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陽明山│跟著在地人遊走陽明山裡「陽明公園」,發現陽明山的前世今生

陽明山陽明公園

說到陽明山,許多人想到的,可能是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但卻很少有人會想到,這裡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以及充滿特色的人文故事。陽明山的歷史早於清代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寫下《裨海紀遊》之前,並歷經日治時期的大屯國立公園觀光推廣,再到戰後戒嚴期間蔣中正的長居久住,而讓這裡成為充斥豐沛故事的所在。

但這樣的故事,隨著時過境遷,與官方主打自然與好拍照的花季更勝歷史人文下,很多故事都被埋沒,同時也因為國家公園的限制,讓在地人的生意備受挑戰,有志想要返鄉發展的在地青年,比起其他地方,有著更多更多的困境。

這個春天,我再來到陽明山,並不是為了走哪條登上步道,也不是為了賞花季,或是見證冒著煙的地熱奇景,而是跟著在地青年們創辦的Voyage陽明山,走一趟陽明山裡的「陽明公園」。他們與「陽明山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合作,以引路人的角色,透過老照片與導覽耳機,帶領大家走過斑剝廢棄的老售票口,探索曾經為居民生活中心的中國古典建築辛亥光復樓及花鐘,依循在地人的腳步,尋訪在地老記憶。

更多收聽平台: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651b494d-faf6-41ea-adf6-b63429d059e8

曾經,這裡是要收費的

陽明山陽明公園

在那個風有點大,氣溫比山下低不少,但天氣晴朗的下午,一行人就從草山行館旁的停車場出發。為什麼會選擇這裡當作起點?因為入口看似意象裝飾的立牌,其實充滿著故事。

陽明山陽明公園

在過去,要進入稱為「後山」的陽明公園,其實是要收費的,這樣的收費政策,其實也見證了國家公園裡這座小公園曾經的觀光盛況與當地的歷史。然而,隨著政策主推的景點變化、觀光趨勢改變,陽明公園便停止收費,後來,曾經的收費亭甚至也被封了起來,除非從過去參訪過的遊客手中找出門票,不然真的無法去記憶這段過往。

對在地人而言,要記住這樣的過去也不容易,因為他們就住在這裡,根本就不需要門票。反而,曾經收費制度下的繳費證明,成了一種在地青年急欲追尋的時代見證。

小隱隱於林 大隱隱於潭

陽明山陽明公園

從停車場出發,沿著湖山路一段走不遠,便能在右手邊發現一個寫有「小隱潭」的木牌坊,走進裡頭,是近來網路熱意的打卡「秘境」──小隱潭瀑布。這裡,除了有令人驚嘆的美景外,更有著趣味的野史,以及全球少有的生態。

陽明山陽明公園

之所以會有「小隱潭」的名稱,據說是蔣介石的夫人,蔣宋美齡的取名,他們夫婦倆常在這邊休憩,享受這裡的舒適愜意;也有一說,是于右任曾在這題下「小隱潭」的字,因而得名。不論是誰為這裡定名,我們確實都能感受到這裡的隱密與悠閒。

陽明山陽明公園

小隱潭瀑布最具特色的,就在於其水質是硫磺泉水,所以會呈現一點乳白色,而在陽光照耀下,更會於潭面呈現寶石藍的光澤,如夢似幻令人陶醉,也讓每一位網美網帥,將這裡的極景放上IG,讓全世界都看見。

陽明山陽明公園

而除了溪水外,小隱潭又稱「蕨園」,正因為這裡有非常豐沛的蕨類植物生態。

陽明山陽明公園

蕨類可說是從恐龍存在的年代就存留至今的活化石,而在全世界,很少像台灣一樣有蘊含豐富且多樣蕨類的地方。根據林務局的說法,台灣素有「蕨類王國」之稱,全國約有600餘種蕨類,其中特有種約 60 種,稀有蕨類高達 228 種,約占全部蕨類種數的 36.0% 。此外,台灣單位面積的蕨類種數密度高居世界之冠,讓來訪的外國學者大為稱奇。

陽明山陽明公園

在蕨園的小隱潭瀑布旁,有棵巨大且光滑的樹,特別吸引人們的目光。在地青年介紹,這種九芎樹,是為了水土保持而栽種的,這種特殊的樹會「脫皮」,因而摸來十分光滑,故俗稱「猴不爬」。要不是有跟著導覽介紹,對我而言充其量只是一個奇特的樹而已,殊不知它有它獨特的作用與特質。

