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文:鮪魚;編輯:阿諺
為什麼會選這本書?
在閱讀到這本書以前,我對基隆的印象只有海科館、海洋廣場、潮境公園以及仁愛市場。碼頭是個遙不可及的地方。除非有搭船的機會,不然一般人應該很少有機會去到碼頭吧?即便如此,魏明毅的基隆港歷史書寫卻開啟了我對碼頭的另一種想像。原來一般民眾所接觸到那看似充滿地方氣息、對外開放的碼頭往往只是城市意象形塑的其中一個面向與成果。真正具有深度的地方故事有時反而令人感到矛盾、不知所措,因此它們其實是很難被寫入主流歷史的。碼頭邊看似平凡的日常景象,其背後卻潛藏著立體但難以訴說的故事。
除了基隆港以及碼頭之外,碼頭工人的世界還包含候工室、茶店仔以及他們的家。而這些也都被作者以沉穩而略帶失落的文字收錄在書中。最後想再回過頭來補充這本書的主軸。正如我在podcast開頭所說的,《靜寂工人》是一本關於基隆碼頭工人生命故事的書籍。然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靜寂》並非一部溫馨、帶有積極、正面意涵的文字作品。反之,作者在書中後段以警世性的文字毫不隱晦地揭示(看似單純的)經濟活動如何為碼頭工人帶來深刻的孤獨感,甚至改變他們看待、理解自我的角度。
關於《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介紹文取自博客來)
本書作者魏明毅帶著同理之心和人類學之眼,以身為度,與田野報導人同行在基隆港的東西碼頭岸上、同處在簡單陽春的候工室裡、同坐在密閉侷促的貨櫃車內,並隨著他們的腳步進出不同的食肆與茶店。側耳傾聽他們的娓娓敘說,且聽出他們沒能說出口的喑啞之聲。然後,以筆一字一句刻劃這些暫時隱沒容貌、以化名現身的人物,記下他們在碼頭內外的日日夜夜。
魏明毅筆下堅毅認命的清水嫂、自嘲無能的李松茂、沉默寡言的阿順、夜夜喝著酒水的李正德、渴望「說」與「被聽」的王家龍、善體人意的茶店經營者陳女士等人,所交織出的生命世界,曾經是那麼絢爛豐富,如今卻顯得黯淡無光。這些故事的主人翁面對際遇變遷和生命苦境,總是自嘆命運捉弄且歸咎自身無能,但魏明毅不懈地叩問社會性受苦的緣由,在她的抽絲剝繭、細細爬梳下,個中道理逐漸浮現檯面……。
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2016,游擊文化
更多為你朗讀
為你朗讀│《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by鮪魚
為你朗讀│《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調查VII》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點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