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心推薦│《喔!臺味原來如此》,循著美味追本溯源,發現台灣庶民美食的前世今生

前陣子無意間在書店看到《喔!臺味原來如此: 潤餅裡包什麼, 透露你的身世! : 20 種常民小吃的跨境尋跡與風味探索》(以下簡稱《臺味》)一書,便默默地收進我的待購清單中。身為一個愛吃,同時也對各種文史充滿好奇的人,像這樣針對食物的文化與歷史做出深度考究的書,都會讓我想收進家中書櫃。

特別是,《臺味》一書內文豐富多彩,講的又是日常我們都會吃到的麵線、牛肉麵、豆花、薑母鴨等料理,所以怎麼讀都讓人充滿親近感。

追本溯源 探索食物演變軌跡

台味原來如此

《臺味》一書最大的特色,便是有豐富飲食採訪經驗的作者陳靜宜,透過自己的雙腳,實地走訪兩岸與馬來西亞,從台灣庶民小吃的發源地,一路跟追到擴散地,進而比較各地的飲食文化、食材內容異同,所呈現出的繽紛多樣。

我們不可否認的,台灣雖然是獨立的個體,但有很大部分台灣人的先祖源於福建與廣東一帶,在他們遠離原鄉,前往這個福爾摩沙尋夢時,也將原鄉的美味帶了過來,再經數百年演變,成了如今的「台灣美食」。

所以要追溯台灣美食的源頭,往中國閩南、潮汕一帶去發掘,是有其必要的。此外,當年那些離鄉背井的先祖們,也橫越南洋,落腳今日的東南亞。在馬來西亞,也能看到不少我們看似熟悉,但卻略有差別的常民美味。

而作者所做的,便是集結這些美味,串起他們,呈現各自的精采。讓人不只越看越餓,也心生想要吃遍美食源頭到未來的各種可能。

美食不只是好吃而已

台味原來如此

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實體的,令人想流口水的美食照片。但這可不是單純的美食攝影書,內文講述的,除了各地食物作法差異外,也包含一道食物背後的歷史、文化。

這樣的歷史與文化是讓美食更增添風味的原因。好比豆花,在四川有因地制宜的「辣豆花」,漳州有加入腐皮、豬腸、魯瘦肉的「豆花粉絲」,在港澳、台灣乃至新馬,豆花則不同於潮汕如「碗粿」的硬質地,有更細滑的口感,而且加入很多料,提增口感。這樣的花俏,卻是都市化後的必然,傳統的攤車消失,為了應付昂貴的租金與其他成本,豆花必須變得更豐富更花俏,才會讓人願意入店消費。

又如潤餅,從裏頭放的料,可以看出身世、地區(如嘉義會放麵)、祖籍(福州會放豆芽菜);同時,也可以看到各種現代文化交織下的新風貌,如印度穆斯林版,沒有豬肉的「嬤嬤薄餅」、如杯子蛋糕的「娘惹薄餅」等,都是華人潤餅在地化後的變體。

臺味,原來如此!

台味原來如此

這本《臺味》共介紹20種常民美食,可以分日常多少會接觸到的「猜你會喜歡」、名稱就讓人好奇的「猜你想知道」、充滿地區特色或是可能消失的「猜你沒吃過」三大類,每道食物在一邊流口水時,也讓人得到了知識上的飽足,讓人大呼「原來如此!」

下一次在吃東西前,不妨先翻開《臺味》一書,補充能量也補充知識,讓這些日常可見,卻充滿著非比尋常故事的美食,吃起來更添風味。

陳靜宜,《喔!臺味原來如此:潤餅裡包什麼,透露你的身世!20種常民小吃的跨境尋跡與風味探索》,2021,麥浩斯出版

更多書心推薦

為你朗讀│《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調查VII》

書心推薦│《美國後巷:非典型旅人的美國探索記實》,走入不一樣的美國,看見世界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點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