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的角度。
從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繼山脈與海岸後,如今我們來到離大多數人生活更貼近的河流,從上游到下游,看見滋養我們的生命之河,是多麼的美麗,而我們是多麼的需要去珍惜。
走進位在淡水老街中後段的得忌利士洋行後棟,方直的,具延伸感的建築,即是齊柏林空間,這裡保存了齊柏林導演生前的作品,以及他的理念。
這次的《映河》展覽,共可以分四個區域,轉過彎,看到A區由齊導作品所構成的空拍長廊,就令人驚艷不已。每張照片都是一條溪河或上游的水庫,以及它的故事。像是小烏來瀑布、立霧溪、日月潭等,我們都很熟悉,也或多或少去過,但很少透過如此不一樣的視角,發現它更美的一面。
搭配著語音導覽,我在這區待了很久。不只河流本身,其周邊的山林與聚落,也共構出一段段的故事,這個以河流為中心的生態體系,我們人類也參與其中。
先不論背後值得探討很久的議題,這一張張空拍照本身就很值得欣賞很久。特別是住在都會區的我,看到河與都會交織的空拍照,從上游到下游,看著綠野到城市天際線,指認哪裡在哪裡,就充滿趣味。
當然,這些照片從來都不只展示美麗的一面,同時也有醜陋的部分。
那些值得我們繼續努力的地方
在後續的B、C展區,分別有著齊導的空拍照動畫,以及河流與人類之間互動下的種種議題,都讓人得到不少啟發,並發現每條溪河,都存在著值得我們繼續努力維護保存的地方。
特別是看到因工業污染變色的河流,除了怵目驚心,更多的是一種憤慨。
我蠻喜歡這裡用色票的概念呈現不同顏色的河流,這些看似「美麗」的色塊,其實每一種顏色都是一個充滿哀愁的破壞。
另外一區,則有四個導讀人,以影音方式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與河的關係。那不只是生活的景觀而已,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
此外,在中間的展區,則以圖像書方式,分成四大議題,簡單的解析許多人對於溪河,以及水利設施的疑惑,我每一題都看過,也著實學到了很多。像是那些已經成為日常的分洪工程,我們視而不見,殊不知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讓百萬人免於洪患之苦。
最後,來到D區,一如過往的展覽,展出了齊柏林導演的生平與它的空拍設備,還有那場憾事之中留下的殘骸。每次看到都覺得大大的感傷,要不是他,要不是《看見台灣》,對於台灣的環境問題,我們大多數人都處在一種無知的狀態。而對於這個美麗的台灣,我們同樣也處在一種無視的狀態。
《映河》展覽空間其實不大,卻可以待上很久,透過一條條溪河,我們看見了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並反思在日常之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這一條條美麗的溪流,繼續綠水長流。
《映河》
展覽地點: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展出時間:2021.10.9-2022.秋
FB、官網
更多展覽推薦
展覽推薦│開箱!全新嘉義博物館,創造旅行新嘉憶
展覽推薦│《有風入松》,松山機場歷史照片典藏展(線上)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