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本書不是基於懷舊的感傷,而是出自於對那個我未曾經歷時代的尊崇,以及對人生不可回復經驗的致意。
吳明益在書的後記這麼說。
這本《單車失竊記》,以父親遺失的單車為開頭,並藉由追尋這輛單車的過程,進而引申出屬於那個年代─日本時代末期,二次大戰時,的種種回憶。自台灣原住民攝影師,到緬北森林的「銀輪部隊」;從一名高雄眷村老兵,到動物園的大象。種種看似無關的人事物,透過這樣一個追尋的歷程,通通糾結在一起,譜出一個悲戚時代的故事。
物的平凡與不凡

這本書以看似平凡的「單車」為題,在我們當代人看來,這似乎沒什麼好說的。但殊不知,「那些被棄於街頭、回收場、廢墟裡的腳踏車,每一個零件的縫隙裡都還留著故事」。
在以前,大約四、五零年代時,腳踏車是種奢侈、地位的象徵,日治末期,甚至作為戰爭的工具。如今,單車變得平凡,並不會有人特別珍貴對待。這樣一個「物的變化」,也證實了一個時代的進步與變遷。
而單車的造型、零件,也訴說著不同時期的不同功用,甚至有著作為「單車部隊」的「武車」,曾經一度在戰場立下功績。
《單車失竊記》,絕大篇幅是在講單車,卻也是在講單車所代表的時代意義,以及騎上那台車,的那個人,所經歷的故事。主角心心念念想尋找失蹤父親的那台「幸福牌」腳踏車,重點其實不再那台車本身,而是它身上所承載的故事,那個重量,是一個時代。
這個追尋「幸福」的故事,讓我們跟著主角,從他從小長大的台北舊城、大稻埕,到高雄眷村、到馬來西亞、到緬甸北方孕育一切生命,也吞噬一切生命的森林....
牽連世界的變奏曲,不只人類

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或著說二十世紀中期以前,幾乎整個世界,都沉沒在痛苦之中。在這時候,台灣不是台灣,而是日本的一部分,被迫捲入回不了頭的可怕戰爭。而現在統治著台灣的中華民國,則是與之為敵,也陷入這泥淖。這型塑的一個時代的人,特別是那些被迫捲入戰爭的人,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痕。這之中,也包含非人物種,例如大象。
本書有很大部分在描繪大象,甚至試圖以大象的視角,去看待人類,看待那時代。也讓我們思考人類生在這自然之中的角色,是「主」,還是「主宰」?
在這本書倒數第二章,叫做《靈簿獄》,從頭到尾,以象的角度,去看待那場悲慘的戰爭,跳脫了人的思維。而看完整章,我還是不能了解標題的意思。直到後來去GOOGLE,才知道,「靈簿獄」,意指「地獄的邊緣」。
在戰爭方歇,緊張氣氛未曾消逝的那一刻,已經不是在追求勝利,而是毫無目的的拚搏、躲藏、苟活,那時,確實正如處於地獄邊緣,隨時都會掉下去。
但是,地獄,也是人類自己所打造的。不論是一戰、二戰,還是古今往來大大小小戰爭,無一不是地獄,而我們這個地球上最聰明,卻也最危險的物種,自己創造了地獄,把整個星球都拉去陪葬。
一個無法好好哀悼的時代
回歸正題,這本書以物為引、以物為譽,牽連了一整個二戰時代的台灣與(部分東亞)史,試圖追尋那個年代,那個我們這些出生在平和之年,永遠無法想像的殘酷年代。在那時,不論是戰敗者、戰勝者;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士兵,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卻說不出口,說了出口,也很難讓人體會,更難痊癒。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不只是因為他帶出了一個時代故事、並讓我們看到任何平凡無奇的事物,背後都有著一個神話外,更讓我們思考,人生而為人,在這世上所創造的卑微與悲哀。
這本書中提到了兩個片段,雖然都只是「臆測」,但我想,這幻想或許為真,並且也確實的說出了這個不能好好哀悼的時代:一個是作者的父親,作為一名台籍日本兵,與昔日的敵人,一位榮民,在台灣偶遇,並藉由這「幸福牌」腳踏車的遺留,傳承的某份感情與哀戚;而日本老師與不得不被處決而藏匿的象,則充滿說不盡的傷感。
書末,作者騎上那台拼裝起來的「幸福牌」,並沒有找到幸福,但卻看到了不同人,對於一個時代的不同記憶。在他一邊騎著,一邊沉浸的幻想中,他騎過了這些故事,但沒有停下來。
但沒有人停下來,不必彼此呼喚、親吻,就只要無聲、艱難、飢渴又平靜的踩踏下去。
============
單車失竊記,2016,吳明益,麥田出版。
=============
更多書心推薦:
書心推薦│地圖之外 Off the map─地理大發現,還在上演!
書心推薦│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
==================
故事、說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