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總是太過匆忙,匆匆掠過許多值得留意的台北角落。
在台北車站附近,除了北門,其實還藏有太多太多,值得發現的故事與風景。例如這個於北門斜對角的「三井倉庫」。
其實如果不是從北門站出走慢行,根本不會特別去注意這棟建築。雖然他有著極為不凡的外觀。這個大正初期(1913-14)的紅磚建築,默默的在台北街頭,無語了許久。
日本時代以後,這裡成為都市被忽略的一角,直到2012年,三井倉庫才成為市定歷史建築,並於2015年的「西區門戶計畫」中,成為一個要角。2016年忠孝橋引道拆除後,三井倉庫重見天日,並經決議,配合相關計畫,暫時向東遷移51公尺,直到2018年底正式作為「記憶倉庫」營運。
走進三井倉庫,一如接近北門,縱使一旁車水馬龍呼嘯而過,卻感到速度慢了下來,慢慢地進入歷史的空間。
暖黃的燈光迎接著來訪的旅人,這裡不再儲物後,成為保存記憶的空間。入口有著屋頂的半圓形山牆原跡,那三井物產的logo顯眼的,振聲的述說自己的來歷。
倉庫空間不大,但能夠看上許久。一樓中央有個VR體驗區,讓人能透過虛擬實境,環顧北門區域當時的繁華,而圍繞著VR區的,是滿滿的歷史演進,包含右側牆上的台北老地圖與攝影集。
我在那看著老地圖,一邊對照,沉浸在古今之間。
這裡介紹著台北休閒娛樂的商圈發展,還有台北文化出版發展史。
而在左側靠牆處,則提供AR體驗,讓人透過手機看見歷史。
咖搭咖搭的踩著木地板樓梯,上了二樓,目前展示著北門區域各建築的相關史料與介紹,在這看完,認識老台北後,跨出倉庫,尋找記憶,更是獲益良多。
二樓中有道透明玻璃板,可以透過窗望出北門,非常有趣。
然而,大家先上到二樓,第一個目光被吸引的,應是這由各舊倉庫磚塊造出的裝置藝術。
飄浮在空中的磚塊,正等著人們找回他們的故事。
「13的時空對話」,以1913-現代為軸,讓人們看見台北車站周遭自1913以來的演變。不禁讓人驚嘆:「原來以前這裡是這樣!」
回到一樓,服務台旁暖黃的燈光,重新打量的這座記憶倉庫的歷史,也打量了我們的眼界。
回頭再看看這座倉庫,曾經儲藏物資,如今儲藏記憶。希望他能夠一直保存這些台北故事,保存台北記憶,保存那份活過的溫度。
倉庫一旁有個有趣的地方,是個讓自己述說台北故事,與他人交流故事的活動,可惜的是現場提供的筆似乎快沒水,而我拿自己的筆又在卡片上寫不太下,只能靜靜看著這些住在台北,或是路過台北的人們,曾有的台北記憶。
在離開這裡前,我看了看剛拿的手冊,上面寫著2018.10.31-2019.6.30,為什麼只到6/30?或許,這只是「記憶倉庫」展覽活動的到期日,之後又有更多有趣的東西,也說不定。
來訪記憶倉庫,留下滿滿回憶,認識台北記憶,縱然這天只是在北車附近閒晃,也感到滿載而歸。
北門廣場周遭其他你不能錯過的:
北門
北門郵局
撫台街洋樓
========================
三井記憶倉庫
開放時間:上午10點到下午六點,週一休館。
======================
看更多遊記:
桃花源記│桃園軌道願景館─鐵路舊倉庫中發現過去與未來!
新北市新北事│搭上夢中的輕軌,追尋幾米的腳步
匆匆台北│艋舺剝皮寮穿越時空
==========================
故事、說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