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鐵路消失的片段:那條直衝玉山口,雲端上的東埔線

不少人都去過阿里山,搭過小火車。還記得我大學在嘉義讀書的時候,前前後後也搭了有三次吧。現在仍在行駛的路段,就是從嘉義到奮起湖(因為88風災及後續災害,既有的鐵路全線遲遲無法修復,目前開通到十字路),以及森林遊樂區內的小支線。

其實,阿里山鐵路還有幾條路段,近乎被埋沒,消失在歷史之中。其中有條路線是「眠月線」,如今雖沒辦法修復,但卻成為喜歡挑戰的登山客所愛。另外,還有一條「水山線」,又可以稱為「東埔線」,近乎完全消失,但他卻也是最特別的一條鐵道路線。

我還記得,我和一位總是四處跑的旅遊媒體朋友提到這條鐵道時,他也說是第一次聽到,表情的那種驚訝與驚喜。

林業發展的極致,與觀光化的興盛

16
特富野古道留存的水山線鐵路遺跡。圖/台灣山林優遊網

最初阿里山森鐵的功用,就是作為林場的運輸鐵道,而這所謂的林場有很多處,包含阿里山主線的林場區,以及後來新開發的塔山眠月林場區。

直到1931年,塔山眠月一帶的森林也開發得差不多了,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便自水山線延伸,順著「特富野古道」鋪設鐵路,開發東埔線。1932年,日本人把鐵道一路鋪設,最終蓋到了「新高口」,也就是玉山登山口。

P1100878
日本時代阿里山鐵道路網圖。紅框處為東埔鐵路線。圖/圖解台灣鐵道世紀

到了1934年,這條鐵路也成了想登玉山的登山客最便利的途徑,日本當局更在1937年將玉山、阿里山變成國家公園,成立「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讓遊客絡繹不絕。

1934年許多登玉山者搭東埔林場線,至新高口下車再徒步登山,大幅減少了登山者的行程,使得攀登玉山的團體大增,1934年起鐵路更延伸到塔塔加,鹿林山莊亦落成,可以供登玉山者歇息。

公路的取代,記憶的消失

1204124713_o
早期電影中出現的東埔線片段。圖/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

進入民國政府統治後,東埔線並沒有因此消失。當年蔣中正更是搭過該列車,到達東埔線的起點「兒玉」站,從此眺望玉山。並依這裡景色類似抗日名將張自忠戰亡地,而改名自忠。(看到這裡不禁要問,歷來政權輪替不斷改變具有該政權特色,但與台灣不見得有關聯的地名。要到何時,才能回復最原初的名字呢?)而這附近也改為軍事管制地點。

到了1978、79年,東埔線鐵道因集材作業結束而停駛,鐵道陸續拆除,並改建「新中橫公路」阿里山至塔塔加段。如今,人們或許一樣能看到與當時鐵道相通的美景,但卻是在汽車,從公路上看出去。

東埔線有何特別的?

418444494_o
東埔線,現在只有在想像之中。圖/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

光是看上面的描述,東埔線是從阿里山再通往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的登山口,這就顯得非常特別。這條鐵路海拔最高達2584公尺,遠遠超過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道(海拔2258公尺),可說是全亞洲最高的窄軌登山鐵路。

從不少相關老照片,可以看到鐵路比雲還高。而火車駛過雲端上的木棧橋,陽光灑落,背景為台灣群山峻嶺,這猶如夢一般的畫面,再也不見,只能存在過去的記憶之中….

參考資料來源:
《阿里山鐵路 重返雲端的記憶》,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2013
《東埔線 台灣登玉山鐵道的故事》,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2019
《阿里山森林鐵路林場線》,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1996
李欽賢,《圖解台灣鐵路世紀》,2016,晨星出版

=============================
更多角落故事請看:

太陽又高升:高士神社的前世今生
生活印象│沿著舊桃林鐵路的蹤跡,發現鐵馬道新生命

===========================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