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應該有看過這樣的一張圖表,一個金字塔形狀,解釋著人們的動機理論,最低的是生理需求,最高的叫自我實現。從國中到大學,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對這圖表難以忘記。
這,是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層級理論所演變出的金字塔圖表,一般我們都會稱為「馬斯洛金字塔」。但你知道,這個金字塔其實不是馬斯洛創造的嗎?此外,令人驚訝的,心理學的理論也影響到管理學?而馬斯洛金字塔頂端「自我實現」,正確的意思又是什麼呢?
讓我們透過本週的Quartz每週一詞,一起認識這個魔幻又切中人生的學說吧!
金字塔型設計
圖/Wikipedia。
馬斯洛需求理論金字塔,應該是世界上解釋人類動機的最知名理論架構了。把人們的需求分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依次從較低層級到較高層級逐步滿足,逐步邁進。
自從1950年代開始,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被鼓吹起來,這個架構便建構起彩色的大金字塔形象。教科書使用這個圖表多年至今。即使學者發現馬斯洛的金字塔不科學,許多研究發現馬斯洛的定義並不是普世適用。人們不一定要居住在安全的環境才能追求生活意義與創造性;飽足並不一定是愛與歸屬感的必要前提。
但為什麼我們仍認為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個參考?這個容易記於腦海的金字塔,事實上,在它如此長的壽命裡,仍有需多可以改變的地方。但是如今學者表示,馬斯洛或許沒有創造它(金字塔),並認為這金字塔並沒有抓住馬斯洛複雜理論的細節。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你在學生時期一定讀過的理論,並從不同角度認識它吧!
數據看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1685則:根據社群研究基金會的資料,在2017年10月12日至22日期間,提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的推特則數。
1960年: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第一次出現的時間。
27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網站指出,全球金字塔及金字塔遺跡的數量。
所以誰創造了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直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出現前,心理學大多專注於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這領域探討的多是「人們的錯」。而馬斯洛想要談論的,是「何謂正確」,是關於人類精神以及天生需求之間的連結,創造一種藝術的結論。所以,馬斯洛如今被認為是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的創始人,也就是當今正向心理學的先驅。
馬斯洛也改變了管理學理論,雖然一開始並不是那麼直接點出,但事實上,根據學者研究,管理學理論家另外解讀了馬斯洛的哲學,創造出另一套理論架構。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這位提出X理論與Y理論的學者,深受馬斯洛影響,以需求層次為本質的基本概念,套入組織行為理論之中。
麥格雷戈轉譯了馬斯洛的理論,而且過於簡化。馬斯洛事實上認為人們「同時部分滿足他們自己基本需求,同時也部分不滿足」。然而,麥格雷戈檢視學者Keith Davis 於1957年出版的著作,他描繪商人就像攀爬一系列樓梯,每一階段都代表一種需求。
威斯康辛州的顧問公司的心理學者Charles McDermid,也看見這樣的圖像,並加入自己的觀點,把樓梯轉換成一層一層的金字塔。1960年,他的圖表被放在「金錢如何驅動人」一文中,自此,這個有名的金字塔便誕生了。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簡史
馬斯洛飯店。圖/agoda
1908:馬斯洛於紐約布魯克林區出生,其雙親都是俄羅斯猶太人移民的第一代的工人階級。1941:擔任布魯克林學院的心理學教授,馬斯洛開始建構它的需求層次理論,並看著美國準備進入二戰。
1943:從心理學的行為學派轉變,馬斯洛撰寫它的突破性論文「論人類動機」,導入他的需求層級論。
1960:馬斯洛的理論在一篇名為「金錢如何驅動人」(“How Money Motivates Men”)中,首次以金字塔形式呈現,並快速地成為管理教科書中的樣板。
1970:馬斯洛因慢跑時心臟病發而過世。
2010:心理學家針對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有意做出大改變,激辯因而產生。
2013:馬斯洛飯店於南非落成,它以金字塔為商標與建築意象,飯店旨在提供佳餚、科技,以及激發靈感的空間,使你成為「你可以成為最好的人」。
2018:心理學家出版一研究指出,高度的自我實現特質確實創造更大的幸福,而且自我實現這件事,比馬斯洛所預期的更常見。
所以自我實現到底是什麼?

馬斯洛以公眾人物像是羅斯福、愛因斯坦為「自我實現」的代表。但學者提出質疑,「自我實現」,到底是什麼?根據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一書,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人有以下特質:
(這部分整理自網路資料,因為Quartz原文不好翻)
- 了解並認識現實,持有較為實際的人生觀。
- 悅納自己、別人以及周圍的世界。
- 在情緒與思想表達上較自然。
- 有較廣闊的視野,就事論事,較少考慮個人利益。
- 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
- 有獨立自主的性格。
- 對平凡事物不覺厭煩,對日常生活永感新鮮。
- 在生命中有「天人合一」的經驗
- 愛人類並認同自己為全人類之一員。
- 有至深的知交,有親密的家人。
- 只相信現實和自己,不受社會偏見與輿論影響。
- 具民主風範,尊重別人的意見。
- 有倫理觀念,能區別手段與目的。絕不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 帶有哲理氣質,有幽默感。
- 有創見,不墨守成規。
- 對世俗不輕易苟同。
- 對生活環境有時時改進的意願與能力。
=========================
Quartz每週一詞:山葵/哇沙米 わさび
Quartz每週一詞:抖音TikTok
=============================
故事、說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