陽明山陽明公園

噴水池、涼亭與花草樹木

陽明山陽明公園

對很多人來說,噴水池、涼亭、花草樹木,就只是噴水池、涼亭、花草樹木,但如果仔細觀察,好好認識,你會發現它遠遠不僅只於此。

就拿陽明公園裡的環狀噴水池而言,這裡不只是個讓人可以拍照打卡的地方。它是全台第一個夜間有五光十色的燈光照耀的水舞噴水池,也象徵著這個公園的熱鬧非凡。

陽明山陽明公園

至於涼亭,在陽明公園內,可以見到許多北方宮廷樣式的涼亭。這些都與蔣介石有關,畢竟為了彰顯統治以及個人偏好,台北市許多城門都變了北方式樣,陽明公園上的涼亭也不易外。或許,也可以說這是個歷史的見證。

陽明山陽明公園

有些涼亭,更是精心的刻畫,並於頂頭雕塑出不同於正統宮廷屋頂的獨特風景。但隨著時過境遷,越來越少人會在意,而任植物增長,反噬涼亭的建築美學。

陽明山陽明公園

在公園內,我們可以看見不少花花草草。其中很常見的,便是楓香,這款楓香搓揉有著獨特香氣。而這樣隨處可見的「楓景」,在這一刻成了最意外的驚奇。

陽明山陽明公園

說實在,屏除那些史蹟,這裡的一草一木或是一池一泉,就真的是一草一木或是一池一泉。但對於在地人而言,因為生活都會出沒於此地,而有了不一樣的回憶。這些回憶讓這些背景不在只是背景,更是可以說不完的物語。

好比一座平凡的造景池塘,在地青年們就分享過去因美國螯蝦的外來種入侵,而有釣螯蝦的回憶。此外,也拿出老照片,對比過去景物與現在的異同。「曾經這裡…」、「曾經有過…」,種種曾經,都變成了最迷人的故事起頭。

(圖片:Voyage陽明山 提供)

從石碑看見大時代的流轉

陽明山陽明公園

位在陽明公園的中間,有座「李建興昆仲捐獻陽明山公園用地碑」,見證了大時代的流轉。

這個李建興是誰?他是「瑞三礦業」創辦人、事業體系收購過「海山煤礦」,也曾任瑞芳鎮鎮長、中央銀行理事等職務。這樣的大人物,之所以會在陽明山有這塊地可以捐給政府,這是因為他們的產業接收了山本義信的事業。

那山本義信又是誰?他是日治時期的礦業鉅子,他的山本炭鑛在日治時期的台灣礦業圈舉足輕重,此外,他也有在陽明山建設「羽衣園」。戰後,山本炭鑛礦區被納入海山煤礦中,包含這座羽衣園;而羽衣園在李建興買下海山煤礦後,便於1963年「捐獻」給政府。

陽明山陽明公園

「羽衣園」原本是山本的私人庭園,曾經這裡也建有神社,但隨著時代流轉而消失殆盡,僅剩一石鳥居,還隱藏在小路之間。

陽明山陽明公園

至於曾經作為山本別墅的空間,如今則成了台北市長招待所,目前並未對外開放,只能隔著圍牆一窺其風光,甚是可惜。

為什麼陽明山要叫陽明山?

陽明山陽明公園

離「李建興昆仲捐獻陽明山公園用地碑」不遠處,有座銅像,他刻畫的,可以說是陽明山的靈魂人物。

過去,陽明山叫做「草山」,然而,隨著蔣介石成立「草山管理局」入住期間,整個山頭的命運被大大改變,甚至連名號也改。為免中共譏笑「落草為寇」的譏笑,故而這一帶便以蔣介石崇敬的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為名,同時也有強化儒學「道統」,將此改稱「陽明山」。由草山管理局所轄的北投、士林一帶,在過去,身分證字號開頭,也被標上了獨特的「Y」字母開頭。

如今,陽明山為何叫陽明山,已經逐漸不為人知,這座銅像也好像變成了眾多普通銅像之一。但曾經,作為陽明山精神代表的王陽明銅像,可以眺望整個大台北風光,有若高高在上,睥睨天下。

