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種一棵樹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嗎?大部分都要十年起跳。那種一百公頃的樹呢?住在屏東霧台鄉的宋文生(Sula sukinadrimi)與妻子勒斯樂絲・芭次厄繞(Dresrdrese. Pacengelaw)一家人,秉持著對土地的熱愛與原住民的智慧,把一百公頃的原始林給種了回來。
有人是愚公移山,而他,是種回一整座山。這樣傳奇般故事,在幾年前,由一位仍是國中生的青年紀錄者竑宇,把它拍成了紀錄片,並獲得了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青年組最佳影片的殊榮。
意外的原鄉踏查 發現種樹的人
自小就喜歡拍照攝影的竑宇,當初看到這個影片競賽,便興致沖沖的想要報名參賽。卻把「原鄉」踏查的原鄉,誤認為原住民鄉鎮,於是便到了雲霧繚繞的魯凱族原鄉─霧台鄉,紀錄下他們的故事。
之所以會知道宋文生,是在某次吃午餐時,餐廳老闆說另一座山頭有較多特殊的故事,建議他們能夠去那找素材,於是就這樣,巧遇了宋文生一家人。
竑宇一家人不是很少到霧台鄉,但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
而宋文生之所以會想要種樹,是因為他的獵人父親,發現到生物銳減,而開始注意環境的改變,便立志要恢復原始林。從日治時期到民國年間,被大量砍伐的山林,讓生物失去了棲息地,也連帶著影響了原住民的傳統。
在他們的觀念中,整個生態是個圓,
有土地才有水;有水才有森林;有森林才有野生動物;有野生動物才有人類。
Sula sukinadrimi
因此,宋文生一家人便在大母母山間開始種起青剛櫟、台灣杉、九芎、楓香等原生種,不以經濟作物為種植目的的他,只有偶爾透過原生種的樹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如香菇),帶到部落去交易,除此之外,宋文生一家人,很堅定也很單純的,就是想種回整片原始林。
含辛茹苦十年樹木 各界響應重建綠意
宋文生一家人種樹的方式,並非大規模的撒種子,而是先從育苗開始,然後在適當的季節、地點長途跋涉到山上種樹,而且還要耗費心力提著好幾十瓶灌溉水(一瓶1500 C.C.)跋山涉水,到了山上後要先清除頑強的雜草,一點都不容易。此外,目前已復育的一百公頃只是初步目標,宋文生希望,最終能夠復育六百公頃的原始林,重新打造山林原本的樣貌。
而宋文生並非傻傻的靠著自家人慢慢種樹,受到這個故事的感召,有不少團體,如台南社大等,也都來到霧台鄉協助他們種樹。此外,更有像「林也小院」這樣的社會企業,更把營業額一定比例分給宋文生一家,支持他們復育原始林。
他們也在近年,推出認養樹的計畫,一天不到十塊錢的金額,便能協助原始林地重建。
在這些看似充滿光鮮的背後,其實也承擔著很大的經濟壓力。宋文生過去曾做過收入穩定的公職,但為了種樹他毅然決然辭職。如今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開在部落的早餐店。
那煎台上滋滋作響的,不只是美味的早點,而是對地方、對自然的愛。
有人就說:你種樹,你都騙人,那你們吃什麼?確實,我們是有一餐沒一餐,到今天都還是這樣。
Dresrdrese. Pacengelaw
多多觀察身邊事物 你會發現很多驚喜
其實多多去觀察身邊,可以發現很多不起眼的人物,都在做對社會、對地球很有幫助的事
林竑宇
因為這個「意外」的原鄉踏查,讓竑宇發現一個自己回想起來都會不斷驚嘆的故事。
受到記者爸爸的影響,以及從國小社團活動培養起攝影的興趣,樂在其中的竑宇,現在的紀錄片生涯才剛起步,不論是透過攝影機、相機,甚至是空拍機。還很年輕的他,想多多用影像的方式觀察周遭的事物,期許能夠記錄下更多故事,發現那些隱藏在角落的人事物,他們獨一無二的精彩。
宋文生一家人的種樹紀錄可以參考:種樹一家
關於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
「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是全國唯一橫跨不同年齡層的全民紀錄片競賽。
「原鄉」是生長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我們鼓勵參賽者以紀錄片為起點,記錄生活周遭和生態環境,進而重新認識身處的環境。「原鄉踏查」其實是神腦基金會對臺灣的走踏,可以看遍各地紀錄片影像故事。
今年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將於6月上線,邁向第15屆。只要5-30分鐘的紀錄短片,就有機會帶走30萬環境生態特別獎。總獎金共136萬,還有其他大小獎等你鏡頭下的在地影像故事。
詳情請見神腦基金會官網
參考資料
聯合報,守護山林為台灣種樹
自由時報(2018.6.25),人物速寫─「種樹的男人」Sula 買地封路復育霧台山林
微笑台灣(2016.12.7),「愚公移山」的養樹心法 在屏東霧台神山,看魯凱大哥種回一片森林
更多人物故事
速度與溫情:電動機車工程師熱情不間斷的人生操作 feat.操作一下 Jin
嘉義異鄉人:剛剛好的生活感 讓他鄉變故鄉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點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