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朗讀│《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by鮪魚

朗讀者、文:鮪魚;編輯:阿諺

為什麼會選這本書?

其實呢,如果要說這本書是我的文學啟蒙可能還真不為過。忘記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發現這本書的了。而我隱約還記得第一次閱讀時心裡所受到的衝擊。

那是一種充滿感動、憐憫、矛盾、疑惑的複雜感受,在閱讀期間以及結束後皆發揮著影響力。一本來自14年前、描寫著我不熟悉的人群以及空間的作品,為何可以讓人產生共感且跟著文中的情節而有情緒起伏?那些既視感、緊張、鬆一口氣的感受從何而來?將書反覆再讀過幾次後,我似乎漸漸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循著異鄉人或是其他被社會邊緣化的人群的視線,我們將有機會找回那些被人們淡忘或封存的歷史時刻。那些驚奇、不安或焦慮感的出現,反映的正是我與歷史對話、進而在心中寫下特定期許的心理過程。

選擇這一章節來念的原因?

在還沒讀到相關報導之前,我是透過這本書才知道西寧國宅的。作者以和緩而不渲染的筆觸一路從建築物的外觀描寫至內部,逐步刻劃出脊椎損傷患者令狐沖的生活日常片段。

西寧國宅的段落特別勾起我對台北都市的另類地理想像。而那對於為了特定目的才出沒於台北市區、總是向著更光鮮亮麗的地方前進的我而言,不外乎是個相當大的衝擊。在這次的朗讀段落裡,我們將透過聲音來想像人們以及他們周遭環境的樣子,同時也聽見作者的擔心、令狐沖的樂觀與失落,以及另一種關於台北的記憶。

關於《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介紹文取自博客來)

  這是幾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獨特、無以複製、不容簡化歸類,我們有幸貼近陪同,唯老老實實記錄下來。

顧玉玲

  這一本「他者」之書,企圖忠實地呈現、記錄幾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作者顧玉玲長期投身工人運動,蓄積了超過十五年對於勞工和移工生活的近身觀察、參與,所寫成的第一本文字記錄。

  這本書的出現,為身為「我們」的讀者打開另一扇觀望的窗口,進一步看見那些其實與我們在同一空間進出、卻被忽略、並受到種種不平等對待的移工們,他們想要成為「我們」當中一份子的渴望、卻如何一再受挫的過程;作者也一再凸顯社會劃分「我們」和「他們」人為界線的種種不合理之處,讓「我們」有機會思索和反省,並試著邀請讀者進入「他們」,就有如照鏡子一般,可以在他者當中看見我們,看見自己。

  此外,從書寫傳統的角度觀察,對照於本地作者總是急切地想突顯自我與群體不同的書寫主流,本書顯現出特別珍貴的特質,亦即是評論家唐諾指出的「書寫者自我的縮小」。自我變小,便能容受得下更多人更多故事和更周到的思維。

  特殊的視角,再加上作者在書寫之前積累的豐厚材料和底蘊,以及節制不流於悲情控訴的說故事技巧,一個個移工的生活彷彿顯影般鮮活地躍於字裡行間,才造就出本書的獨特之處,並同時獲得第九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得主的殊榮。

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2008,印刻文化

更多為你朗讀

為你朗讀│《小站也有遠方》 by鮪魚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