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368個鄉鎮,我覺得我這輩子也走不完
現在還是個大四學生的煒晟這麼說。
就讀歷史系的煒晟,出自於自身對人文歷史的興趣,透過自己的雙腳,記錄台灣每一個鄉鎮古今的故事。近年,他更是創辦了一個Facebook粉專,叫做「台灣368鄉鎮小旅行」,不只為自己的足跡留下紀錄,也讓更多人看見自己家鄉的美好,以及發現台灣,是個多麼有故事的地方。
旅程的意外驚喜,開啟紀錄鄉鎮的契機

會開始台灣368鄉鎮小旅行,是一次偶然的意外。
2019年的冬天,身為嘉義人的煒晟,和學弟一起到了嘉義的義竹與鹿草玩。相對於嘉義其他地方,這兩個地方觀光資源較少,平常也沒有太多遊客會前往。
有著信仰虔誠的煒晟,在當地的一間廟拜拜時,見到廟旁獨具特色的洋樓,而產生了好奇心,便詢問廟方人員是否可以前往參觀,廟方人員好心的幫他開了門,帶他前往。因為這棟洋樓平時並不開放,而讓他留下難忘的印象。
後來,在與廟方人員聊天時,他還遇上了前司法院長翁岳生弟弟的兒子,縱使這位前司法院長任職時煒晟還小,但卻是國內司法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法官,更是任職屆次最多、時間最久的大法官,怎麼看都是一位大人物。
在這個沒什麼人造訪的地方裡的一座小廟,卻能看獨特的建築,甚至認識大人物的家人,如此特別的遭遇,開啟了煒晟心裡想要深度旅行的契機。
「本來,我也只是自己想要紀錄,但放在自己個版沒人看,就想不如創一個粉專,讓更多人看見。」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讓煒晟展開了平凡學生生活外的不凡,也讓更多人看見自己家鄉獨一無二的美好。
深度走訪 那些連在地人也不知道的地方

煒晟走過的地方,不僅眾所皆知的景點,其中很多是連在地人也不知道的秘境。有許多人看了煒晟的介紹,紛紛到他粉專貼文留言:「我是在地人,我竟然不知道有這地方。」
為什麼他能夠發現那些在地人也不知道的人文史蹟呢?煒晟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從維基百科、鄉鎮市政府網站、觀光局、文化部等網站找景點,然後再透過Google地圖安排路線,這樣而已。」在出發前,煒晟會花點時間做功課,把要去的景點排成一條路線,如果那些景點只有簡介而沒有詳細地址的,煒晟會打開Google地圖的街景功能,一條路一條路的慢慢找,雖然要花上兩三個小時,但他也是樂此不疲。
「我就是盡量找、盡量去、分享給更多人知道。」不知從何開始,煒晟不再單純只是個「旅行者」,更多了「紀錄者」的身分。
上山下海,連墓仔埔也敢去

為了記錄與分享,煒晟連墳墓都造訪過,「像是我曾去甲仙旅行,在甲仙鎮海軍墓園旁,有個小林村紀念公園。心想剛好也可以做小林村故事的紀錄。沒想到朋友覺得不舒服,直喊有奇怪的東西在附近,後來只好放棄。」事後,煒晟在粉專上跟大家道歉表示,因為他不敢進去,所以只能在外面拍照。
一直以來,他都不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反倒是相對迷信的。直到開始做粉專後,他才開始造訪那些深具歷史價值,但生人少近的地方。「不然在之前我也不敢去這些地方,現在就是盡量分享。」為了讓粉絲看見更多,除了墳墓,他也造訪過陰廟,甚至遇上一些奇異的事件。
「國曆七月底時我去參加雲林口湖的牽水車藏活動,那個活動有點類似普渡。而主辦活動的那間廟,主神是萬善爺,所以這是個陰廟,想要拍照什麼的,事前一定要先跟萬善爺講好。」在雲林口湖一帶,為了緬懷百多年前喪命於水災的先民,而產生極為特殊的文化傳統─牽水藏(車藏)。每到一天,會舉辦起盛大的法會,家家戶戶也會在路旁放置水藏,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還被列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而祭祀的對象,萬善爺,就是那些罹難於災害的亡魂。
「我想說拍影片做個紀錄,但連續三次拍到一半,都自己退出到手機桌面。影片可能拍個1分25秒,但1分鐘後的影片全都不見了,而且連續三次都這樣。直到之後我再去拜拜,才沒有再發生。」信仰虔誠的煒晟,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不太尊重,於是再次跟萬善爺表明拍攝的用意,才終於沒再出意外。
「還好那裏在辦活動,人很多,不然我可能會直接嚇死。」
旅程中最棒的風景,是人

