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納粹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舉世震驚與憤怒,而15年過後,納粹分崩離析,當年的主謀大多被審判,但也不乏「消失」者。例如策畫「最終方案」的大屠殺關鍵人物─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Ben Kingsley 飾)。
而這部電影「最終行動」,就是在描述以色列的情報單位莫薩德(Mossad)及國家安全局 (Shin Bet)針對遠赴阿根廷逮捕艾希曼的「最終行動」的過程。
大行動的正當性與急迫性
圖/劇照。
猶太人在二戰的遭遇是極其慘烈,理當對於做出這些行動的納粹殺手,有著強烈的怨懟與報復心態。然而,在這齣電影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並非所有以色列的猶太人都對這件事(逮捕納粹)視之為優先選項,甚至也有人主張「過去就讓它過去了」。呈現出現實而超乎我們既定印象的一面。
當然,對於「民族性」強烈且因共同危難而高度團結的猶太人而言,這件事仍是大多數人贊成的行動,尤其是對於所謂「正義」的追求,要以「正當方式」「審判」策畫大屠殺的人。
然而,正義並非只有最終正義,也包含程序上的正義。而這場行動,是要飛越半個地球,侵犯另一個國家主權去使用國家權力強制逮捕位於該國的「公民」,單就程序上來說,這並非正確,甚至「不義」。
為彰顯這樣的思考,包含電影一另一場對納粹軍官的行動開始,這場失敗的行動,因為猶太特務未經確認而「殺錯納粹」,徒留該納粹「受害者」一家悲鳴。對於滿富正義感但理智的主角彼德‧麥爾肯(Peter Malkin,Oscar Isaac飾)而言,這並非正確的作為,但對當時與他同行的隊友來說,反正都是當年殺害他們的惡人,沒有差別。
為追求「正義」而導致錯誤的行動,或是追求正義的過程中使用了不義的舉措,能夠稱之為「正義」嗎?這是否具備足夠的正當性呢?
為了追捕窮凶惡極的兇手,不計手段縱使造成破壞與危害,甚至無辜者的生命危險,也要行動,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有不少。「寧可錯殺一萬,不放過萬一」就是最極端的呈顯。
這部電影讓我們不只看到一段隱藏的歷史過程,更讓我們思考「正義」是怎樣的作為,以及它的過程。
阿道夫艾希曼─平庸的邪惡
圖/劇照。
除了正義,這部劇也談邪惡。無疑的,艾希曼策畫屠殺的作為,是一種滔天的邪惡。艾希曼在大屠殺中主要負責將猶太人移送集中營的運輸,還有和當地猶太領袖的磋商,被視為大屠殺的基礎。
而電影中,可見艾希曼不斷地說,「自己只是大機器的小螺絲釘」、「我幾乎都在辦公室工作」、「我做的也只是服從命令」。我們在電影中可以看見,艾希曼的「人性面」,這人性面指的是它看來不是什麼窮凶惡極的壞蛋,反倒像路邊隨處可見的阿伯,低調、沉默,甚至可說平淡。
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觀察艾希曼在審判時的辯白,以及精心的觀察,指出艾希曼的邪惡是「平庸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
平庸的邪惡不管是誰,只要放棄了對於是非的思辨能力,一味服從,那就有可能發生。即使是最平庸的人,也可能犯下最邪惡的作為。
假使艾希曼真如其所述(後來出來一些史料,證實它可能沒那麼「平庸」),只是一平凡公務員,為了做好自己的事、得到更好的升遷,那或許屠殺猶太人的簽字蓋章,在他眼前不過也只是一項平凡公文。
精闢入裡但不誇張的演技
圖/劇照。
這部電影不能說「高潮迭起」,但「絕無冷場」。它並沒有什麼大場面的特效,但就是會讓人視線離不開,縱使這是一件大家都知道結局的史實。
扮演艾希曼的Ben Kingsley,將他的「平庸」與「邪惡」並陳的很好,讓我們看見這位前納粹高官超乎我們想像(冷酷無情)的真實面。而扮演主角特務的Oscar Isaac,並不是十全十美主角光還滿滿,卻透過與艾希曼的「交心」,又不斷忍住自己想報復的衝動,終於換得這位納粹的妥協與信任。
這部劇情裡面的人物,都不是萬能無敵,而是真實無比。
誰是正義?誰是邪惡?
圖/劇照。
整部戲中最主要的一段,在於特務們要艾希曼自己簽下同意被送往以色列的文件。正常人都不可能替自己判下死刑,艾希曼當然也知道,自己去受審,只是為滿足猶太人的憤怒,必死無疑。
而在這過程中,艾希曼主張,如果要受審,應該要把他送到事件發生地,德國。或著大屠殺發生地,例如波蘭等,而非以色列。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思考。艾希曼對於猶太行動的事實為真,但這並非發生在中東,而是東歐等歐洲地區,為何他必須到一個對他絕對不可能公平且發事件發生地的所在受審?
此外,正如前面提到,這部電影並不指稱誰是正義,而是讓我們思考正義。對於艾希曼的「援救」,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都是由他的兒子去積極行動。但並不完全是出於對猶太人的怨懟。像當他看艾希曼所在被以色列特工洩露,而遭阿根廷當局嚴刑對待時,他也出面阻止,只說自己想救他父親,如此而已。
但艾希曼最終的審判,反而導致他兒子對猶太人的怨念更深,而在自家掛起納粹大旗。
誰是正義?並沒有任何人是完全的正義。誰是邪惡?大家都是邪惡,只是惡大與惡小。當然,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史實是大家都認定的邪惡,這我們都同意。但以色列對於後續行動中,不正義過程的忽視呢?
這部絕無冷場的戲劇,讓我們看見一段歷史,也讓我們思考。何謂正義?何謂邪惡?
最終行動(最高五顆星)
劇情:★★★★
演員:★★★★
娛樂性:★★★
劇情深度:★★★
整體評價:★★★★★
======================
看更多影評:
影評│後勁─王建民,找回棒球與人生後勁的倔強
舊片影評
======================
故事、說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劇末被刑求的不是兒子的前猶太女友,而是以色列特務團隊找來的志工,其中有一個一開始就問酬勞的女生,最後撤退時有人提到她還沒回來,要打電話給她。
讚讚
感謝你的補充,我可能看錯了~之後補修正上去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