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鳳林│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經過木屋炊煙,走過舊軌道,發現遺落在山林的記憶。

比起海,我更喜歡山,我喜歡那種綠意環繞,滿滿芬多精的清新,喜歡那種蟲鳴鳥叫的自然愜意。
而在花蓮,只要抬起頭,就能望見壯闊的翠綠山林,總讓人心情不自覺得感到舒暢。

這趟花蓮跨年之旅故事太多,而等著被發現的故事也很多。特別是在1月1日那天,我們以林田山為目的地,久違的又再度造訪了這座綠意環繞的林業聚落,感受著除了快樂還是快樂的氛圍。也在木屋炊煙、舊軌道遺跡等人為的風景之中,發現遺落在山林的記憶。

林田山是我此行最想造訪的地方,也是我覺得花蓮必去的景點。這裡有如花蓮小九份,也可以說是花蓮奮起湖,有著木屋、鐵道、山林等各種我喜愛的元素,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迷人的讓人捨不得離去。

炊煙裊裊老聚落,仍舊輕輕的呼吸

P1150868

剛走進林田山不久,我們便注意到遠方燃起陣陣炊煙,搭配著後方的山林,以及淡淡的山嵐,感覺有如走進一首詩裡面,朗誦著迷人的絕句。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過去曾是台灣第四大林場,早在1919年的日本時代已經開發,到了戰後,不因改朝換代而停止伐木。民國43年,林田山的開發從政府手中轉到民營的台灣紙業身上,並在民國49年達到伐木高峰。

因為林業的發達,使得這裡聚集了不少以林業維生的人們,在民國49年的高峰期,這裡甚至有兩千名員工在此工作與生活。而就這樣持續到了現今,縱使林場不再伐木,轉型為林業文化園區,仍舊有著當時的員工與其眷屬居住著。

P1150874

這些員工與其眷屬與林田山文化園區共生,也成了文化園區的一種活景觀。雖然他們的居處有的從外觀看去好像與其他木造建築有些不搭,卻仍舊很難不引人注意,也讓人沉醉於那種生活在山林間的悠閒。

但畢竟我們是觀光客,對他們而言,更多時候應是種困擾。

沿著軌道,追尋遺落記憶

P1150877

整個林田山文化園區的範圍不小,但對大部分觀光客來說,最有看點的就是舊時的林木建築與鐵軌。自1938年來,便以建立起運材鐵道、員工宿舍、雜貨店、小學、醫護室、福利社等,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聚落。

如今不再伐木,居住於此的人也逐漸搬離或凋零,人去樓空後,只留下滿屋的木香與空蕩的記憶,等著來訪的人們去發掘。

P1150878

特別是鐵道,承載著許多地方所沒有的風景。很多人,也包含我們,都會在火車不再行駛的軌道上盡情拍照,但很少人會去追尋這條鐵道的曾經,到底是通向何方?

林田山文化園區軌道的建立,始於1940年左右,這條路線用以載送山上精索道運下來的木材,並連通至萬榮車站,再經花東鐵路運至花蓮港。而在更早前,在這一帶周遭的山區,早已建立起多條鐵路線與索道。當時(1970年代),每年在萬榮站上車人次可達23萬次。

P1150880

然而,197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林田山林地以及當時的伐木設施等損失慘重,至此,林田山伐木業走向沒落,這裡的鐵道也無法再如過往運送一車車的林木,直到1987年,一切畫下句點。

雖然,這裡不再有著往日林木業的榮光,卻保留著台灣最具規模的日式檜木住宅,直到2001年又一場意外的火災(台灣古建築真容易起火呢),讓這些建築再度受到人們矚目,政府也決定將此處規劃成林業文化園區。

保存與進步的辯論

P1150889

如今來到林田山,裏頭的檜木建築看來並不陳舊,反倒在重新整修後,有著煥然一新的感覺。

我在網路上看過一些遊記,有的花蓮人覺得這樣的新意,以及改造成林業文化園區後種種為了觀光做出的改變,讓林田山不再有以前那個靈魂,只是漸漸變得像其他觀光景點一樣。

此外,也看到有一派人,特別是曾經在此居住成長的人則表示,林田山聚落總不可能一直保持那種舊舊的模樣,總不可能不要進步成長。這其實就是很多仍有人居的老街、老聚落遇到的問題,要找到那種平衡不容易。

P1150890

而我以一個單純觀光客的角度來說,並覺得什麼都要保持「最原本的模樣」,也該適時地整修,就算看上去「跟新的一樣」,那又如何?因為那也只是回到了原本那最繁盛時期的樣子。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在於整修時,仍舊是照著原本的樣貌去做。

此外,將此處「觀光化」,並不等同於要打造成另一種老街,更重要的,是透過各種解說牌、史蹟保存,立體的、活靈活現的,保留住一個地方的記憶。

令人不捨離去的美

P1150891

走過木造建築,沿著舊鐵軌,來到林田山聚落這段最多人打卡上傳的架高鐵道。這個畫面讓我想到,太平山的見晴古道,其實有點類似,一樣的有著與山林相關的故事,一樣的美麗。

P1150893

林田山文化園區範圍並不小,還包含後方的步道,能到制高點一覽聚落全貌。但礙於時間因素,我們並沒有全部走透,更多時候是在這拍照、呼吸新鮮空氣、享受花蓮的愜意自在。

P1150899

爬上涼亭,走進咖啡廳,其實也沒做什麼,就這樣看著老舊軌道,看著綠意環繞,就很舒服。

P1150900

而讓林田山之所以為林田山的,從不是只有那些林木,也包含著曾經在此生活過的人們。因此,園區內各種建材、各式外貌的建築,就成了我們鏡頭不會錯過的風景。

IMG_0078

或許當時的人們已經遠離,但這個園區內,用模擬出來的場景,介紹著這座「花蓮小九份」的曾經,雖然是日常不過的事情,卻也在我們這些來者的眼中,成了一種非常。

IMG_0079

這,也不禁讓人思考,那些我們視為日常的東西,其實都有著它珍貴的價值。立志想要記錄下更多人物、地方故事的我,也因為林田山如此日常的非常,而有了更多的動力與靈感。

IMG_0080

我們這行人在林田山待的時間三小時不到,卻留下了遠超過三小時能感受到的富足。

P1150907

在離開園區前,看到了不知是否為舊時用來運送乘客的火車,也不清楚是否和林業運送有關,但因為這個曾經的風景,充滿著大人小孩在那嬉戲玩鬧與想像彼時風光的笑容,而讓人也感到很實在的快樂。

P1150875

是山林、是鐵道、是曾經的林業故事、是這迷人得捨不得離去的風景,讓人愛上林田山這個地方,一來,還想再來。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開放時間
09:00-17:00,除夕及每週一固定休館
地址
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99巷99號

更多遊記

桃花源記│桃園神社─遊走聖地的前世今生
雨都漫步│跟著「雨都漫步」探險基隆秘境,發現四座砲台背後的百年故事!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搜尋「敘事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