「即使對那些人文古蹟沒有興趣,也是可以去走走那些地方。去的時候,可能會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反而讓自己印象更深刻。」對煒晟來說,這樣意外的驚喜,也是他出門旅行的動力之一。
「我最想讓人知道的是,除了古蹟,台灣的人情味也很濃厚。」他很多時候沒有特別預約,而是到當地時,在地人很熱情的與他攀談,介紹自己生長的地方。「像是我到了三芝,第一次去付了門票錢,參訪美術館。後來那位藝術家就跟我說,以後我想去都可以去,不用付門票錢。還泡茶、泡咖啡給我,要我當自己家。」對於非親非故的陌生人,台灣的人們仍會展現出滿滿的熱情。

而就算是後來到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也有洋溢著濃濃的熱情。
有一次,煒晟造訪了雲林縣的大埤鄉的一間天主堂。就在他拍照時,遇到一群熱心的東南亞移民,特地打開門、打開燈讓煒晟和朋友進去拍照,「那天主堂蠻漂亮的,要當網美打卡景點也可以!」眼前神聖又漂亮的景象,讓煒晟難以忘記。
此外,那些人也介紹在地百年歷史的聖母像給他,述說了那個村子天主教信仰的由來,而這些資訊,是在網路上找不到的。
368鄉鎮,一輩子也走不完。

「台灣368個鄉鎮,我覺得我這輩子也走不完」雖然煒晟的粉專取名叫「台灣368鄉鎮小旅行」,但他覺得台灣能看的實在太多太多,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也走不完。
「景點太多了,尤其是台北市,一個區的古蹟、博物館等就很多,一時之間講不完。更別說台南市,這又更多了。我有試著排過,一個區可能去一個禮拜也去不完。」歷史悠久,人群聚集的台北、台南,光是一個區,故事就多得可以說上很久很久。
「畢業之後我不確定會不會有時間繼續走,而且寒暑假也沒了。」至今,煒晟對許多地方都留下了紀錄,但這些可能不到全台368鄉鎮的20%,如今已經大四的他,面對未來沒有寒暑假,或因為工作的關係而少了更多旅行的時間,而充滿著憂慮。「但我還是會堅持下去吧!」他說,語氣中充滿著青春的固執。
「其實我有個幻想…希望能跟電視台合作,讓更多人看…」畢業後,煒晟除了考慮走往旅行社,也有著一個很特別的夢。
「368個鄉鎮,如果一個鄉鎮播一個月,那就是368個月。這樣算來至少也要30年,那到時我也五十幾歲,可以準備退休了…」他想得很清楚。「到時我負責規畫節目,另外找主持人來進行。就這樣做到退休,我兒子也可以繼續做下去之類的…當然,這只是幻想啦!」或許,這只是個太過理想的夢,但煒晟可從來不是只會作夢。
透過他的雙腳,他的文字與相片,他讓人們看見台灣的故事,發現每個地方的獨一無二,也為許多他素昧平生的人們,描繪出一個夢:一個自己的家鄉充滿許多故事,讓人以身為當地人深深為傲的美夢。
《台灣368鄉鎮小旅行》FB
《台灣368鄉鎮小旅行》網站(作者Chad)
Q&A,368鄉鎮小旅行,怎麼旅行?

Q:你去的地方有北有南,每一趟旅程有做什麼特別的規劃嗎?
A:其實沒有,因為我現在在北部讀書,老家在南部。所以讀書時就玩北部,回家時則會和住台南的朋友造訪雲林到屏東一帶,所以現在就是中部、東部還沒去。
Q:你旅行都怎麼安排住宿與交通的?
A:如果有住下來都是和我高中朋友一起去的,他會安排住宿地點,也會騎機車載我到處跑。但他不是很愛旅行的人,只是負責載我去。
Q:所以你朋友這樣算是工具人嗎?(笑)
A:也可以這麼說啦(笑)…但就是高中很好的朋友,我也會幫他分擔油錢、請他吃飯這樣。
Q:你的旅行文章中不少包含廟宇,是你到一個地方都會造訪當地廟宇嗎?
A:到了一個地方,我都會造訪當地的信仰中心。信仰中心對一個聚落蠻重要的。應該是我本身比較迷信,所以會特別造訪。
Q:目前你走過幾個信仰中心啦?有沒有超過五十個?
A:至今造訪過的信仰中心,我覺得可能一百多個都有。每個我都有記錄下來。
Q:你覺得旅行最累的是什麼?
A:旅行最累的可能就是腳比較容易酸吧,大部分都用走的。像是有一次我從關渡大橋附近走到台北港,然後再走上一間位於上坡的廟,從九點走到下午三點,在那裏我也是待了快一個小時,差點下不來,腳太酸了。開學前一個禮拜去礁溪,我也是用走的,其實到幾個禮拜後的現在腳還是會痠…
看更多人物故事
踩起踏板,出發吧!單車環島者的獨旅記
Podcast上的語言學家:我們說出口的每句話,都有著滿滿的故事!
認識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吧!→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開播!→Soundon、soundcloud、Apple podcast搜尋「敘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