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又要搬家了。
從小到大,因為各種原因,我搬過許多次家。若是加上自己一人搬到外頭住宿,我搬家的次數,大大小小已超過五次。相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非常頻繁的。
這一次搬家,是從我在台北的租屋處,搬回桃園的家。也因此,我要回復到工作第一年的北桃一日生活圈,「屬於自己的時間」,有一部分獻給了公車。
關於通勤,可以回顧我以前寫的這一篇:結束奔波後:關於通勤的那些事
每一次搬家,總是充滿著莫名的期待,以及滿滿的煩躁感。期待的是,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並在新地方重新打造自己的生活空間,那一種從零開始的興奮。煩躁的是,要把所有擺設齊全的東西再度打亂裝箱,並耗費心力搬遷。同時,對於離開習慣的空間,也有一種滿滿的不捨。

台北捷運歷史漫步I:沿著台北捷運紅線,從御成町到大龍山 – 敘事圈 StoryCircle
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的期望

我從小就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人,總喜歡把一個空白的空間,添加許多自己的設計與規劃。不論是白紙,還是《模擬市民》遊戲的開局,或是一個全新的居所。
我總想要去打造一個更好的空間,做出一個更好的規劃。如果可以,就像那些書、那些雜誌描述的一樣。過上一個很有質感的生活。所以每一次搬家,我總會期待著在自己的新房間內,去擺設出一個我最滿意的生活樣態。就算是從外地「搬回」家裡,也會希望把在外期間獲得的新物品、新收藏,重新的融入舊有的房間中,並改造成一個更理想的模樣。
除了自己的起居空間,走出家門,自己生活的「地方」,我也會想去認識、去探索,畢竟,我將要(或是再度)成為這一帶的居民。就像展開一場小小的冒險,從街頭巷尾,到集市商圈,我都想走過一遍。
也因為有著這樣的期待,所以對於搬家,不至於不情願,也不會太難過。
搬家的麻煩事

當然,搬家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特別是全家人一起搬,那更是工程浩大,就像經歷過一場大風大浪。不只有各自房間的東西要處理,還有著公共空間裡的大型設備,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要「遷徙」,這非得要出動搬家公司不可,絕不像自己搬去外面租屋,或是從外面自己一人搬回來,只要一台車一樣的簡單。
東西搬到新地方後,還要開始做分類與移動,放置好後,則要開始進行空間的配置與擺設,先從大型的桌子、櫃子、椅子等開始,再到各式各樣如書本、生活用品、文具等小物件,全部收拾整理好,至少兩到三天跑不掉。若是心有餘力,再加上一點簡單的清潔,那又是更加耗時。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從外地搬回家,或是從家中搬到外地,東西是少了點,也只要一台車就能解決。卻因為只有自己,所以後續的分類、整理、規劃、擺設、清潔都自己來,耗費的時間等同於一家大小的大搬遷。
搬家,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而人性就是怕麻煩,所以執行起來一點都不會愉悅,只有痛苦。
唯一讓人開心的,就是把東西都整理好,清潔完成,重新打造出一個「家」(Home)時,那種成就與滿足。讓人覺得,前面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對於習慣的割捨

「我並不是一個很喜歡變動的人,但在成長經驗中,因為許多次的搬家,而讓我有著對於外界的變動,有很高的適應性。」這段話總會在我履歷上,談到個性時提及。
我並不喜歡變動,但沒辦法,人生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動盪與變化,所以終究要割捨掉自己的「習慣」。雖然有著那麼多次搬家的經驗,但自己還是很難去做到「斷捨離」這回事。
特別是,我總喜歡回顧,以前住在桃園後站的社區住宅時,那生活有多麼的舒適;特別是,我總不會將手機裡,那幾張在嘉義讀書時租屋處房間內的照片給刪除。
對於習慣的割捨,我想是搬家最難的部分。不論是一個人住或是和家人同住;不論是住在鬧區或是住在郊區,對於一個地方的生活樣態習慣後,要去捨棄掉這樣的習慣,重新去習慣另一種樣態,實在不容易。
這件事情不容易得讓我常常會想像,此時此刻的自己,在以前住的那個地方,正在做些什麼,而懷念並渴求著那樣的生活習慣,以及那時感受到的氛圍。甚至會在經過以前居處時,多停留一點時間,感受環境變化,想像如果持續住那,又是怎樣。
但「斷捨離」,終究是人生最重要,也最必要的課題,不是嗎?
雙腳所踏,皆是故鄉

對於自己生活的地方,我總是充滿著強烈的認同。這個認同,不見得是說自己住的地方有多麼無可取代,而是讓我能夠很堅定且驕傲的告訴他人:「我是住在這個地方,我是這個地方的人」。
幼年到成年,我從新北搬到桃園,並在桃園內進行數次搬遷,最後又因讀書搬至嘉義,因工作搬到台北,如今,又要回到桃園。對我來說,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青春年華絕大多時間在桃園度過,認同自己是個桃園人,一點也不為過。
而在嘉義度過四年求學光陰,又因一半的血緣關係,加上自己總在嘉義縣市到處旅行,要認同「我是嘉義人」,是樂意至極。
這段期間,在台北住了兩年,週末假期走遍台北,要說自己是半個台北人,我想是擔當的起。
桃園人的本質,嘉義人的靈魂,台北人的潛力。在多次搬遷之中,我總會想盡辦法去認識自己所待的地方,並在近來,用網路上的圖片與文字,或是在日記、筆記上的手書,去紀錄下自己所居的地方。
有句詩曾說:
我們同時目睹馬路兩旁,眾多腳步來來往往。 如果忘掉不同路向,我會答覆你 人類雙腳所踏,都是故鄉。
對我來說,一次又一次的搬家,從北到南,從南返北;從山腳到平地,從都市到鄉村,
每一次的雙腳所踏,都是故鄉。
地方,從不是在地圖上指指點點的想像,而是我們生活的總和,特別是自己居住的地方,近至房間,遠至縣市交界,都是我們應該去愛惜的。
2020年九月底後,我要離開台北市松山區,帶著的不是那種「台北不是我的家」的反感,而是台北曾是我所居之處的熟稔與驕傲。
2020年十月初後,我要回到桃園市桃園區,帶著的不是單純為了省錢等因素而回到家(Home)裡的無奈,而是回到有家人的溫暖,以及試圖再發掘家鄉美好的期望。
每一次搬家,或許多少因辛苦而嫌麻煩,但也讓自己了解,離開後,又是一個全新的期待。
更多日常故事
越來越快的時代,越來越快滴下的時代眼淚
關於跑步,我並不想說的是….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開播!→Soundon、soundcloud、Apple podcast搜尋「敘事圈」
期待你對桃園的開發!
讚Liked by 1 person
看有沒有時間😂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