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去玩」之後:七日中南部小旅行的心得淺談

在這個六月底,趁著新工作正式開始前一週,擺脫梅雨季的陰霾,我規劃了一場為期一週的「不只是去玩」創作旅行。走過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四座中南部的城市,除了感受城市的特色與享受景點,也希望為自己的網站多蒐集一些素材,多認識台灣各個角落人事物的故事。

七天下來,我預期至少會產出12篇文章、2篇Podcast、9篇社群專門貼文,這些內容夠我寫上超過一個月,雖然很多很龐雜,但卻非常值得。而在開始個別的人事物撰寫之前,我想先簡單地整理這七天下來的觀察與心得,為這次的旅行做個簡單的總結。

全心投入一件事的專業與享受

Photo by Chevanon Photography on Pexels.com

對於日本的「職人」文化,我想大家都是讚譽有加,也很佩服這種專心投入一件事的專業。在台中旅遊時,我來到了《留白計畫》這個複合式的空間,在這裡的每一層樓,都有著專門主題的店家,以展覽、體驗等方式,讓人們更認識他們專精的領域。

其中,我來到了二樓的咖啡空間,透過一場嗅覺等體感的系列互動,讓參展者選出最符合自己的咖啡豆,並認識不同咖啡豆的口感與風味。對於喝咖啡並沒有特別講究的我來說,這樣的體驗是很特別的,也從中感受到,就算是一顆小小的咖啡豆,也有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可以訴說,絕不只是上班提神,放假打卡用的飲料而已。

當天,我選了最符合自己的咖啡豆,透過咖啡師的專業手沖,花了至少超過一小時的時間,在咖啡廳裡全心的投入於這杯咖啡,感受它的層次、風味,以及整體用餐環境的氛圍,好像真的有什麼東西,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迸發出來,更上一層樓的感覺。

我想,這就是全心享受一件事,所得到的「昇華」一般的感觸。

不同領域共同合作的創意

Photo by fauxels on Pexels.com

除了這種全心投入帶給我的感觸,台中這個《留白計畫》,也讓我看見不同領域共同合作的創意展現。不知從何開始,台中出現了數間這樣的複合式空間,他們有的賣茶、有的賣咖啡、有的賣布織衣料、有的賣創意小物,不同的商家,共處一個建築內,相互交織輝映,展現出一種融合式的魅力十足。

而說到不同領域融合的創意,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最後一天在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看到的《小花計畫》展覽了,透過音樂與視覺藝術的結合,以視覺與聽覺的多重刺激,讓人去感受生活、珍視回憶、沉浸於那些讓人有所共感的人生片段。

此外,在我這趟旅程最特別的體驗,莫過於由「存心堂共生空間」辦理,與職業的法師合作,前往南美館參觀《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的先發團了。在美術館裡出現的神怪詭譎,在法師們的專業詮釋下,讓我們看見除了「好像很恐怖」的噱頭外,更深層的亞洲宗教民俗文化背景。當然,如果這樣的專業,能與美術館有進一步的合作,我想那個創意與能量絕對是超出單純的藝術體驗的!

過往歷史的活化,才能繼續創造光榮

在這趟旅程中,我走了好幾個歷史古蹟,因為我真的很喜歡歷史。我看見有些地方,除了保存住過去的面貌,也重新打造成一個適合於現代的空間,讓人能感古共今,如台中的「台灣府儒考棚」,把過去的木構造考場,變成了結合展覽與餐點的複合式空間,延續這個過往景點的生命。

或是在台南的德陽艦園區,或是高雄的倉庫群,都是把已經廢棄不用的空間,重新的梳理活化,讓我們看見過去的故事,也感受著現在的美好,持續的創造光榮。如德陽艦園區把退役的戰艦變成了博物館,讓平民百姓也能一窺戰艦的生活與結構;棧二庫等倉庫群把曾經存放出口貨物的空間,變成了體驗城市流行與文化的新場域,打造出新的可能性,也成為高雄最具魅力的景點之一,這真的很不錯!

而我這趟旅程中,也住了兩個老屋改建成了民宿,保留那些傳統的元素,住在當中所感受與體驗的,遠遠超過制式化的飯店。

不是無聊,只是習慣了,以及發現的還不夠

對於自己的家鄉,有些人會覺得「沒什麼」、「很無聊」,但其實這只是習慣了,以及發現的還不夠而已。特別對我一個生在「最無聊」城市的桃園人來說,其實外縣市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著驚喜。

這次來到彰化,也順便和住在當地的學妹打個招呼,她說,彰化市區並沒有什麼改變,感覺好像沒有太多有趣的,如果真想要觀光,她比較推薦鹿港。的確,鹿港有太多故事與特色風景,但對於我這個毫不熟悉彰化的人來說,其實彰化市區就充斥著發現。

不論是大一點的扇形車庫、八卦山等景點,或是小一點的小西街、特色文具店等,其實對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人而言都是有趣的風景,此外,像是在地才有的公共電動腳踏車、從夜晚到白天於天空步道優游漫步的在地人、路邊的「糯米炸」店家、八點過後幾乎就收光的在地小吃店,甚至是連漢堡王這種連鎖店都相對緩慢悠哉的步調,是讓我很有感的。因為不論是自己在北部生活,或是曾經於嘉義度過一段學生青春歲月,都未曾有在彰化相似的感受。

