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晚餐吃什麼呢?我想有些人可能和我一樣,是吃台灣最常見,最也最具特色的美食─滷肉飯了!究竟這個在飯上鋪滿肥瘦相間,油亮香濃的邪惡又可愛的無敵角色,它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本日的關鍵字系列,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庶民美味─滷肉飯!
在講滷肉飯之前,先來戰一下南北
大家都知道,台灣南北之間在許多方面都有些微的不同,包含滷肉飯也是。在北部這個碎肉塊鋪在飯上頭的東西,就叫滷肉飯。但在南部,這東西叫肉臊飯。如果你跟南部人說滷肉飯,代表的其實是一大塊三層肥肉在上頭,北部稱為控肉飯的食物喔!
此外,在製作方法上,南北也有些微不同。北部滷肉飯的肉是以刀切碎後滷製;南部的則是機器絞碎後滷製,但不論哪種,都很好吃!
此滷非彼魯
有不少人都會把「滷肉飯」寫成「魯肉飯」,甚至因此曾被誤會是從山東(簡稱魯)來的料理。事實上,滷肉飯正確寫法就是「滷」,而非魯,前者很明顯就是這道料理的做法。
至於滷肉飯是哪來的,當然是Made in Taiwan啦!據傳是早期較為貧困,人們買不起豬肉,而向肉販索取零碎的肉塊、豬皮取代,既能補充足夠的熱量,美味度也不差!
滷肉飯的精華
要作出一碗好吃的滷肉飯,關鍵就在「肉、滷汁」兩個部分,肉最好是要有包含皮、脂、肉三部分,剛好的肥瘦適中;滷汁則是必須少油,多點膠質。雖然大家都認為滷肉飯油,但可不代表越油越好吃阿。
至於白飯呢?這當然很重要,連白飯都無法有好品質,根本就不能出來賣滷肉飯,對吧?
你怎麼可能只吃滷肉飯
「一碗肉臊飯,簡單,卻自足而完整,可以毋需任何佐菜而滋味俱全。不過,愛上肉臊飯的人鮮能不嘴饞?我吃肉臊飯不免還會點食滷鍋內的鴨蛋、大腸頭、豆腐;若突然閃過健康的念頭,則再燙一份燙青菜敷衍。」美食作家焦桐的一番話,想必大家也有同感。
許多人吃滷肉飯絕對會加點小菜,而不會真的只吃滷肉飯。我自己吃滷肉飯最常配燙青菜、皮蛋豆腐、滷筍絲等小菜,至於其他的肉不太會加點,因為再這樣下去就會有點膩了。
不知道各位吃滷肉飯都會配什麼樣的小菜呢?
看到這裡肚子餓了嗎?你有推薦哪家滷肉飯呢?各位滷肉飯達人們,快來分享你心中的最愛吧!
本次的敘事圈關鍵字系列就到這邊,你有什麼想知道的關鍵字嗎?讓我們一起從一組組的關鍵字中,發現台灣,看見世界!
更多關鍵字系列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