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心推薦│《浮光》─關於攝影,你應該了解的是….

攝影與文字,皆是生於火、浮於光的技術與藝術。

我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接觸攝影,頂多就是拿著手機隨處一拍。直到開始做旅遊新聞後,認為自己應該要「專業點」,而花了不小筆錢買了一台便於攜帶的類單眼。

自此之後,我開始喜歡上用那台小相機拍照,也開始研究起關於攝影這回事。

《浮光》是我在接觸攝影、接觸吳明益的文字後,特別感興趣的一本書,這本書談的是攝影,但不是談技巧,也不是談論照片的美感。他談論「美」,但更深究「美」這回事。

這本書,談論的是攝影的發展史,以及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作者以「正片」和「負片」兩部分來區分每一個主題,前者是可以拿到陽光下展示的;後者則是放在防潮箱裡不輕易示人的。

相片的自然,與真實的自然

adult blur camera dirt road
Photo by David Bartus on Pexels.com

如果要把攝影分類,我想可以分成「自然」與「非自然」兩類,後者已經接近藝術、潛意識、超現實的程度,姑且不論。但前者,是很多攝影者所要呈現的事情。不論是自然的環境、生物、人物、笑臉,這些,都是攝影中描繪「自然」的部分。

其中浮光這本書,有很大篇幅在談論攝影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特別是人類之外的世界。在以前,西方流行一種探險式的狩獵─殺伐旅(safari,如今已成蘋果手機、電腦瀏覽器的名稱),而攝影家走入自然,也正是參與一種殺伐旅。

但這樣的旅程,並不同於狩獵,沒有帶回什麼,有的只是一張張影像。但是這樣的影像卻是

存在於一時一地,也只存在於一時一地。(p.33)

每張影像都是如此獨一無二,卻又無法真正地去把什麼給「帶回來」,「這世界的一切本在那裡」。

攝影與自然的關係,究竟是記錄自然?描繪自然?還是創造自然?在很久很久以前,攝影對於自然毫無疑問是衝擊的,但在很久很久之後的如今,攝影卻附上了某種「社會使命」,好像是為了可能消逝的自然,不斷保留些什麼。

所以吳明益說:

我們擁有的生物照片數量與種類都不斷增多,而我們擁有的生物數量與種類卻不斷減少。(p.66)

攝影與情感

beach carefree casual coast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Pexels.com

除了自然,攝影對大多數人而言,更是在處理情感。可能是家庭、朋友合照,或是哪個歡樂時光的片刻。這本書也很大部分在討論情感,討論那些我們熟悉,卻容易忽略的部分。

好比在外人看來,那個並不是很美觀,且已被拆除的中華商場,在作者眼中,以及他曾經攝影的片段裡,那是童年,是回憶。你是否曾經到某個類似自己以前生活環境的地方,看到某些類似的片段,而有所感觸?如果手邊有相機,你是否會把它拍下來?

去留戀某些已經逝去的,去期待一些可能還會存在的。

此外,除了過往記憶,吳明益也遊走於街頭,特別是那些一般人不會出現的時間點,不會造訪的巷弄,「像隻貓」一般,作為觀察者,去發現些什麼,去記錄些什麼。

一些我們不清楚的,好比遊民,卻帶有某種刻板的偏見;但攝影人不一樣,他融入但不影響,觀察但不介入,紀錄那些被人們忽略的角落,似乎也讓我們看見一些不一樣的面貌。

而回歸到攝影情感與地方感情這件事,我想正如作者所說:

風景和街道不是風景和街道自身,風景和街道是你所願所能認識的風景和街道,認識就是一種愛,而愛需要時間。(p.212)

我們對於地方有所情感,而會記錄,縱使對外人不足道,但因為有著愛,自己明白就好。

什麼是美?

men s black jacket
Photo by Matheus Bertelli on Pexels.com

到了最後,這本書試著從各種角度談論何謂「美」。

美可以說是人類創造出來最游移,卻又最具有普世性的一個詞語。(p231)

我們在IG,在書本雜誌,在電視上…等,看到的「美」,與他人認知的美是一樣的嗎?與古人認知的美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有些人覺得美,有些人覺得不美?

這確實有點主觀,而攝影,正是在捕捉某些瞬間,某種衝動,讓攝影者自身處在某一種似懂非懂的靈感中。

我並沒有想要深入探究什麼是美,但看了這本書,你或許能夠明白攝影的簡史,明白攝影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行為,明白照片想留下的是什麼,明白任何生於火、浮於光的瞬間,都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精神之美。

或許是正向積極的,或許是溫暖的;或許是負面的,或許是殘缺的,但每個風格每種類型的攝影者,都在浮光之間,捕捉自己的「美」。

============

浮光,2014,吳明益,新經典文化。

=============

更多書心推薦:

書心推薦│吳明益《單車失竊記》,踩上踏板,騎過那個無法好好哀悼的時代
書心推薦│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

==================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