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連假長達四天,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很棒的休息日,但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我們仍不該忘記為何會有這樣的假日。那是源於76年前的全國性悲劇,而還有很多很多的真相,還等待我們去釐清。
在這個連假,利用下午要參加大稻埕導覽前的空檔,我到了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在以前我曾經經過這裡,但就是沒有進去過。外表看似氣派的這裡,過去是日本時代的「台灣教育會館」,戰後,成了「台灣省參議會」開會場所,但隨著二二八事件發生,許多省參議員遇害,讓這裡曾為了見證二二八的重要歷史現場之一。
整個展覽館空間不小,主要展覽都位在二樓。因為是第一次來,所以我便先參觀了常態性的展覽,認識二二八事件的起源、經過,與事後轉型正義的追求。
從希望到絕望
展間一開始,我們看到的便是課本上都會出現的那幅板畫─由黃榮燦所繪的《恐怖的檢查》,不用太多言語,就能描繪出當時的恐怖。
在展覽一開始,講述的是事件的經過,從日本戰敗投降,島民無不期待「祖國」的「光復」開始,那個看似最有光最有希望的開始,卻也是悲劇的起點。
島內菁英們歡欣鼓舞的積極參政、創辦報章,希望能打造美好的新時代。然而,國民政府將塵積已久的敗壞也帶來了台灣,從經濟、社會到政治面,不分外省本省,都慘遭打擊,特別是對於本省籍台灣人而言,猶如再一次的殖民。
到後來,積怨越來越深,終於在227這天,因為天馬茶房查緝私菸的槍響,再隔日引發了全島性的怒火。在這場展覽中有不少史料,包括當時人們的紀錄,從當時一名叫做吳鴻麒的法官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樣的可怖。
追求公正的他,在228後不久「被消失」,幾天後發現陳屍在南港的橋下,其死因仍有待釐清,有不少說法是「被叛亂」或得罪當權者。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演變成全島性的抗爭。勇敢的台灣人不畏強權積極反抗。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台中有民眾從貪官家中挖出貪汙鉅款,並在火車站前當場焚燒。
一手拿槍一手拿蘿蔔:官方的誘餌,與民眾的奮戰
事件爆發後,官方一開始採取的,並非全面鎮壓。而是先以看似懷柔的手段,設計光明的誘餌,請反抗者們自主入甕,再一舉殲滅之。這樣可惡至極的行動,到了3月8日軍隊來台後,轉變成慘無人道的屠殺。我最有印象的,便是「高雄屠夫」彭孟緝揮軍攻打高雄市府,無差別攻擊百姓。喚起了當時我到了如今「高雄歷史博物館」的前高雄市政府所在地時,看到高雄二二八事件展覽的記憶。
稍有點作戰能力的民眾,便已手中的刀劍,對抗起擁有槍砲彈藥甚至坦克的軍隊,這樣的頑抗,竟也曾經做到水上機場圍困戰的氣勢,一度讓軍隊受挫。
永懷受害者 願悲劇永遠不再來 真相水落石出
來到展覽後段,一整面牆上的,都是當時的犧牲者。而且這些只是部分,真正的受害者還有更多更多。
那些掛在牆上的照片,有的並非武力對抗,而是試圖要講道理、重建秩序,也不排除與官方合作的人,卻都被無腦的軍權政府槍決。而許多犧牲者都是菁英,以至於台灣後來的命運被大大影響。
離開展場前,有個「施儒珍之牆」,講述228事件受害者之一的施儒珍,為了躲避恐怖而在2尺寬假牆內度過17年的故事,這是我們當代人永遠難以想像的。而門口的「受難者高塔」,架高書架檔案裡的,每一份都是一場悲劇。
二二八事件至今已成為「歷史」,但卻仍有不少事情還未被釐清,而且社會因為曾經的白色恐怖,與對於相關事件的了解缺乏,而讓某些人覺得如今談這些只是政治操弄,以至於轉型正義之路長途漫漫。
歷史是不能忘記,也必須被正視的。透過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常態展,我們可以瞭解這個悲劇的來龍去脈,並盡力避免下一個悲劇的發生,同時,永遠懷念這些曾經滿抱希望,認真生活的人們。
黑暗之後總會看見光,而那道光芒,是需要你我踏出腳步繼續前進,才會遇見的。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常態展》
間:10: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更多展覽推薦
展覽推薦│齊柏林空間《覓城》,看見城市、看見我們
展覽推薦│北流《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跟著音樂,穿越島嶼的歌唱年代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點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