辛亥光復的空蕩

陽明山陽明公園

雖然整趟旅程,只是遊走這座範圍不大,起伏也不高的「陽明公園」,但因為有細緻的觀察與在地人的回憶、豐富的歷史,讓這裡,可以花上兩個小時慢慢品味。

很快的,旅程也到了終點站,華麗的辛亥光復樓。

原先只是茶棚的辛亥光復樓,因政府施行「鼓勵僑商回國投資建設」之政策,遂由旅日華僑李進發斥資興建。正因逢辛亥革命六十週年,故稱「辛亥光復樓」。這座雕梁畫棟的宮廷式樓房,可說是陽明山高度名列前茅的建築,過去站在上頭,可以眺望整個大台北。

陽明山陽明公園

然而,其獨特的美,卻也隨著時代演變而逐漸被埋沒。

陽明山陽明公園

據在地青年回憶,過去這裡是展售伴手禮的地方,甚至曾作為餐廳,但隨著疫情到來,3、4年來,已成為空蕩的「蚊子館」。

陽明山陽明公園

這樣的美麗建設,如今空空蕩蕩,只有在花季期間,搭配活動有偶爾的使用,其他大部分時間都屬於閒置狀態。在地青年們覺得,這個這麼有特色的建築,乘載著一定的歷史記憶與占有地理便利性,如棄而不用純屬可惜。希望能夠找到方法,把這裡打造成陽明山的文化與地方創生基地,賦予不同的面貌。

(圖片:Voyage陽明山 提供)

停擺的花鐘前,持續追求歷史的推進

陽明山陽明公園

離開陽明公園前,一行人經過了具代表性的地標─花鐘。這只花鐘是1965 年由雷達鐘錶公司所捐贈,過去在每日早上 8 點到下午 5 點,每隔半小時就會響起臺灣名謠。

然而如今,這個知名地標的指針早已停滯而遲遲不維修,來訪的人也越來越少,大多逐漸往竹子湖等地移去,並隨著一次次的花季結束而離開。據在地青年回憶,這裡過去有更大片的停車場、更多的攤販,旁邊的路也能雙向通行,那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事了。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好像還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跟著家人來到那諾大的停車場,看著遠方的花鐘,伴隨週邊熙攘的喧囂。不知怎地,記憶裡的花鐘廣場,不像眼前的小巧而寂寥,而是巨大而熱鬧的。

許多年後,陽明山上與山下的孩子都長大成人,這座廣場上獨特的「網球拍販售員」仍持續拍打著網球,也持續有些遊客會經過這裡,但人潮少了點、年齡大了點,更多了鳥語與蟲鳴。

時至今日,陽明山的發展仍有許多窒礙難行的挑戰,國家公園土地限制翻修、開發,紊亂的交通管制及交通動線設計,均讓在地讓商家及農產業二代三代無法發展,也讓陽明公園周邊地區沒落了近30年。

陽明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表示,陽明山曾經是一個風光的旅遊景點,社區與公園共好共榮,未來將持續以文化深度打造地方的永續。社區希望推廣綠色旅遊、建立社區品牌亮點、推廣文化特色,打造陽明山為下一個世代永續旅遊目的地。

對我們這些非居民而言,這裡只是個景點,只是個逐漸過時的景點。但對居民而言,這裡乘載了太多回憶,甚至曾是賴以為生的經濟來源。或許滿滿攤商的過往不會那麼容易回來,但曾經的記憶,不該被遺忘,而且未來,透過這些記憶,還可以打造曇花一現外的花季,更多的可能性。

而這些記憶的保存,未來可能的營造,他們都還在努力。

關於Voyage陽明山

Voyage陽明山文旅團隊,由在地返鄉青年組成,以永續、貼近在地的生活的方式,導入國際化的品牌思維,透過體驗及遊程設計。帶領遊客發掘更多不為人知的陽明山秘境,讓人們能夠深入了解陽明山的豐富文化和歷史,並且體驗真正的生活日常。我們期許用永續體驗的方式,讓陽明山更好,也希望讓更多國際旅客及青年回到山上來認識這座美麗的國家公園。
Voyage陽明山FB請點此/陽明山社區發展協會FB請點此

更多活動:四月老照片記憶:陽明山古今常民文化

更多遊記

匆匆台北│進入雲霧繚繞的陽明山!夢幻湖、擎天崗、涓絲步道一日遊
走進桃園的無圍牆博物館,看見河畔古城的源遠流長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LINE群組,一起聽故事!→ 路邊說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點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