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因為殭屍而爆紅的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覽開幕前一天,我搶先到了這裡,目的地並不是那座潔白又充滿幾何美感的美術館,而是它對面的司法博物館。
走進舊時法院 威嚴但不肅穆的認識司法
每次來台南,我總會與這個地方擦身而過。在這次的創作小旅行中,我終於有著足夠的時間與機會,拜訪這座威嚴十足的法院古蹟。
台南地方法院為日治時代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並在1914年落成,有著極其華麗的外表,經過這一帶,任誰都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而它作為法院的功用,一直持續到戰後,直到2001年台南地方法院遷移之後,才慢慢地轉型。過了10多年的時光,在2016年底正式開放參觀。我還記得當初聽到這消息時,我是很期待的,期待的是想要一睹這座華麗建築的恢弘,與它內部的華麗,沒想到拖了那麼久,過了5、6年,才真正地造訪這裡。
讓人目瞪口呆的建築內部,也充斥著不凡的輝煌。光走進門廳的那一刻,就會想要拿起相機拍得不停手。在「勤慎聯明」匾額下,是12根柱子撐起來的門面。為這個空間增添了氣派,與威嚴。
這些柱子上頭都有紋飾;若是順著柱子抬頭看上去,還會看到藻井室圓頂,我都不知道那些受審判的人的心情是如何了。不過後來好像看到,受審判者不會這樣走,這樣的氣勢恢弘,迎接的當然就是法官們。
然而,在華麗廳堂旁,卻有著反差極大的拘留室,似乎提醒了我們,這裡其實是司法空間,不是宮殿。
拘留室旁,不斷播著影片的多媒體空間,在過去曾作為供奉天皇與皇后、天皇頒布的教育文件《教育敕語》的場所,後來轉變成會議空間。曾被磚牆給封住,直到近年修復計畫對照新舊平面圖後才確認實有此一空間。
走過門廳,轉個彎,沿著長廊,兩側的空間都變成了展覽區。這次來參觀除了有常設的台灣司法演變展,還有《溫柔而堅定:女法官協會特展》,描述著法界的女力崛起,看著在不同領域逐趨平權的過程,讓人感到蠻欣慰的。
展覽大致上還算有趣,但常設展部分或許比較是制度流變等,看了有點辛苦。
而這裡絕非一個單純的展覽空間,裏頭也存有當年的諸多檔案。
除了法律相關展覽,室內其中有個最令人感到好奇與趣味的,莫過於「天塔」藝術與「貓道」的體驗。在過去的司法博物館西側本來有座高塔,但因為被認定危樓而被拆除,後來在流失原稿的情況下,決定不做修復,而是改以藝術作品「天塔 Disappear Tower」復刻,透過鏡像,好像穿越到那個高塔還聳立著的時候,一窺曾經的美貌。
另外在此藝術作品旁,還有個「貓道」體驗,可惜我來的那天沒有開放。貓道通常是架在高處,方便施工人員進出的便道。而司法博物館的貓道使得參觀者可以窺探「馬薩式屋頂」的內部架構之美,可說是平常難得一見的。不知道算不算沒有遺憾,畢竟以前在做表演藝術中心工讀生時,我就曾體驗走過貓道。當然,當時看到的,是下方黑漆漆的觀眾席與舞台。
司法博物館整體占地廣大,有很多延伸感十足的長廊,每到這些長廊,我都忍不住會多拍個幾張。
穿越時空 見證歷史
從建築內走到被環繞的中庭空間,由此看到典美的西式圓頂,又是不同的感受。
這個中庭空間除了讓人能暫時離開繁重的法律條文與過於輝煌的內在外,也存藏著很多歷史。像是古井、防空洞、老樹、萬壽宮螭陛等,都說明著從清朝至今的演變。
清代時這裡是「兵馬營」,也是連橫的故居,而後成為法院,再到博物館,這裡曾載著絕不只有建築與司法檔案,還有著一段段台南乃至台灣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有間審判室是當年「焦吧哖事件」的審判場所,就算時間過了好久好久,好像還是能從這個空間內,感受到當年人們的吶喊,與殖民者的高壓。
當然,轉型後的司法空間不再肅穆,而是文教、娛樂相輔相成的景點。實際走進法庭,換上法袍,體驗審判任一方的角色,有時那種韻味更勝看一齣齣司法劇。
從嚴肅到歡笑
漫步在這裡,我覺得是很滿足的,也甚至因為這種收穫上的滿足,而揚起了笑容。
曾經,這裡或許是個嚴肅的空間,歷經了一場場的判決;如今,這裡成了記錄台灣司法演變的最佳檔案室,也是展現台灣建築之美的存在。來到這裡的人們,不是因為受審而擔憂害怕、憤怒悲傷,而是快樂的看見藝術、歷史與司法,更建立起現代公民必備的司法常識,在笑聲中,度過一個健全的民主法治社會平凡而美好的日常。
司法博物館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307號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09:00 至 17:00(星期一休館)
票價:免費
FB
更多遊記
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不期而遇的南台灣第一城市歷史博物館
彰化│走過繽紛的八卦山,眺望彰化說不完的故事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