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碧潭是個著名的老景點了,但這卻是我第一次來。
在這個有著微微陰鬱天氣的連假裡,想要出遊,親近山林,不想跑太遠,又要避開人群,位在碧潭旁的和美山步道,就是最佳的選擇。
從新店捷運站下車後,轉個彎就能到達碧潭。疫情期間,碰上連假的人們仍掩不住出遊的心情。可以在河邊;在吊橋上、在河面的天鵝船,看見帶著歡笑的遊客們。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段時間不要出門才好。我個人則認為,這要看你去的地方,以及與他人的距離,只要注意到以下幾點,多多親近大自然,沒什麼不好。(當然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請不要出門)
來到碧潭,感受吹過河面的微風,看著眼前名副其實的「青山綠水」,這也難怪這裡一直是歷久不衰的景點。
近來,碧潭周邊進行了一番改造,並配合年度的水舞秀,形塑成為新的約會勝地。走在路上,都能看到一旁標示男女朋友的「溫馨提醒」。當然在這種時候,自己一個人出來走走,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會更好。
在捷運站這一側的水岸商店街上,有著不少可愛的裝置藝術。
來到河的另一端
跨上這座碧潭吊橋,來到河的另一端,一旁即是和美山步道的入口。
現在看到的這座碧潭吊橋,並不是最原本的樣貌。1937年的日本時代,就已經建成這座橋。之後因災害經歷多次整修,如今依造原貌修整,走在上頭,感受微風輕拂,想想幾十年前的人也是看著同樣的河面,有種與前人起了共鳴的獨特感觸。
過了橋,左前方即是和美山步道的入口,在一旁的石壁上刻有詩句,可說是真真正正的「詩情畫意」。
走入山林,尋找幸福
進入和美山步道的前段,是相對密閉的空間,兩側雖有不少碧潭風光的相片與畫作,但陰暗的環境和這裡是廢棄樂園的過往,讓人感到有點心裡發寒。
不過走沒幾段階梯,就能走出入口,豁然開朗。
在四周綠意的包圍下,吸收著滿滿的芬多精,那感覺真的很舒暢。
低頭一看,地上還有著描述和美山風光的文句,看著文章,實際走過一回,真的就像文中形容的ㄧ樣美麗。
一小段路後,就會來到分叉點,一邊是通往山頂的綠線,一邊是沿著河岸的藍線。我打算先沿著綠線走上山頂,再接到藍線後出去。
在沿途,都能見到不少過去「幸福樂園」時代存留的遺跡。據傳這個幸福樂園是由幸福水泥所經營,但因為營運不佳而在民國75年關閉。爾後,莫名的成了許多探險者口中的鬧鬼之地。
如今在和美山步道的興建下,這裡的「鬼話連篇」都已經慢慢被釐清,但一個人走在山中廢墟間,多少會感到毛毛的。
你說這些廢棄的建物為什麼不完全拆除?我也不明白,或許就這樣棄置在那,等著大自然接收回去,也是ㄧ種選擇吧。
如同剛才有提到,這裡過去是「幸福樂園」遺址,加上不少以訛傳訛的鬼故事,讓這條山路走來除了汗流浹背,也是惴惴不安,難怪這邊會寫道「夜間請勿前往登山」了。縱使3、4月,這裡正是螢火蟲大量出沒的所在地,吸引了不少追光者。
從山底到山頂不過153公尺,卻因為步步向上的階梯,對久未登山的自己來說,走來也是有點喘。好在沿途有不少休息座椅或涼亭,而且這一天幾乎沒有飄雨。
走到後來,看見「和美山山頂」的標示,還有100多公尺,眼前卻好像階梯綿延不絕,沒有盡頭時,對於人生,不免感到懷疑。
從步道口到山頂,花了好ㄧ番功夫,雖沒有到筋疲力盡,卻也流了滿身汗。在進入山頂觀景台前,幾乎都不見人影,直到聽到觀景台傳來的人聲,莫名給了自己大大的推力與溫暖。
往觀景台一側望去,是新店溪的山水之美,在過去一點,就是烏來了。而另一側,則是大台北盆地的高樓林立,如果天氣好,那景色ㄧ定很迷人!
到了山頂,也不免象徵性的要拍一張三角點的照片啦!
在這裡,我大概待了半小時之久,其實,也沒有拍很多張照片,更多時候就是這樣靜靜看著眼前的美景。我想,幸福樂園或許已不復存在,但爬上這座山的人,都能因為大自然的美,而備感幸福吧!
隨著越來越多人上山,自己也決定要走向返程。但在沿途,這美麗的花朵還是耽誤了自己好一陣子。
尋找百年擺渡人
離開山頂,沿著步道走回廣場,並轉向藍線。
藍線步道主打的是水岸風光,在這裡可以近看碧潭的秀麗,不論是眼前碧綠的溪水,或是對側翠綠的小獅山,甚至是山邊高高低低,灰黑的樓房,都成了新店風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沿著藍線步道,會先鄰近水岸,接著又往山林深處彎曲,那段路比我想得還要長遠,卻也處處充滿驚喜。
最終,會繞到稱為「灣潭」的地方。須先經過幾間有著九份氛圍的房舍,這些木造或磚造建築依山勢而建,走在其中,真的很有感覺。原來,這裡過去曾是「和美煤礦」的遺址,在過去,這一帶都是礦場工寮,故又有「灣潭小九份」之稱。
早期煤礦採用渡船運送到對岸,轉至新店車站由萬新鐵路輸送出去。因礦脈貼近溪邊,曾發生滲水及崩塌等意外,為顧慮安全,避免礦災再起而廢棄。坑口右側腹地頗大,曾經有辦公室、福利社、洗煤場、置物間及燒茶間等等。(資料來源:新店區公所)
可惜,如今人們只能遠遠望著封閉的礦坑口,而此處因屬於私人產業的關係,並沒有對外開放。
繞過灣潭,來到河畔,就是全台唯一的人力擺渡渡口。
「新店渡」自1881年,也就是清光緒七年開始營運。碧潭兩岸的交通都需要靠這些擺渡人。如今幾百年過去,他們仍在此服務著為數不多的人們,並且堅持到成為全台僅存。
「等我一下,我喝個水!」我在渡船頭期待著,靠岸的擺渡阿伯這樣跟我說。
沒想到幾分鐘後,竟變成一位年輕人下船,問我是否要搭乘。謎一般的變換,卻也讓這百年產業,看來有了續航力。
慢步坐上船,投了三十元硬幣,突然有種來到威尼斯的感覺。
雖然兩岸的風景完全不像,擺渡人也不會引吭高歌。但享受著最親水的那一刻,看著河畔風光,感受著小船在人力擺動下的輕微搖晃,那愜意自在的感覺,絕對不會輸給威尼斯。
很快的,沒幾分鐘小船已經靠岸。原來,老街這一側的渡口才是主要渡口,這邊有著新店渡的介紹,以及呼叫船夫的按鈕。
離開渡口,漫步在河畔,享受眼前的好山好水,享受著人們的笑聲,享受著那一隻隻鴿子追著飼料的雀躍。
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幸福,一點都不遠。
大台北親山去
匆匆台北│芝山岩─穿越歷史千百年
匆匆台北│攻頂,直衝前世聖山!我們,老地方見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