角落的驚喜

其實不論是哪,仔細觀察的話,每個角落都是驚喜與故事。

拿台南來說,在「存心堂」的阿波帶領下,他帶我走了趟「四聯境」,看到了外表看似廢棄,但卻是統一集團起家厝的地方;還是某個不起眼的鐵窗花,卻見證了一段屋主的感情;和高中朋友見面時,我們走上永樂市場二樓,彷彿進入另一個奇幻空間,感受沒有觀光客,很寧靜又很獨特的台南日常…等。或是我在高雄漫步時,看到一些讓人發笑的趣味布條、隱藏在老市場的藝術空間、堆置在一旁的龍舟龍頭,形成一如藝術品般的新奇..等。其實只要仔細觀察,每個角落,都是驚喜!這也更讓我回過頭,想要認真審視這些我日常生活的地方,還有什麼可以去發現的。

那些即將消逝的,值得我們多加關注

在這趟旅程中,我也看到一些即將消逝的可惜。如在台南,與阿波走過歷史悠久的南管社團,他提及這樣的藝術在過去是貴族音樂,如今卻漸漸的沒落;或是和高中好友漫步街頭,親眼見到全美戲院的電影看板手繪藝術師顏振發老師在那作畫,而聊到他希望有人傳承,不然這樣獨特的風景可能會消失的事情。

這些即將消逝的,有的不一定會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多大的影響,卻值得我們多加關注與保存。否則等到他們消失了,我們才意會到他曾經的存在,那時就已經太晚了。

計畫趕不上變化,那就享受變化

Photo by Nina Uhlu00edkovu00e1 on Pexels.com

就算計畫在周全,仍是趕不上突然的變化。如在台南的最後一天,其實本來是還要再待一晚的,我卻很意外地發現自己少訂了一晚的住宿,於是臨時決定當晚直接南下高雄,也因此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去享受高雄。

在高雄的時候,一切的計畫已不是照著當初預期。我到美術館時才發現周一沒有開,同樣的,很多點周一也都未開放,因此我稍作調整,仍舊是享受到那些我未看見的高雄新風景,以及過往的故事。

最後一天,因為居住的地方改成臨時訂的飯店,所以我的路線也做了改變。我沒有堅持要補完美術館的規畫,而是去了看似在那很久,也不是沒經過的高雄歷史博物館,並以金馬賓館藝術館為最終站,反而,讓我留下超乎想像的良好印象。

不論是高雄歷史博物館內部展覽的豐富與有趣,還是金馬賓館的創意藝術,當讓我為之驚艷。若是當初仍造著原訂計畫搭著輕軌繞高雄港,我想我都收穫絕不會那麼多。

如何享受當下?

Photo by Rahul on Pexels.com

在離開台南時,退房拿行李的當下,我和民宿老闆聊到了我將會寫文章介紹這裡的事。他笑著跟我說不用急,出來玩就該好好享受當下,這樣的態度,也不免讓我反思。

我其實很討厭別人說我在「玩」,所以我的旅行都會結合創作,而不是單純的「玩」而已。但老闆這番話,卻也讓我去省思,或許有時候,在旅途中應該要調整心態,調整步調,或許我回來要創作沒錯,但有時也該真的讓自己好好放鬆,沉浸於當下,真正的「放假」才是。

一些雜談

Photo by Nicolas on Pexels.com

最後,我想簡單分享一些這場為期七日旅行的小小雜談,或許也可以作為規劃長途旅行,規劃夏日旅行,而經驗也不是那麼充足的人一些參考。

1.行李的準備:當初在準備時,我一樣是背了兩個背包。但後來發現,有一個背包並不適合手提,另一個背包不裝東西本身就很重,也因此搞得我很容易滿身大汗。直到回程又買了一個行李袋,才稍稍減輕負擔。

我覺得若是不用行李箱而想來趟長時間的旅行,背包要選擇相對輕便又能有足夠收納空間的。至於衣物,真心建議要用行李袋等帶裝的收納用具,而非用背包來裝,因為那本來就不是設計要放一堆衣服的。

2.防曬、防熱的準備:先前好幾次我出門都因為曬太久而曬傷。因此我現在都會準備好防曬,並另外隨身攜帶一件可以更換的衣服,以免滿身大汗跑來跑去,黏黏的很不舒服。但我這次在出門幾乎都沒隨身帶一件可以更換的衣服,以至於一整天就那件黏黏的上衣,說實在很不舒服。

至於防熱,南台灣的夏天真的很讓人受不了,正午到下午三點時我幾乎都躲在室內空間,這真的很有必要,以免中暑。

3.金錢的消費:這趟旅行我噴了很多錢,雖然有在記帳,但我覺得根本沒有克制。這給我的心得是,事前一定要規劃好一個花費的範圍,以免失控。

4.多多互動,更能深入在地:我的旅行原則上都以一個人為主,有時候想要更認識某個地方,就需要多與在地人互動。在台灣的好處,是大家都很熱情,所以如果可以,就跟那些在地人多互動,才更有機會去了解一個地方,甚至得到美食資訊等意外驚喜。

5.適當的休息:如果你像我一樣旅途很大部分需要走動,那絕對要給自己除了晚上回民宿睡覺外,另外白天兩三小時完全休息的時間。這樣的休息不只是補充體力,更是讓自己有更大能量繼續走下去,同時也能感受在地的步調與氛圍。

旅行結束了,下個旅程不知道何時開始,但我很期待,下趟旅程同樣的也有滿滿收穫,並且能夠享受於當下。

更多旅人說

世界博物館日,那些不能錯過的博物館
Clubhouse筆記│生態旅遊怎麼玩!Feat.康sir製藥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