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筆記│生態旅遊怎麼玩!Feat.康sir製藥

你聽過生態旅遊嗎?出門在外,要怎麼玩才能深度又開心,並且又能保護環境?讓美好永續?本期的《編輯旅行中》,讓我們一起聊聊生態旅遊怎麼玩?和知名的生態議題podcaster 「康sir製藥」,一起談談彼此的生態旅遊經驗,玩得開心,也對大自然有更加的認識!

生態旅遊旅遊是什麼?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

生態旅遊或稱生態觀光(ecotourism),可以定義為:

  1. 生態旅遊是一種仰賴當地資源的旅遊;
  2. 生態旅遊是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的旅遊;
  3. 生態旅遊是一種維護當地社區概念的旅遊。

簡單的說「生態旅遊是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

我自己的歸納,生態旅遊包含的元素應該要有:

1.環境友善
2.食在地、玩在地
3.深度體驗在地文化與自然風光
4.對社區發展有助益
5.對環境教育與環境永續有助益

苗栗慢魚海岸生態之旅經驗分享

所謂慢魚海岸,求的是一種在「漁」與「魚」之間求平衡的旅遊方式,希望大家慢慢的,深度的遊苗栗濱海!

所謂慢魚海岸,是源於2003年義大利的慢食運動,他們的一個宗旨在於:「消費者對海鮮的無知就是對海洋的最大傷害」所以希望大家不只會吃魚,更要懂魚,也要了解捕撈過程的漁法,「吃在地、吃當季」,學會慢慢吃魚!

而苗栗慢魚海岸計畫,也就是希望從認識漁(傳統漁法、海洋牧場)、懂漁(藍色教育)、到懂吃(吃當季、吃在地)、說魚的故事(藍色旅遊)

而敘事圈阿諺分享了苑裡的慢魚採訪:(詳細可見文章)

出水沙灘

在過去曾經是石灘,但因為海沙淤積才形成如今的樣貌,海灘蠻乾淨,感受很舒服。在那石頭上有不少藤壺,在海邊有不少釣客在釣沙梭。

心雕居

心雕居原是已故藝術家陳炯輝先生的工作室,如今成為充滿各式雕塑的藝術園區。此外,心雕居更在推動環境教育上不遺餘力,像是海廢創作藝術、淨灘等活動,還給海岸線原有的美麗,而來到心雕居也能品嚐在地時令美味,親近在地,療癒心靈。

至於遺世獨立的藝術工作室為何會投入社區?這主要是源於2012年苗栗苑裡「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成立,陳炯輝弟弟陳清海是自救會會長,陳清海兒子陳薈茗是發言人,也是自救會最年輕的組成份子。他們到各部會抗爭、請願,後來風機拆除,陳薈茗選上里長,成立「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投入無毒農業、社區共食和除草隊等社區工作。

來到心雕居,除了藝術品,令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心雕居旁的惜土公田。這是由在地居民參與耕作,採用無毒農法,產生出最自然的有機美味;公田旁的涼亭則是由打工換宿的學生與在地居民共同打造,可說是有著滿滿的地方情感。在這裡享用最當令的食材,而且都出於在地小農之手,絕對能品嘗土地最溫暖的美味!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苗栗最具特色的沙魚料理,像是鯊魚餅。而之所以會有鯊魚餅的原因,因苗栗濱海盛產鯊魚。這種沙魚是沿岸的小鯊魚─沙條鯊魚

談到食用鯊魚,康sir製藥表示,雖然目前沙條鯊魚看來是「無危」的,但事實上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名單中屬於「數據缺乏」(DD),所以我們無法斷定他的族群數量。此外,鯊魚是食物鏈較高階的消費者,原則上還是避免食用。

康Sir製藥推薦一個很實用的網站─臺灣海鮮選擇指南,Seafood Guide Taiwan,絕對是在吃海鮮前必看的好參考!

苑裡濱海藝文中心

台灣濱海唯一的藝文中心,有著豐富多元的藝術展出,來訪時剛好遇到當時展覽的藝術家,這些作品大多是以當地風景為主,像是海邊那些我們可能都不知遇到當時展覽的藝術家老師的細微觀察與描繪下,成了最特別的存在。而市場內的平常片段,也被他忠實呈現,人物的一舉一動活靈活現!

苑裡天下路老街

苑裡天下路老街可以說是「真正的老街」,這裡平凡的就跟任何街道一樣,但又很難不注意到兩側的華麗過往。天下路過去是藺草編織的起源地,有許多間帽蓆行,而這些出產自天下路的帽子,再經由大甲出口到全世界,所以「大甲草席」、「大甲草帽」,事實上是來自苑裡。當年這裡的家家戶戶靠著藺草致富,也蓋起了許多華麗的紅磚建築。有的甚至富有到看過去,延伸整條巷子的紅磚建築都是他們家的。    而街上另一個值得造訪的,就是近五十年的傳統剃頭店,七十多歲的老師傅至今仍每天掛著笑容,用傳統且優雅的手法,為人們理出舒爽的好髮型。寫著「電動按摩椅」,還有個擺放平台,懷舊的引人目光;洗頭的地方是個傳統的小水槽,讓人回憶起阿嬤家中的那個日常。

