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底,在我準備開始新工作前,來了趟為期一週的創作旅行,而旅行的第二站,就在彰化市區。或許這個選擇會讓人好奇,畢竟彰化市區相對於彰化鹿港等地來說,並沒有相對豐富的景點。
但正因為我對這裡不熟悉,所以想讓我到這裡看看,此外,我來到彰化的目標之一,便是我曾來過,但只是匆匆走馬看花的八卦山。
走過歷史眺望半線
若是初次拜訪彰化,八卦山絕對是最好的旅遊選擇,因為這裡有著豐富的歷史、優美的自然景觀,以及輕鬆就能登高望遠的絕佳視野,而八卦山沿途,幾乎匯聚了彰化市的旅遊精華,可以說是來彰化,一定要來八卦山。
這座海拔不滿百公尺的山頭其實歷史非常悠久,從清朝就是著名的景點,也是重要的軍事據點。在過去即是彰化八景之首,有「定寮望遠」之稱。
我來到彰化的當晚,其實已經造訪過一次八卦山。當時是想要看夜景,於是沿著卦山路走向天空步道,來回一趟後再下山。隔日一早,我又再次上山(畢竟住的地方就在附近,要到八卦山不用幾分鐘),這次改走登山小徑,先到大佛風景區,再重新走一次天空步道。
在八卦山上,坐落太多歷史遺跡與故事發生地,一如通往大佛風景區的登山徑入口旁,即有著早年的防空洞。而沿著步道緩緩穿梭在蟬聲唧唧的樹林間,會先經過讓人感到一陣沁涼的「銀橋飛瀑」。
所謂的銀橋,在過去其實就是一座吊橋,後來在彰化銀行贊助下,改為水泥橋,故而稱為「銀橋」。這座橋下有道溪流,溪流比較算是人工整建,其上方山谷有個人造瀑布景觀,故而稱為「飛瀑」,但我來時沒看到什麼水,感覺很可惜。
除卻這種人造的風光,其實這樣的意象是隱喻了過去這裡曾有冷泉,日治時期還在此設立溫泉旅社。這就是為什麼,如今到連接飛瀑的那條路,被稱為「溫泉路」的原因了。
順著山徑繼續向上,很快地就會到高處的終點。這裡有一大面牆,上頭寫著賴和的詩,故被稱為「賴和詩牆」。詩牆上寫的是賴和文學作品「前進」,由100片垂立鋼板組成如冊頁造型的鋼構地標物。從其手稿中挑字重排,尊崇原書寫筆跡,充滿著美感。但可惜那天天氣有點熱,我便放棄在那慢慢讀詩,拍了幾張照後,便繼續往目的地─八卦山大佛而去。
位在大佛台階下方有一偌大的環狀觀景台,這裡可說把彰化平原的景致都盡收眼底,在平台上還有看板可以對照地標,是可以讓人待上很久的地方。
其實 ,我前一晚就已經來過這裡。當初抱持著想要上山看夜景的心態,誤以為最美的景致在天空步道能看到,殊不知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穿梭在山林的夜晚間,來回了一整趟天空步道,才發現原來最佳觀景處,就在入口附近大佛前的廣場平台。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或許也可以套用在這樣的情境吧。
相較於白天,夏天夜晚的八卦山能讓人待上更久。不只是溫度較舒適些,也因為夜晚家戶點起了燈火,或許沒有台北那種像星海一般的壯麗,但彰化的夜,也如靜靜的宇宙一角,很美。
與大佛擦身而過
在來彰化前,我並沒有特別查詢風景區的現況,直到我一早來到大佛風景區,才發現大佛正在整修中。這種感覺就像第一次到台北的人沒看到101一樣,有種拼圖少了一塊的缺憾,卻也讓人有了下一次再訪的動機。
希望我下一次再訪,大佛已經整修好,到時我必定用鳥的視角,以空拍角度,記錄下這尊彰化的代表地標。
沒有看見大佛本尊,只得拍下佛前守護著祂的兩隻石獅子,以作為「到此一遊」的證明。
回去後查資料,才發現大佛是在戰後才建,歷史不比想像悠久。原本這裡是清朝「鎮番亭」,後毀於內亂戰火。到了日治時期,這裡成為許多地方也曾存在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紀念碑」,以紀念逝世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直到戰後,約1956年左右,這裡才開始興建起這尊代表性的大佛。
縱使大佛本尊仍在整建,但從正門口的步道就能感受到這裡試圖營造出的莊嚴肅穆。
而我也在此進行了八卦山唯一一次空拍。這樣延伸感,在兩側不知是菩薩還是護法之類的石像簇擁下,成為了魅力十足的構圖。
走到大佛後方,其實佛寺建築本身也充滿美感。
對我們來說這樣的風景或許很平凡,但我想對外國的朋友來說,這些是很特別的,於是我在這拍了不少照片,等著晚上回民宿整理,分享給外國朋友們。
在大佛風景區逗留好一陣子,在正午最熱的時間點前,我趕緊腳步繼續我的卦山之旅。再度地踏上了天空步道。
走在樹冠間感受彰化
八卦山天空步道是相對新的建設,讓人能穿梭在樹冠間,沿路認識八卦山的歷史和生態。我最喜歡的便是沿途的那些看板,明確的對應到點,介紹那些可能被我們忽視的角落。
這樣的天空步道不是彰化獨有,但比起單純賞景打卡,後來被批為「一次性景點」的建設,我覺得彰化的天空步道,會讓人走過一次又一次。除了有豐富景觀與介紹外,通向不同景點的出口數多也是一大原因。
我到撰文的當下,還記得獨自上山,走在夜晚的天空步道間,有點惴慄不安,卻看到當地民眾如散步自家後院般,自在的從我身邊走過的悠閒,證實了這條天空步道,真的是個很「親人」的地方。
長1000公尺多,高16公尺的天空步道,可說是橫貫了整個八卦山風景區。從大佛一路通向彰化生活美學館。這座美學館是一座小型的地方美術館,雖然當天因時間因素我沒進去參觀,但在館外就可以看見不少特色的裝置藝術。
如果說八卦山下的彰化美術館著重的是「美術」,且不限於地方的呈現。彰化生活美學館,則是看重在「生活美學」,並著眼於地方的特性。
根據美學館的網站介紹,這是個以「文化」為核心,發展現代科技結合自然、人文、感性、獨特、多樣化的特質,以知識經濟數位化整合傳統文化,發展創意產業,落實創意美學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的地方。
在美學館前色彩斑斕的藝術裝置前,我其實待了很久,這個作品就像我當時的心情一樣,是絢麗繽紛的。
帶著錯過大佛的遺憾,以及好像還未探索完八卦山的依依不捨。離開美學館後順著林蔭小徑,我緩緩地向這座彰化地標告別,並帶著如山上豐富景觀的繽紛心情,朝著下午待我發現的新景點而去。
更多遊記
回嘉作夢│蒜頭糖廠,嘉南平原的甜蜜回憶
台中│留白計畫,讓自己留點空白 靜靜品味生活的美好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