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人,你對台灣了解嗎?
你或許看過台灣的現在,那麼,你有看過過去的台灣,特別是「歷史之前」的福爾摩莎嗎?
對鄉土有熱情,用質樸的文筆,詳細的考據書寫台灣的陳冠學先生,在世前對台灣最深的探究,莫過於這本《老台灣》。
老台灣的人

這本書共有六章,其中有兩章是在講人,包含先住民和移民。
陳老師的書中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處處引據,特別是講人講史,都利用當時東西方留下來的觀察紀錄,帶領我們看見以前的台灣。
先住民一章,提到的不只我們所明白的平埔族與阿美族、布農族等,更有多數人從未聽聞的矮人、黑人、偉人、雞距人等。大大讓人開拓眼界。而陳老師的文中也提到,漢人對於這些原住民視作蕃,洋人也是蕃,只有中國人才是人,「永遠都看不起別人,很少能反身自觀」。其實這樣的現象不只過去,如今也是如此,很難不讓人有所感觸。
這些先住民,在郁永河的文字中,稱之「自遊於葛天、無懷之世,有擊壤、鼓腹之遺風」,我絕ˇ得就算到了現在,看待樂天知命、自然自得的原住民,也是如此。但也反映出台灣從以前就是一個多麼良好的地方,讓生活在這的人能如此幸福自在。
另一章移民,講得就是這些漢人。陳冠學老師先是推論了「漢族」是個政治名詞,其實也就是現代建構論者所謂的「民族建構」,民族是為了政治目的而打造出來的。接著,他詳盡得針對台灣漢人兩大族群:福佬人、客家人做了一番研究,引經據典,得出會讓我們都意外的結論。
此外,本書也附錄了由荷蘭人所記錄的鄭成功取台戰況,讓我們明白,這個「民族英雄」,在他人看來又是怎樣的可怖。得到完全不同的觀點。
老台灣的物
關於老台灣的物,包含二三章所提及,台灣,這座被外人呼為「福爾摩莎」的美麗之島,他最原始的樣貌,還有那山海變化,以及物產豐隆。
陳老師在第二章「滄海桑田」,以台南為主,其他地區為輔的談論了台灣島的變遷,特別是海埔新生地的不斷生成,昔日滄海,如今桑田,給了這塊土地多少機會與未來。但也蓋過了一度的繁華。
第三章「美麗之島」,說到台灣自古為中國人口中的「仙島」,高山綠林,物產豐隆,不論中外,訪台的人士皆訝異於它的美麗。
陳老師以詳盡的資料,與淵博的植物學知識等,說著台灣,這個地方,是多麼的美、多麼的好。其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這句陳老師引述法國地理學家Elisee Reclus的話:
在大洋中再也沒有其他島嶼比台灣更值得稱為『美麗島』(ile de Formose)了!
看著老台灣的物,讓人不禁讚嘆,台灣有多好。
老台灣的事

在本書中,使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老台灣的事,也就是頭一章講台灣的「有史以來」與最後一章的「拓荒」了。
頭一章用諸多史料,證實台灣很早就被發現,早到夏朝。雖然種種引經據典,但不免使人質疑,卻也開闊了我們對台灣史的認知。
而末一章,講述先民拓荒的艱辛,那些我們曾在歷史課本讀過的,用當時的文字再去呈現,並傳達那種「拓荒精神」,使人頗受感召。
用紙筆拓荒吧

要我說老台灣是本怎樣的書,我會說,透過陳冠學老師的引據與文筆,讓我們「看見台灣」─看見那最美最原始的台灣,此外,我們也看見陳冠學老師在這一方面的拓荒精神,那種為人們帶來新視野的拓荒精神:
但願那些勇敢的拓荒者之光榮遺骸永得安寧,他們以大自然最嚴格的鑄型鑄成的……他們戰勝了困難,使那個蠻荒偏僻的地方變成美麗安適的樂土…把荒涼的沼澤改成褐色與金色的良田。
這不只是在說那些拓荒的先民,也在說為台灣史拓荒的陳老師,還有,接下那種精神,持續耕耘這座美麗之島的我們。
===================
更多書心推薦:
書心推薦│地圖之外 Off the map─地理大發現,還在上演!
書心推薦│一級玩家─這不只是場遊戲而已!
【書心推薦】文化真的全球化?讀Jean-Pierre Warnier《 文化全球化 La mondialisation de la culture 》
==================
故事、說故事,那一定不能錯過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是不是該追蹤一下IG呢→點這裡