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心推薦|村上春樹《黑夜之後》,黑夜來臨後,又是另一個世界

noah-silliman-202794-unsplash圖/Unsplash。

身為村上春樹書迷(文青?),對於他的文筆,總是感到驚嘆。其實我看得作品也不多,長篇如《挪威的森林》、《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極短篇如《襲擊麵包店》等,每本書的每個不同主題,都顯現出村上描繪的獨特意象,用那讓人驚訝的形容、與時而難懂時而觸動人心的語句,打造出一篇篇的村上春樹。

縱使看了不少作品,但卻從未認真來寫過一次書評。

第一本想要試著寫寫看的,就是《黑夜之後》(After Dark),這本與眾不同的創新嘗試,描繪著深夜11點56分至清晨6點52分的東京故事。

黑夜之後,又另一個世界

osman-rana-253127-unsplash圖/Unsplash。

白天的世界熱鬧、繁華,也是我們一般過著「正常時間」人們所習慣的。到了晚上,所謂「夜生活」,其實通常也是多發生在午夜12點之前。在午夜之後,人們陷入夢鄉,整座城市,似乎也在沉睡。

黑夜之後,世界的樣貌不同。甚至,連時間流動的方式似乎也有所不同。本書以時間作為不同章節的分野,描繪著接近午夜到清晨的故事,短短的幾個小時,卻過得很長、很長….

這總是會讓我想到,去年(2018)中央社曾作過一篇專題報導,談的是在凌晨4點的台北,一個我們熟悉的城市、陌生的時刻。

凌晨4點,是人們對這個城市最陌生的時刻,也是我們彼此最陌生的時刻。很容易就以為閉上雙眼,世界也跟著停止運轉,雖然它並沒有。有許多失落的靈魂還在街頭尋求慰藉,有更多人為著自己的生活和城市的運轉打拚著,雖然我們通常沒有看到。

村上的黑夜過後,時間比這篇系列專題長了些,聚焦的點既平凡、也不平凡。在本書中,「我們」,成為一種觀點、一種視角,隱身於黑暗之中,綜觀當下的每個人事物。

一切,從高橋與瑪莉在黑夜的餐廳裡相遇,與姐姐蕙莉的沉睡中開始。

逃避可恥但有用?

這段期間,瑪莉可說是經歷了一趟意料之外的「冒險」,因為與高橋的相遇,而認識了旅店「阿爾發城」的經理薰,解救了遭施暴的中國應召女,認識了另外兩位旅館服務生。
同時,對應召女施暴的上班族白川,離開旅店,回到公司熬夜加班。
而蕙莉,仍在深深沉睡。

這本書大致上分成三條線,但大多在談論「逃避」這件事。

瑪麗無法再忍受與姐姐的疏離,還有他那長眠不醒,決定在深夜出門,逃避這個「負擔」;而旅店服務員蟋蟀,也在逃避某些事情而到此工作;中國應召女逃離家鄉;白川則在逃避著某種束縛;蕙莉,則逃避著這個世界。

「逃避可恥但有用」(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是幾年前極為熱門的日劇,逃避或許有其作用,但最後主角們發現,終究還是要面對,一直逃避,不是辦法。

「你逃不了的」這句恐嚇,成了本書的最佳註解。

黑暗、黑夜、Dark

israel-sundseth-1683-unsplash圖/Unsplash。

本書也如同村上其他作品,在玩弄著語言翻譯上的美麗誤會。挪威的森林本意其實應是挪威的木材(woods),而黑夜之後的「黑夜」(Dark),其實也是黑暗的意義。

到了黑夜,城市的人們又是另一種樣態。

諸如白川,這位看似普通的上班族,過著超級爆肝的工作生活卻似乎頗為喜愛。誰都不會想到,有家庭的他竟然會去找應召女更對其施暴。
又如蕙莉,陷入深深的睡眠,一度存在著離開那平凡的房間、平凡的床的夢靨,那個夢靨,極度黑暗、令人恐懼。

黑暗之中、黑夜之中,有人沉睡了,但也有許多人活動著,就像上述提到的人們。在這個深夜,「我們」只是觀察著,觀察著看似睡著的都市,卻安靜的轟隆作響。

白天來臨

the-roaming-platypus-310824-unsplash

當然,黑夜終究會過去,白天也終將來臨。

在這故事裡,黑夜也會過去,但卻迎來了結局。
一些逃避的人,最終選擇勇氣,如瑪莉、如高橋,而我們不知道後果,這個開放式的結局,如同白天,是一片空白,卻也給人們添增了無限想像。

蕙莉有沒有可能醒來?高橋與瑪莉是否會在一起?白川有沒有可能被應召集團逮到?阿爾發城的工作人員,又會面臨怎樣的故事?

「到下一次黑暗來訪之前,還有時間」

村上春樹這麼說。

==================

故事、說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點這裡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