泰國安帕瓦農村旅+箜坤紅樹林復育游船採訪經驗分享

除了苗栗,我也另外再分享了泰國安帕瓦(Amphone Amphawa)市的生態旅遊經驗。

安帕瓦是位於曼谷西方車程約兩小時,具有豐富歷史文化以及農業經濟的城鎮。來到安帕瓦,除了造訪最有名的安帕瓦水上市場外,更不可錯過,到邦普拉社區體驗當地農業生活。

邦普拉社區(Ban Bang Phlap Community)

邦普拉社區(Ban Bang Phlap Community)是位於安帕瓦的一個生態社區,觀光客相對較少聽過,但它屢獲泰國觀光局最佳景點獎,錯過就可惜了!這裡主打傳統農業生活體驗,販售有機天然農產品,你可以在各種有趣行程體驗,藉此發現泰自然的純樸。
在這裡,你可以了解泰國傳統點心椰子糖、椰漿餅從樹頭到餐桌的製作過程,除了品嘗傳統泰式美味,還能參與它的製作過程,令人難忘。在邦普拉社區,你也可以騎上腳踏車,踩著踏板穿梭於鄉間小路、拜訪椰子園。也可以體驗椰葉編織等有趣的活動,購買完全由社區製作,有機無毒的椰子油等產品。

箜坤(Khlong Khon)紅樹林保育

泰國安帕瓦的箜坤(Klong Kong)紅樹林保育區早期因魚蝦而造成環境破壞,經當地仕紳不斷提倡生態復育,如今復育已超過一半以上面積。而觀光客到此,也可以為當地紅樹林盡一份心力。

搭著小船乘風破浪,經過傳統的水上人家,在溼地中與獼猴相遇,在湄公河口種下專屬於濕地的水筆仔。這樣既做到生態保育,又能見到平常難得的風光,真是一舉多得!

更多可以參考我的報導:https://n.yam.com/Article/20171202160338

原本的地方?被改變的地方?

Photo by lovely john on Pexels.com

但說到這樣到河口種紅樹林的旅行模式,康sir製藥去查了些資料,發現有學者討論,這麼做究竟是「回復原本的樣子」,還是「改變了原本的地方?」。

像是台灣的香山濕地,現在被「復育」為紅樹林,但經研究發現這裡原本不是紅樹林,但在人工大量種植後,原本棲息此地的招潮蟹族群大量下降。此外,像是關渡也有一樣的狀況,大量的紅樹林種植,反而威脅水鳥棲地。

所以「原本是怎樣?」,以及如何保持生態的平衡,是絕對要多加研究與考慮的問題。

而這也使我們聊到近來看到各地種櫻花,但櫻花反而不適合種於該地的現象。以及作為「客家象徵」的油桐花,在大量種植後反而成為外來威脅等等。這些不只去影響到在地生態,也讓當地失去獨特性。各地都種櫻花、油桐花,反而好像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了。

有關動物與人類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最後,我們也聊到動物與人類相關的議題。如最近又吵起來的人猴之爭。康sir製藥說,一切都源於某些人開始餵猴子,讓當地的猴子行為改變,學習到袋子內有食物可以吃,所以看到人身上帶東西,就會去搶。所以最根本的,就是不要去餵食這些猴子。

至於遇到想搶食物,甚至跳到你背上對你吼叫的猴子怎麼辦呢?康sir製藥說,一定要收好包包、塑膠袋,若是遇到猴子張嘴威嚇,不要跟著叫,趕快離開。若是猴子跳到身上,一定要慢慢起身,穩定離開。

最後,聊了一些有關賞鳥,有關積極型生態旅遊的議題。其實台灣特有種鳥類很多,有不少歐洲人專程為了賞鳥跑到台灣。像是出現在都市校園裡的「大笨鳥」(黑冠麻鷺),其實就是一個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不知為何近幾十年跑到人類居地的獨特鳥類。其實台灣的鳥真的很多很美,很值得來趟超深度的鳥類生態之旅,當然,賞鳥絕不要為了拍照刻意引誘!

如果想認識看到的鳥類,康sir製藥推薦Merlin Bird這款APP,就像看花的「形色」APP,是簡單透過手機就能拍照認識鳥類的好工具!

生而為人,在我們享受這些環境的同時,也絕對絕對要認識,並保護環境,才不會讓我們美麗的家園,變得不再適合居住。而這一切,可以先從一趟簡單的生態小旅行開始!

認識生態,了解環境議題,歡迎收聽「康sir製藥」的Podcast!

每雙週六晚上十點,由敘事圈阿諺在Clubhouse所舉行的聊天室《編輯旅行中》,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旅遊美食,看見台灣與世界吧!

其他Clubhouse筆記

Clubhouse筆記│那些台灣的秘境
Clubhouse筆記│帛琉-台灣旅遊泡泡啟動!Feat.前駐帛琉外交官 劉仕傑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